美国司法部宣布停止执行“中国行动计划”,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目标国家更为广泛的安全战略。
“中国行动计划”自启动之后,不断引起人权方面的担忧,但“中国威胁”的严重和独特性已是美国国家安全领域的“共识”。
在该计划正式结束之际,司法部在未来应对“中国威胁”时,依然有改进空间。
拜登政府为什么宣布停止“中国行动计划”?自实行开始,美国从“中国行动计划”中获益多少呢?
“中国行动计划”——被害妄想症的产物“中国行动计划”是于2018年在特朗普任内启动的一项臭名昭著的计划,从名称上来看不难发现,这项计划针对的就是中国。
它声称旨在应对长期以来,由中国发动的经济间谍等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计划着眼于辨认并起诉涉嫌商业秘密盗窃、网络入侵和经济间谍活动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保护美国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免遭来自中国的“暗中影响”。
该在计划发起之前,白宫贸易与制造业政策办公室的报告声称,中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美国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还将鼓励在海外从事科研的华人“为祖国服务”。
这些都是支撑特朗普政府推出“中国行动计划”的理由。
但是,美国司法部并不清楚怎样定义哪些案件归类于“中国行动计划”之下,仅不定期在其网站上公布一系列案件的进展,这就意味着这项行动计划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一共有77起案件在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的网站上出现过,有超过150人受到起诉。
这其中包括了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向中国“透露机密信息”的前中央情报局官员,试图“偷窃商业秘密”的中国情报官员和中国商人,以及隐瞒来自“中国资金”的美国大学教授等等。但是司法部处理的与中国有关的案件远不止这些。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曾在国会作证时表示,调查局平均每10个小时就展开一起和中国相关的调查案件。
这其中,陈刚是最受关注的被捕华人科学家之一。
陈刚是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和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陈刚被指控的理由是电汇欺诈、纳税单虚假陈述和不提交海外银行账户报告等。
2021年1月14日一大早,一帮联邦特工就闯进陈刚家,给他戴上手铐关进监狱,并带走他的妻女,在此后的371天里,他的研究团队也不得不重新安置。
当时美国司法部称FBI发现陈刚接受了来自中国机构的大约2900万美元资金。
一年后的2022年1月20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当地法院撤销了对陈刚的指控。
陈刚被美国法律夺走了371天,但他觉得自己还是不幸中最幸运的一个。
除陈刚外,还有至少7个类似案件的华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折磨和监禁后被撤销指控或无罪释放。
曾任北卡罗来纳大学校长的美国著名化学家H. Holden Thorp,是坚定反对“中国行动计划”的一员。
他认为,陈刚最终被撤销指控无罪释放证明了这项计划在回报极少的情况下,已经对科学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中国行动计划”90%的涉案人员都是华裔科学家,但是经过一番折腾之后定罪的比例却不到四分之一。
Thorp 认为“中国行动计划”未能取得任何成果,也表明支撑这一计划背后的理由存在严重缺陷。
但是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中国行动计划”取得了成功。
“中国行动计划”发起人之一、负责哈佛大学利伯案和麻省理工陈刚案的联邦检察官安德鲁·莱林说,他对该计划的想法已经改变,不再担心研究人员与中国合作了,因为“威慑已经成功实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计划终止后可能会有别的替代性办法,司法部也公开表明,将采取更广泛的措施以应对俄罗斯、伊朗和其他国家带来的“威胁”。
助长种族歧视,造成美国人才流失美国此时叫停“中国行动计划”有多重考虑。
从推行之日起,不仅华人,美国本土各界人士也对这一计划颇为反感。
最明显的是,在美国国内,“中国行动计划”助长了亚裔歧视,“寒蝉效应”导致美国人才的流失。
美国助理司法部长奥尔森公开表示,美国司法部意识到了公众对“中国行动计划”侵犯嫌疑人民权的担忧,此外还助长了针对亚裔的偏见和仇恨,侵蚀了司法的公信力,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安全。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华裔精英群体也在为自己的权益据理力争,2021年9月,在美华裔精英组织发布报告,揭露华裔群体在所谓的经济间谍诉讼案中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
美国政府决策不能不听从舆论的声音,民间的抗议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行动计划”的进一步推行带来了阻力。
更何况,美国如今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其开放的国际交流和来自世界各地高科技人才的流入,这其中包括了大量华裔顶尖科学家。
去年,一份题为《华裔科学家的族裔特征分析以及对美国科学界的影响》的研究报告,随机调查了1949位在美工作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家的口碑和价值之高超乎想象,报告的结论是美国应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华人科学家为美国带来了大量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与中国脱离关系将会是美国的巨大损失。
自“中国行动计划”实行以来,在歧视政策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美国对中国学生和科学家的吸引力大大地削弱了,也有许多华裔科学家因为担心成为袭击目标而离开美国。
美国媒体也表示,这样的“寒蝉效应”导致的华裔人才回流中国,等于是把美国的精英人才和先进科技拱手相送,这造成的后果远远超过这一计划所要试图解决的问题。
拜登有事相求?而拜登政府在此时宣布废止“中国行动计划”,除了回应美国国内社会舆论诉求外,也存在清理其前任共和党对手政治遗产的嫌疑。
当然,这背后更重要的是美国对华战略定位问题。
在特朗普任内,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双方的战略竞争也已经常态化。
当今的国际竞争仍以大国竞争为主色调,而国际秩序的维护离不开稳定的中美俄三角关系。
过去美国已经意识到,在挤压中国战略空间的同时,也是在倒逼中俄密切双边关系。
如今如果一再排挤中国,恐怕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更何况,美国也担心面对着中俄这样的强强联合。
因此有理由相信,美国此时选择停止“中国行动计划”是有意安抚中国。
根据外交部官网的消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王毅外长在通话中,双方再次确认了当前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王毅向布林肯直言,美国的“新版印太战略”公开将中国列为区域内首要挑战,甚至打算“以台制华”,这些错误信号影响中美关系。
布林肯郑重承诺,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也无意就“台海问题”同中国起冲突对抗。
当前“台海问题”是中美之间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布林肯的承诺或许是美国给中国献上的“定心丸”。
在中美高层对话后,美国司法部随即宣布叫停“中国行动计划”,似乎有意积极回应中方的诉求。
但是听其言仍需观其行,而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法改变的事实是中美竞争在未来很长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
即便如此,中美双方也都承认,脱钩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沟通和对话不能停。
只要及时加强战略沟通,就能避免信号传递失误,也能妥善管控分歧。
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这是两国人民的福祉所在,也是全世界的共同利益。
在特朗普任期内,中美矛盾公开化,两国关系也度过了艰难的时期,但是我们都挺过来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相信沟通能消融冰雪。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国际秩序不断重组的今天,更需要中美携手维护局势的稳定。
中国会一直做我们该做的,对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邻和谐共处,以和为贵,但是原则问题绝不退缩,该做的不能少,不该做的不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