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抗战36计第四集:反客为主》日本投资移民,图谋千秋大业。

瀚海波涛 2024-08-24 14:02:43

满洲还是东北?这是一个问题。

清朝的时候,山海关以东,我国东北地区叫满洲。

“满洲”这个词,是大清开国皇帝皇太极捣鼓出来的,地理老师教的他语文。

皇太极把大清旗人和旗人居住地都改名为“满洲”,一个族名和一个地名,混为一团浆糊,弄得后面的人一头雾水。

民国政府成立后,把旗人改名为满族,把满洲地名改为东北。成立了东北四省(包括热河)。

日本人居心叵测,一直把东北叫满洲。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顺民国,让日本人计划落空。于是,发动9.18事变,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又把东北改名为满洲。

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在亚洲地缘政治中,牵着东北亚的牛鼻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把东北地区,变成日本永久的满洲,实现千秋美梦 ,为此,日本反客为主,积极筹谋。

(民国时期的东北四省地图)

沦陷前,东北经济是国内优等生。

东北沦陷前的经济,由民族资本,俄国资本和日本资本主导,俄资日资,凭借背后的武力支撑,和清朝的懦弱,享有很多不平等特权,但东北主权,尚没落入外人之手,经济发展在国内处于前茅,几个主要指标,说明问题。

粮食产量占全国20%以上

有粮的地方才会有人,有人的地方才谈经济。

清朝大部分时间,满洲还真没人。

大清皇帝打明朝,满洲精锐八旗子弟,倾巢而出。打赢后,基本上都留在关内,享受关内的饮食文化,还有丰富的娱乐活动,顺便在各地驻防。

不怕后方老家大院起火?不怕。满洲是清朝“龙兴之地”,禁止汉人人内。

满洲,幅员辽阔,天寒地冻,熊比人多。周边邻居,亦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守边疆的士兵,打麻将都难凑齐。

想去的去不了,不该来的,不请自到。

清朝末年,俄国势力南下,东边的朝鲜人,也偷渡过境开垦。边关告紧。

长期驻兵防守,无人缺粮。

1860年,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土地免费,交税打折,消息传出,浩浩汤汤 ,汉人开始闯关东。

剧照

戍边御敌,开荒种地,一举两得。很快,满洲从缺粮变粮仓,又吸引来更多的移民。

如此良性循环,清末民初,满洲经济就有了较快的增长和发展,人口爆长到1000多万,外贸蒸蒸日上,成为当时不可多得的富庶之地。

(1930年,哈尔滨郊外农民种地旧照片)

民国时期,张学良父子经营东北19年,农业是重中之重。

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关内移民,开垦,减免税收,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使用化肥,农业机械等等。

一系列组合拳后,东北的农业,突飞猛进。

到1930年,东北人口,从1911年的1800万增长到近2700万。

耕地面积:1914年1.34亿亩,1930年2.38亿亩,增长77%,粮食产量:1912年300万吨,1930年1900万吨,增长533%。人均产粮:1915年490公斤,1930年648公斤。

东北大豆产量占全世界70%。大豆出口:1906年9万吨,1912年66万吨,1930年160万吨,21年增长1200%。

有粮食吃,饿不死人,在那个年代,就是千幸万幸,东北基本上做到了。

铁路里程占全国50%

粮食产量上去了,修铁路运出去卖,是正道。

第一份申请修铁路的报告,1896年递交给朝廷,是北面俄国人写的,不过,主要用途不是运粮食。

甲午战争,清朝大败,日本要大清割让辽东半岛,清廷被迫接受,打输了,没办法。

《马关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回头一想:不对呀,辽东,是我大清“龙兴之地”,这不要清朝老命,赶快,找人帮忙。

于是,清朝与俄国秘密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对付日本人。老毛子说,可以呀,我派兵派炮过来,得修一条铁路吧?

朝廷说可以,铁路我来修。老毛子没同意,想自己修,顺便侵占一点满洲土地,最重要的是,可以借保护铁路之名驻军。

老毛子说话还管点用,日本把辽东半岛折价3000万两银子,还给了大清,俄国的东清铁路也修好了。

东清铁路又称中东铁路,分中东铁路主路,东西向,从西面满洲里穿越东北,到俄国海参崴,南北向,是中东铁路支路,从哈尔滨到旅顺。

中东铁路示意图

中东铁路,是满洲经济大动脉,推动了满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是一根搅屎棍,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中东铁路,强大的军事投送能力,威胁到了日本和日本占领的朝鲜。

把辽东半岛还给大清,日本后悔不已,随后,在东北大地上,发动日俄战争。

1905年,日本获胜,从俄国人手中夺取了中东铁路支路,长春到旅顺段,改名为“南满铁路”,为后面9.18事变埋下伏笔。

民族资本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参与东北铁路建设。到1930年,民族资本在东北地区建设铁路有奉天、吉海,呼海、齐昂、齐泰五条铁路干线以及支线,占据全国铁路总长大约10%之上。

1929年,社会主义的苏联,几次违背承诺,不把中东铁路归还给中国,张学良为了收回中东铁路,不惜与苏联开战,史称“中东路”事件,实力不济,又没有得到国民政府支持,最后失败了。

“中东路事件”,张学良得罪了苏联,又产生了对国民政府的不信任,这也是发生9.18事变后,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之一。

(民国时期哈尔滨火车站,明信片)

1928年,哈尔滨可以购买直接去欧洲的火车票,国内,日本,朝鲜,甚至东南亚国家,坐火车去欧洲,都走哈尔滨中转。东北铁路网的便利和发达,可见一斑。

直到东北沦陷前,东北三省共有19条铁路线,总长6570公里,占当时全国铁路总里程的50%。

要想富,先修路。东北地区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网,极大地促进了人员流动和物流。

带动港口,码头,仓储,矿业,炼油,冶金,机械制造,军工,轻工,食品加工,电力,煤气,通讯,贸易,全方位的发展。

1930年,钢铁占全国产量80%,石油占93%、黄金占55%,电力占30%,对外贸易占38%。输出各类矿产资源439万吨,其中出口275万吨,

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厂,啤酒厂,火柴厂,军工厂都在东北。

1930年东北三省的关税收入为2434.5万海关两,约占全国关税总收入的15%

上面罗列的种种数据,表明东北经济,在那个时局动荡的中国,是妥妥的优等生。

如果不发生9.18事件,没有日本的入侵和占领,东北经济又会怎么样呢?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东北沦陷后,日本反客为主,建设,移民,掠夺一样不少。

日本占领东北后,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府,具体细节见《第三集,借尸还魂》。

伪满洲国的领土包括除旅大以外的东三省全部以及蒙东、河北承德等地的113万平方公里,所辖人口3000余万。

日本人来东北,不是来帮皇上溥仪抬桥子,也不是来满洲国做客,日本是太上皇,做这块黑土地的主人,才是日本的千秋大业。

地图

傀儡政府

伪满洲国治理结构中,所有重要部门,老大都是日本人。皇上就是一个道具摆设。一切决策和执行,必须服从大日本帝国利益。

文化教育

对学生实行奴化教育,到了大学阶段之后所有的课程均用日语教授,孩童们学习满语和日语两种语言,再不学习汉语。

摧毁中华文化,歪曲历史,集中烧毁多部中国传统典籍,屠杀爱国教师,试图把东北的下一代教育成满洲帝国臣民。

移民

限制关内移民,降低汉人比例。修建一万多个“集团部落”,隔离500万民众,集中生活,夺取其土地,同时也切断民众与抗日队伍的联系。

1936年8月,日本政府通过《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决定从1937年起,20年内向满洲移民百万户(500万人),并将其纳入日本的“七大国策”之一。

1945年,东北地区已经有了上千个日本开拓团和上万个移民村了,而这些开拓团中的人也并不是普通的日本人,而是关东军的后备力量。这些移民到达东北之后直接成为“一等公民”,欺压东北百姓不说,还抢占大量的优质耕地。至1945年,日本移民超过166万。

城市建设

日本人以主人翁精神,大搞城市建设,把长春当成第二首都。1938年,满洲国新京(长春)就开始建设两条地铁线、七条轻轨线路,以及环城高速公路。

长春的城市建筑风格完全仿照巴黎和堪培拉,是中国第一个由外国专家规划设计的城市。在1942年,长春的绿地人均占有率超过华盛顿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5倍。

产业投资

重点发展钢铁、煤炭、农产品等产业以支撑其发动征服中国,征服世界的侵略战争。

亚洲最大水电站:丰满水电站,1943年,水电站发电能力每年22亿度,1943年,东北的煤炭产量占到全国的49.4%、生铁占到87.7%、钢材占到93%、电力占到93.3%、硫酸占到69%、苏打占到60%、水泥占到66%,机械工业产量更是占到了95%。

倍感荣幸的是,日本人没有发现大庆油田,否则战争走向很难预料。这就是天意。

掠夺

强制农民缴纳军粮,年均提供军粮数量1000万吨以上,除此还需负担日本、朝鲜移民的大量口粮,因而使东北农民自己每年所留口粮甚少,无法满足正常食用。

强占东北优质耕地152.1万公顷,给日本农业移民,几乎占东北全部耕地面积的10%。

据史料记载,1932—1944年的12年中,日本侵略者共计掠夺:煤炭2.23亿吨,钢材580万吨,生铁1100万吨,开采石油每年产20万余吨,木材1.4亿立方米,粮食1.2亿吨。

毒品经济

据相关史料记载,满洲国1933年的财政收入为6亿元。到1944年,已高达21亿。其中,仅鸦片税就有4亿3千万,以20.5%的“税收贡献率”高居榜首,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烟草税和农业税。可见,日本人在“财政创收”上曾对满洲国百姓巧取豪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灭亡。日本反客为主,霸占东北,征服中国的千秋大业,终归成为一梦黄粱!

日本投降油画

《大抗战36计》是本人原创作品,共三十六集,每集对应孙子兵法36计其中的一计,讲述抗战十四年发生的真实大事件和大战役,方便学习和记忆艰苦而满长的抗战史。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