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军国主义陷阱】作者:AlmutRochowanski...
泰宁看世界
2025-03-29 14:12:43
【欧洲的军国主义陷阱】
作者:Almut Rochowanski
安全专家和美国领导人已经向北约的欧洲盟友施压至少四分之一世纪,最初只是温和提醒,后来逐渐变得强硬,这种坚持在特朗普当选后达到了震耳欲聋的程度。
据似乎对此乐见其成的美国分析人士称,3月1日白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的那场臭名昭著的记者会,终于让欧洲人从自满中惊醒并打开了钱袋子。
但这种做法将军事支出占GDP的百分比这一指标置于对欧洲国家实际面临威胁的动态评估之前。为了达到一个任意设定的GDP比例,或是为了购买游说团体青睐但实际意义存疑的武器系统而疯狂砸钱,这根本无法替代欧洲安全的全局战略。
真正的欧洲安全战略应包含政治和外交努力:通过外交手段结束短期战争,建立危机协商机制,进而开启欧洲安全架构的新篇章——包括相互军备控制制度、信任建设措施,以及最终的裁军进程。
然而,欧洲大陆正被一种新兴的军事主义思潮席卷,这种趋势在精英阶层中尤为明显,并在最近几周急剧升温。德国的新军事主义表现得最为突出,该国政治领袖与一批新晋"军事专家"相互鼓吹。
这些"专家"曾多次错误预测乌克兰必胜和俄罗斯崩溃,但仍主导着德国收视率最高的辩论节目。上周,德国民众被告知明年夏天将是他们最后的和平时光,因为俄罗斯将借白俄罗斯军演之机入侵北约领土。
德国官员们开始频繁提及"Kriegstüchtigkeit"(战争能力)这个带有1940年代新闻片腔调的复合词。一位退役准将不得不提醒德国人,这个词是对原有"Verteidigungsfähigkeit"(防御能力)概念的不祥偏离。
然而,现役高级军官们却身着礼服,在德军内部YouTube视频中对着库尔斯克地区地图指指点点。自2011年废除义务兵役制后,德国各政治派别普遍呼吁恢复并将其扩展至女性,理由是担心德国青年过于"柔弱"无法应对战争。
这种欧洲新军国主义奇怪地缺乏战略思维和实证分析。尽管拜登政府从未指望乌克兰赢得战争,但欧洲领导人至今仍对此深信不疑。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与特朗普的俄乌问题特使凯斯·凯洛格同席讨论时,仍坚称乌克兰必胜。
布鲁塞尔颇具影响力的Bruegel智库声称,俄罗斯仅需三年就能进攻欧洲,理由仅仅是其拥有某种军事装备的数量。更奇怪的是,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提议乌克兰不加入北约却受第五条保护,而芬兰总统斯图布则建议在俄乌战争结束、俄罗斯再次发动攻击时再启动入约程序。
马克龙和斯塔默推动的狂热峰会雷声大雨点小:提出的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方案更多是在向美国而非乌克兰或俄罗斯作秀,且缺乏欧盟或北约机构的支持。
事实上,欧洲的新军事主义政策已经在侵蚀其民主制度和法律。德国即将卸任的议会正匆忙修改宪法允许公共举债,这一举措在民主合法性上存疑,也公然违背了过去15年对德国民众的承诺——宪法中的债务刹车条款是不可动摇的自然法则,投资教育、基建或医疗将导致国家破产。
在3月6日的欧盟峰会上,各国政府同意设立1500亿欧元贷款工具以促进成员国国防开支。这立即引发合法性争议:欧盟基础条约明确禁止任何与国防和军队相关的支出。
成员国还计划另外筹集6500亿欧元用于军购,并将豁免欧盟严格的债务限制。曾目睹福利国家被压榨、公共资产被以财政纪律之名贱卖的欧盟公民,完全有理由感到被背叛。
正如前欧盟官员、昆西研究所非常驻研究员埃尔达尔·马梅多夫所观察到的,"布鲁塞尔的军工游说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出所料,新增国防开支的同时伴随着进一步削减社会支出的呼声。经济学家伊莎贝拉·韦伯指出,这种教条式的紧缩政策正是极右翼反民主政党崛起的主要原因。快速重新武装加上类固醇式的紧缩政策可能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德国选择党不仅主张恢复义务兵役制,还要求拥有核武器。
欧洲的战争狂热或许源于恐惧,但并非真正担心俄罗斯将战火蔓延至欧洲心脏。声称俄罗斯将征服乌克兰全境、继而进军波兰并很快兵临勃兰登堡门的说法,与可观察到的军事现实相悖。
相反,欧洲精英似乎害怕失去权力和地位,害怕失去在美国核保护伞下间接享受的全球主导地位。想到要在多极秩序中与其他国家平等相处,他们就感到恐惧——正如马尔科·卢比奥所言,这种秩序已被广泛接受。
波兰总理图斯克明确表示"胜利"至关重要,宣称"欧洲能够在任何军事、金融、经济对抗中击败俄罗斯……我们就是更强大",欧洲"必须赢得这场军备竞赛",而俄罗斯"将像40年前的苏联一样失败"。
马克龙在最近的国情咨文中强调,欧洲的能力足以对抗美国,但更重要的是对抗俄罗斯。这种思维模式下,欧洲显然在某些方面并不占优。
美国外交政策智囊团早已证明,大国间的军事竞争对美国的安全、民主和国内福祉造成了损害,并呼吁采取更为克制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他们提出的一个完全合理的建议就是减少美国在欧洲的军事投入。然而,对欧洲新增8000亿欧元国防开支欢欣鼓舞却与此逻辑自相矛盾。
欧洲似乎准备不计后果地挥霍巨资,既无视乌克兰战场出现的新型技术和战术突破,也缺乏对威胁的全面评估,更没有考虑如何通过非暴力外交手段更有效地应对挑战。
如果说军国主义对美国而言是场灾难——导致了无法增强安全的长期战争、社会福祉的耗竭、军工集团对政治的绑架以及民主制度的侵蚀——那么同样的军国主义为何会对欧洲有利呢?
#海外新鲜事##地球大棋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