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作人2》已播到第四期,这一期是残酷的淘汰赛,苏运莹在与刘思鉴的PK中,遗憾败北,告别舞台。
上一次淘汰的,是曾经写出大热民谣《南山南》的马頔,让我感觉无比遗憾,很为之抱不平。
这次,有着清亮透澈"神仙嗓音"的苏运莹,接连又败给隔壁老樊和刘思鉴,遭遇一轮游的命运。
看来,创新有风险,唱作人需谨慎啊!
那是不是因太"创新"导致的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这场比赛:
刘思鉴《0317》
刘思鉴的这首歌很新意,同时相对往期而言的确有很大进步。
首先从歌词上,整个歌词都是用的"春秋笔法",非常隐晦地表达,用众多意象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听来非常诗意。
编曲上是个非常大的亮点,很"洋气",用了一些电音元素营造氛围,整体提升了这首歌的气质。
在作曲上,丰富性是一大不可忽视的特点,音高上的变化、旋律加RAP,还有加入的口哨声等等,让一首很简单的歌,听来非常过瘾,一点不觉得乏味。
刘思鉴越来越好了,旋律越来越有记忆点,舞台表现力有加强,歌曲上的演绎和表达上,找到了观众更能够接受的点。
很喜欢这首歌,这才是"后浪"们的态度,有创新,有活力,在作曲和编曲上都有推进,带来别开生面的新意。
苏运莹的这首《生气之歌》比起上期有所收敛。
这首歌非常直接、自然原生态,虽然编曲是电音,但旋律是原生态感觉,整首听下来编曲对旋律的影响并不大。
也因为《生气之歌》原生态的表达方式,使这首歌的旋律美感减弱,就是GAI说的"不好听"。
但这首歌却也有着直抵灵感的简单冲击力,她就是在用音乐发泄她的气愤,她的无助,她对自己因无能所产生的情绪。
对于苏运莹这样的歌手,太难得了,音乐不过是她的本能表达,所以会有这样灵性的歌曲,非常特别,这就是专属她自己的声音。
让我想到另一位《中国好歌曲》出来的隐居"怪人"王兀,王兀也有着未被这个世俗世界影响的天真灵性的一面,所以歌曲非常与众不同。
这样的歌手的作品,非常灵性,绝不会是"套路"歌曲,作品往往"剑走偏锋",至于什么时候能出一首大热神曲,估计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或许这就是音乐最迷人、最玄妙的地方。
通过这两首歌的对比,如果让我选择,我也可能会选择刘思鉴。苏运莹的旋律,的确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会觉得不够好听。
也因此,我思考的一个点是,相比创新性,其实听众对美的词和旋律还是第一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实验性强的歌不受欢迎的原因。
歌曲本来就是抽象的,如果词不够动人,也就很难让人有感触,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听歌,极少听器乐曲的原因,哪怕器乐曲旋律非常美,作为背景音乐大家喜欢,但单独听纯音乐的,只是小众。
当然,由于编曲在一首歌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歌曲的旋律性也早已不是衡量一首好歌的标准,音乐通过律动节拍影响听众情绪,也是让抽象的音乐具象化的一种方式。
在这两方面都没做得"太好"的情况下,苏运莹的两次失败也就有迹可寻了。
希望苏运莹哪怕失败了,也坚持自己,因为只有坚持,才能让"不同凡响"的音乐冒出来,给我们被套路化的脑袋洗刷一下,让我们听听充满灵性的天籁之音原本的样子。
也希望这样不被压抑、天然音乐精灵的歌手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