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藏着掖着!中国罕见公开远程预警雷达,还有一项独门绝技?

巧谈大楼市 2025-02-04 19:25:42

早|朱晓瑜

关于近期东大再次公开这款“国之重器”- -LPAR远程战略预警雷达,我还有很多东西要讲。

特地观察了好几天,关于这款雷达,网上说什么的都有,但有两点大错特错。

首先,2022年4月美国媒体就发文称,东大在山东的一个山顶上又造了一座LPAR,可能用来执行日韩、朝鲜等方向弹道导弹的远程预警任务,再加上2018年就已经造好的一座LPAR,这座山顶上已经有了两座。

正如我之前所说,想讲东大的这款LPAR就必须结合红旗-19。

南侧:2018年建造的LPAR 北侧:2022年美媒报道的新造的LPAR

其次,远程预警雷达LPAR,这还真不是什么新鲜装备。

早些年美国在韩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这里面就包括两部AN/TPY-2型远程预警雷达,只不过装在了车上,尺寸受限,导致最远只能在2000公里处探测弹道导弹。

难受就难受在这,平常看它威胁不大,但它是真膈应人。

因为“萨德”系统的部署地,韩国星州基地距离东大直线距离只有2170公里。

就等于在你家门口装一个摄像探头,你干啥他都知道。

不过呢,虽然在韩部署的“萨德”AN/TPY-2 说是远程预警雷达,但是缺点非常明显,甚至就是名不副实。

1、理论上,AN/TPY-2最远探测2000公里,但实际的拦截距离非常有限,拦截高度只有40-150公里,拦截距离只有200公里,太高的,太低的,太远的统统都拦不到。

2、特别奇葩,这款雷达只能精确跟踪90度范围内的目标。

3、价格还贵的离谱,2017年沙特就花费150亿美元买了七套“萨德”,算下来单套价值20多亿美元,其中一枚反导拦截弹就价值2000多万美元。

这就回应了网上的一个说法:不要再拿“萨德”的AN/TPY-2雷达对照东大的这款LPAR了。

纯纯就是给东大抹黑。

关于网上的第二个说法:被吹嘘能够发现3000公里高空飞行的高尔夫球的“铺路爪”雷达才是东大发展LPAR的模版。这就是再次抹黑,铺路爪可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技术,其次,2013年就已经卖给了湾湾,而且湾湾就部署在距离福建240公里的山头。

东大已经在福建部署了大型雷达,根据湾湾内部人士的透露,这款雷达完全能干扰铺路爪。

严重点讲,拿铺路爪对标洞大的LPAR,已经不是抹黑了,而是羞辱:

这款代号可能是“JF-1A”的国产远程预警雷达,有效探测距离保守不低于5500公里-6000公里,大概率使用了氮化镓TR组件,搭配据称射程400公里的红旗-19,能有效拦截滑翔机动突防的高超音速导弹,性能远超“萨德”。

虽然美军新型的LRDR雷达也使用了氮化镓组件,探测距离也超过了5000公里,但依然要依靠太空领域的侦察探测平台,大大限制了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这是一大弊端。

一句话,东大的反导体系已经建立。

你看现在还有人提“萨德”吗?以前东大没有高超音速导弹,“萨德”还有点用,东风-17、东风-21D等都能机动变轨,根本拦不住。

压力给到美国了。

之前就说过,导弹打的越远,飞的越快,机动性越高,这本身也是一种反导手段。

“萨德”就是例子,虽然只能进行90度角的精确跟踪,但是只要在以色列部署两套,就能基本覆盖从伊朗方向发射的弹道导弹。

可问题是东大领土太大了,约960万平方公里,还有约473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雷达性能差一点都不行。

看看印度就知道了,2002年和2005年就先后两次购买了以色列的“绿松”早期预警雷达,虽然精度很高,达到了4米,能够同时追踪几十枚战术弹道导弹,还以这款雷达为基础发展出了“剑鱼”雷达,但是缺点非常明显:探测距离只有区区600-800公里,即便再次升级,也只能提高到1500公里。

和中美俄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印度这才盯上了俄罗斯的“沃罗涅日”雷达,性能比“铺路爪”更强:4000公里的探测高度,6000公里的最大探测距离,能够跟踪太空中足球大小的目标。

价格不贵,又是能买到的性能更强的远程预警雷达,这才有了印度要斥资40亿美元购买“沃罗涅日”的说法。

问题是可能性大吗?

不错,40亿美元确实很有诱惑力,可印度没有优质反导拦截弹啊。

印度费尽心力打造的负责大气层外防御的PAD反导拦截弹,其实是“大地”弹道导弹改进而来,射高80公里,外界一直不看好。

能不能玩得转,还真不一定。

不过呢,国产“JF-1A”远程预警雷达确实振奋人心,尤其是美国“暗鹰”高超音速导弹的出现,射程一直是谜,有人说2500公里,有人说3500公里,还有人说高达5500公里。

不管射程究竟是多少,东大强化反导能力是大势所趋,除了以055万吨大驱、052D改进型为中心建立海上反导体系之外,发展这种陆基固定式远程预警雷达也是关键,因此,“铺路爪”也好,“沃罗涅日”也罢,还是东大的“JF-1A”都很正常。

只不过,反导太难了,就连美国都没有完全成功。

网传东大正在进行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画面

说到底,“JF-1A”雷达的性能肯定差不了,未来还是两条腿走路。

一边是大力发展弹道导弹,从东风-21D,东风-17到东风-26/27,这就已经说明在高超音速弹道导弹领域,东大肯定要做到射程全覆盖。

另一边就是强化自身的反导能力,海上也好,陆地也好,其实都是一样的。

不过呢,还是要注意两点:

第一、反导依然还在路上,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弹道导弹的发射方式太多了,发射井,发射车,铁路车厢,潜艇,水面舰艇等等,如果探测就是大难题。

特别是在5000公里外,因为弹道导弹能装备核弹头,一旦探测错了就可能出现战略预判,引发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就是大问题。

这就和人眼睛一样,1米外看的很清楚,100外就很模糊了,1000外完全看不到,认错了人都会非常尴尬,就更别说弹道导弹这种大家伙了。

至于跟踪,道理也是如此。

第二、拦截难度太大,而且成本非常高。

这里就要多说几句了,上面提到过,沙特曾经从美国购买了“萨德”反导系统,一枚拦截弹的价格就高达2000万美元。

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45亿元。

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就算能组建反导体系,也不一定能拦截的起。

就算按照发射3枚导弹拦截一枚弹道导弹计算,至少都需要4亿元。

更别说拦截率并非100%,到最后就是两肉难,一边是必须要拦,另一边是并一定能拦得住,该怎么办呢?

对此,你怎么看呢?

欢迎友善讨论、点赞、关注、收藏!

0 阅读:57
巧谈大楼市

巧谈大楼市

只讲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