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失利后,苏军总结了三个没想到,最没想到的是遇到克星

临将亦 2025-01-03 11:44:10

20世纪60年代后,中苏之间的关系不断交恶,1967年至1969年的两年内,苏军疯狂的进攻珍宝岛,与我国边境居民关系不断恶化。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也为了保护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两军在边境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战斗经过,1969年3月2日,苏军边防军以巡查的名义出动100人左右的队伍,分乘4辆军车从珍宝岛的上游和下游分两路进攻珍宝岛地区。在下游的库列比亚克依地区,遭遇了中国边防军队的顽强阻击,苏军当场打死打伤6名中国边防军人。但中国当地的边防驻军顽强斗争,将苏军击溃。眼见第一次突击行动没有得逞,15日,苏军组织了第二次进攻,这一次出动的军事规模更大,甚至还包括50余辆T—62坦克。除此之外,还出动了装甲兵和步兵100余人,苏军这次不仅出动了地面部队,还出动了空军力量,对珍宝岛地区进行轰炸。

我军边防军与敌军顽强战斗,在进行了9个小时的激战后,将苏军的部队击溃,自此,战役的第二阶段结束。17日,苏军开始了第三次进攻,这一次他们还在岛上铺设了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的反击,但这一次他们的计划失败了,中国军队使用了炮火覆盖,破坏了苏军的地雷阵。下午,中国军队的坦克部队前进,击溃了苏军的T—62坦克集群部队,不仅如此,中国军队还击毙了苏军的最高指挥官列昂诺夫上校。这一战让苏军损失了多台T—62坦克,而这也是当时苏军最先进的坦克装备,其中一辆还被炸毁在了冰面上。

苏军为了防止这辆坦克被我军缴获,特意出动了爆破力量将这辆坦克炸毁。自此,珍宝岛战役正式结束,此战我军击毙苏军31人,打伤14人,击毁装甲车和各种作战车辆5辆。中方军人牺牲20人,伤35人,另有1人失踪。此战过后,双方都对战役的具体经过进行了复盘,苏军则是为自己的失败总结出了三个原因,也可以称作三个没想到,据苏军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自述,最没想到的是遇到了克星。那么这一仗我国军队为什么能够打赢,这个最关键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苏军的战后复盘,苏军战后复盘总结了三个失败的原因,第一是隐蔽技巧。15日战斗打响后,苏军曾使用大规模炮火对珍宝岛附近的中国军队阵地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这是基于苏军以往的大兵团作战所总结出来的经验,二战中,这种作战方式给日军和德军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但这一战术却对中国军队不奏效了,中国军队的掩体采用的是回自行两侧出头的掩体模式,这样可以减轻炮火的冲击。这也使得苏军的大范围炮击效果十分不明显,中国军队的战壕设置是他们没有料想到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则是没有想到中国军队的装甲部队战术先进。根据苏军战前的构想,他们装备的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坦克T-62坦克,这种坦克最大时速能够达到50公里每小时。不仅如此,T-62还配备了轧钢和均质装甲板双重防弹装甲,主炮也是115毫米滑膛炮。与之相对的中国军队当时还使用的T-34坦克,只有少量的T-51坦克,无论是性能还是火力都没办法跟苏军相比,只是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虽然我军的坦克力量处于劣势,但是战术却是使用了狼群战术。T-62坦克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体型庞大,机动性较差。

针对这一点,我军的坦克部队就有灵活性和机动性的优势,先暴露出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然后利用机动性吸引对方前来追赶。之后埋伏在一旁的战士和装甲车辆对其开展进攻,这就使得苏军坦克部队的优势完全无法展示,最终被我军击溃。最后的关键是用人得当。一场战争打到最后拼的还是人与人的较量,这里不仅考验我们战士的战术素养,更是考验指挥官的临场指挥能力。而我军此时前线的指挥官则是萧全夫少将,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萧将军也是大别山走出来的将军,14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此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的洗礼,成为了林彪一野麾下的一名悍将。陈锡联将军对此人最大的评价就是灵活机变、善用时势。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其最好的评价。不仅如此,萧全夫将军还曾经在苏联的伏龙芝军校留学过,对于苏军的战术战法非常的了解。在萧将军看来,苏军最大的缺点是指挥系统繁冗,对于前线的命令传达不畅,层层上报后战机早就丧失了。这一点可以说打中了苏军的要害,此次参战的苏军前线战斗部队为150左右的规模,但是一线指挥员仅有2人,列昂诺夫上校的指挥部就有多达13人。如此繁冗的指挥体系让军队战斗力没有办法激发出来,面对突发情况处置不及时。

针对这一点,萧全夫将军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了最前线,甚至开战后发挥了我军的优良传统,指挥官亲临一线。而这不仅极大的鼓舞了我军的士气,也能够让他第一时间发现战场的时机。开战后针对敌军坦克部队的战术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萧将军的战法简直就是苏军的克星。而在萧将军的背后还有陈锡联将军、周恩来总理,甚至还有伟大的毛主席,这些人都是我们对抗外部侵略力量的底气,也是他们给了我们战斗的勇气。战斗告一段落后,我军和苏军都对其进行了复盘,我军方面也是总结了一些特殊时期特殊因素对于部队战斗力的影响,也因此进行了调整。苏军却是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对部队进行整改,留给他们的时间此时也确实不多了。

0 阅读:64
临将亦

临将亦

关注我,临将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