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28日,意军向希腊军队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大型攻势,已占领多块非洲殖民地与阿尔巴尼亚的意大利试图占领希腊以此扩大地中海的势力,从而进一步达到墨索里尼构建“新罗马帝国”的梦想。然而事与愿违,在开战后的两个月时间内,意军连希腊的伊庇鲁斯地区都未完全占领,次年发动的春季攻势更是像一场“僵持”的战争攻势,意军迟迟无法打开局面,而墨索里尼现在能做的事情,也就只有向他的盟友——横扫西欧大陆的德军求援了。本文将讲述这场德军在巴尔干地区的最后征服:希腊战役。
意军进攻之矛的“折戟”
时间回到1940年,此时轴心国同盟已经在欧洲大陆上发动了巨型攻势。但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与其说是同盟的攻势,倒不如说是德国独自发动的攻势: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1940年4月进攻丹麦与挪威;5月占领比荷卢地区;6月占领挪威并迫使法国投降。相比之下意大利则显得较为弱小:早在1935年,在陆海空力量远胜于埃塞军队,且使用空投芥子气的情况下,意军仍耗时近7个月才彻底征服埃塞俄比亚——这块“没有欧洲主人的土地”。到1940年,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势力也仅限于意属利比亚与1939年占领的阿尔巴尼亚,这与墨索里尼所设想的“新罗马帝国”差别较大,为了使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在征服阿尔巴尼亚后,意大利便准备对希腊展开进攻。(图为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打算以刚刚占领的阿尔巴尼亚为跳板,出动约3个步兵师的兵力即可征服小国希腊,正因如此,墨索里尼预计只需数周时间,意军就能达成战略目的,并在雅典举行“胜利阅兵”。墨索里尼急于进攻希腊也有其他因素:在迫使法国投降后,德军便快速向巴尔干地区发起进攻,如果德军先于意军占领巴尔干地区全境,这使得意军在地中海地区再无法获取更多利益。7月3日,墨索里尼告知外长齐亚诺准备入侵希腊;8月15日,意大利潜艇“德菲尔诺”号的鱼雷击沉希腊“埃利”号巡洋舰,这使得希意关系进一步恶化;10月28日早上,意大利向时任希腊首相梅塔克萨斯提交只有3个小时的最后通牒并遭到梅塔克萨斯断然拒绝后,意军便通过接壤阿尔巴尼亚的边境入侵希腊,希意战争爆发。(图为梅塔克萨斯)
意军本想快速击败希腊军队,占领班都斯山脉,并向希腊-保加利亚边境的“梅塔克萨斯防线”后方的希军进攻。然而事与愿违,意军在越过卡拉斯提尔河之后很快被希军击退,11月13日,在意军发动战役的半个月后,希军就已清除前线希军;仅过了9天,11月22日希军便将意军逐回阿尔巴尼亚并占领阿尔巴尼亚南部城镇。(图为希意战争)
同时,由于意军向希腊宣战,这使得英国等同盟国军队也开始对意大利发起进攻:1940年11月11日,英军“光辉”号航空母舰出动20余架“剑鱼”鱼雷轰炸机对意大利塔兰托军港发动夜袭,在仅损失2架战机的情况下,意军3艘战列舰被击沉,另有1艘巡洋舰以及驱逐舰被击伤,多艘意军军舰直到次年5月才逐渐恢复战斗力;1941年3月的马塔潘角海战中,英军击沉击伤意大利海军3艘战列舰与7艘驱逐舰;41年的陆上形势更是使得意军难堪,1941年3月9日意军在前线地区发起代号“春天”的大规模反攻,结果在损失了1.2万人后仍无法突破希腊军队防线。至此,意军在希腊北部乃至于东地中海地区已尽显颓势,墨索里尼只得请求德军援助。(图为马塔潘角海战意军战舰)
战役准备
早在1940年11月4日,德军就已经决定介入巴尔干局势,并计划了一项经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两国入侵希腊北部的攻势,准备在1941年1月同时进攻希腊与直布罗陀地区,然而事与愿违,西班牙独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拒绝配合德军进攻直布罗陀,这使得德军不得不对巴尔干地区的进攻行动作出调整与延期。1940年12月13日,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发出第20号命令,对希腊的进攻行动代号为“玛莉塔”(德语:UnternehmenMarita),并计划在1941年3月突破希腊防线,攻占希腊北部海岸;德军依旧采用“闪电战”的进攻策略,即集中使用陆军及坦克加上空军支援进攻和快速攻占希腊,并指出如有需要,则伺机攻占希腊本土直至克里特岛地区。
希腊的山区地形有利于防守战略,诸如洛多皮山脉、伊庇鲁斯山、班都斯山脉及奥林匹斯山等多条山脉能延止入侵者的进攻,意军初期就因希腊多山地形所影响,装甲部队无法推进导致进攻推力不足。此外希腊边境的防御工事配合当地地形地势,以及数套防卫系统以用于保卫当地公路交通,斯特鲁马河及奈斯托斯河沿希腊-保加利亚边境横跨山脉。然而与单一陆军作战的意军不同,德国空军有足够力量令守军难以在山区内的隘道通过,同时山地师还可以在复杂的山区环境内进行进攻,加上在西欧战场上已取得众多作战经验的装甲部队,这使得德军对希腊的进攻已取得些许优势。(图为二战德军装甲部队)
德军方面,陆军元帅威廉·李斯特指挥德国第12军团执行“玛莉塔”计划,其军团下辖包括第18山地军与第40装甲军在内的共6个军事单位。与此同时,在德军进入保加利亚之后,保加利亚方面也进行战争动员以配合德军在希腊以及南斯拉夫的作战。(图为威廉·李斯特)
同盟国方面,早在1940年10月31日,英军在希腊政府的默许下登陆克里特岛以守卫苏达湾。1941年2月22日,英国方面代表与希腊国王乔治二世以及时任首相亚历山德罗斯·科里齐斯(前任首相梅塔克萨斯已于1941年1月29日逝世)达成决议,英联邦军队将支援希腊对德作战,4月24日,共约6.2万名英联邦士兵派遣至希腊并组成澳大利亚第6师、新西兰第2师及英军第1装甲旅,同盟国军队由亨利·梅特兰·威尔逊指挥。(图为威尔逊)
战役经过
1.“梅塔克萨斯防线”
1941年4月6日,在德军轰炸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时,李斯特也指挥德国第12集团军对希腊发起大规模攻势,德军第2装甲师与第18山地军从东面进入南斯拉夫,仅花费一天时间便越过斯垂蒙山攻击希腊军队战线北翼;而在同一时间段里,德军武装亲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师于4月8日便占领了贝尔格莱德与塞萨洛尼基(希腊北部沿海城市)之间的铁路线,第164步兵师攻占萨丁。次日(即4月9日)德军第2装甲师突破希军在瓦尔达尔河东岸防御,攻克塞萨洛尼基,迫使希腊第2军团投降。(图为塞萨洛尼基)
而在希腊东马其顿地区,德军将面对由已故希腊首相梅塔克萨斯着力修建的漫长防线“梅塔克萨斯防线”,这条防线由东马其顿军防守,下辖第7、第14及第17步兵师,沿保加利亚边境到达接近南斯拉夫边境的比拉斯萨,在平时的防御中,守军人数达到了20万人左右,这对于当时总人口只有约750万人,军队约40万人的希腊来说,已经可以称作是全国范围内极为重要的战略重地,如果该防线失守,进攻方可直接南下,虽说从东色雷斯地区到希腊首都雅典与比雷埃夫斯港之间还有希腊境内关隘——温泉关,但这处阻挡了数十万波斯军队在面对摩托化的德军恐怕也无能为力,更为危急的是,由于意大利的进攻,希腊方面在英军支援希腊后,将“梅塔克萨斯防线”的守军陆续调遣至伊庇鲁斯地区防范意军,这使得在德军进攻时,该防线守军人数已下降至仅7万人左右,这使得防线出现了较多的薄弱处而希军无法有效防卫。
即使如此,希腊军队仍依托多年以来修建的防御工事进行抵抗。4月6日,德军第18山地军向“梅塔克萨斯防线”进攻,但直到当天战斗结束,山地军下辖的第5山地师仍难以攻破鲁佩尔要塞,即使在德国空军的持续轰炸之下,第5山地师仍付出巨大伤亡,在最早的攻势下,德军也仅仅攻占了24处主要阵地中的区区2个阵地;然而,防线的被突破也已成为时间问题,德军第6山地师在翻越海拔7,000英尺高的雪山后进行突袭,随后第5山地师和后续增援的第125步兵团在斯垂蒙战斗后便渡河攻击防线,在又一次承受巨大伤亡后逐步占领防线要塞工事,不过仍有少数希军堡垒未被攻克。至4月10日德军在重炮攻击下,最后的希腊守军眼见固守无望遂撤出工事,“梅塔克萨斯防线”才总算被德军彻底占领。
2.科扎尼,奥林匹斯及赛薇娅山口
1941年4月10日晨,德军第40装甲军突破无人防守的蒙那斯迪尔隘口后,在11时左右于韦维北面终于与盟军首次接触,同时武装亲卫队在占领韦维也受到了来自该镇南面的克里迪山口的盟军阻击战。经过数日战斗,4月14日德军第9装甲师前锋到达科扎尼。(图为科扎尼)
由于盟军并未对蒙那斯迪尔隘口进行防守,这使得德军第40装甲军得以通过该隘口对盟军侧翼进行袭击,同时,由于“梅塔克萨斯防线”与科扎尼的失守,迫使威尔逊向希腊南部进行撤退与防守。4月13日,威尔逊决定将所有英联邦的部队撤向哈里亚克蒙河及温泉关的狭窄山口,同时派遣盟军在普拉塔蒙隧道区、奥林匹斯山口及东南方向的塞维娅山口上进行防御以应对德军进攻。此举果然奏效,当德军第9装甲师于次日(即4月14日)渡过哈里亚克蒙河时,盟军立刻在此三个方向对德军进行炮火覆盖,德军在前线,特别是澳新军团(新西兰第4、5营与澳大利亚第16营)驻守的奥林匹斯山口和塞薇娅山口上始终无法推进。(图为奥林匹斯山)
直到4月15日晚德军摩托化营在一个坦克营的支援下进攻普拉塔蒙海岸,新西兰第21营士兵在付出较大伤亡后坚守海岸并击退德军,至16日,在德军装甲团,步兵营的联合进攻下,新西兰第21营被迫撤退至皮尼俄斯峡谷,然而即使已经退至峡谷西侧,新西兰军队仍再度修建防御工事以掩护盟军部队撤退温泉关,在新西兰第2步兵营第2、3连的支援下,但由于人数,装备的缺乏,在德军渡河部队与山地师的夹击之中,新西兰军队不得不于4月18日撤退。4月19日,德军第18山地军占领英军据点拿尼沙并随后占领机场。
3.温泉关与雅典的陷落
此时由于步兵师机动力量不及装甲部队与摩托化部队,德军遂决定步兵师不再参与16日后的后续追击任务,但德军此时仍有第2、第5装甲师、武装亲卫队第1摩托化旅和数个山地师执行对英军的追击任务。为使撤退任务顺利进行,威尔逊命令盟军在温泉关地区与斯卡姆洛斯山谷进行最后设防,澳大利亚第19团及新西兰第6团则被命令守卫各山口。4月21日11时左右,德军对温泉关守军进行攻击,澳新联军拼命坚守关口,使德军损失15辆坦克却无进展。在完成阻击任务后,由于德军增援部队陆续抵达,长期固守温泉关的任务已难以实现,澳新军团在短期内守卫温泉关后便弃守阵地并后撤至底比斯掩护英联邦军队撤退。
温泉关的陷落,标志着雅典与盟军控制的底比斯陷落已成定局,1941年4月27日,德军第2装甲师的一个摩托化营渡过优卑亚岛后攻占卡尔基斯港,随后击败盟军,占领雅典。(图为德军在雅典卫城升“卐”字旗)
4:克里特岛:铁十字的空降
在占领雅典后,德军已经控制了希腊本土地区,希特勒本想抽身希腊战局从而全身心应对即将发动的对苏作战,然而希腊并未随着本土沦陷而停止抵抗。雅典沦陷后,希腊国王乔治二世流亡克里特岛,在这座战略意义十分重大的岛上,希腊修建了机场、军港等军事设施,至5月时岛上还存在约1万人的希腊守军、1.4万名英联邦士兵以及其余克里特岛防卫力量。如果不解决这颗巴尔干最后的“钉子”,德军的对苏作战难免有后顾之忧。
1941年4月25日,希特勒签署元首第28号命令,命令入侵克里特岛。5月18-19日,德军对克里特岛进行空袭。5月20日凌晨4时,在空降指导小组降落后,德军空降兵军队迅速出动,在经历初期的空降作战失利后,德军逐步控制马莱迈机场,至4月24日马莱迈地区已被德军控制。在装备陆续登岛后,德军推进速度加快:26日突破干尼亚防线,次日攻占干尼亚地区;28日德军攻占苏达湾;29日,德军占领雷西姆农;1941年6月2日,德军完全掌控克里特岛,希腊战役就此结束。(图为克里特岛空降兵)
战役影响
作为德国巴尔干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希腊战役以德国取得完全胜利而告终,此次行动展现出英军与德军的差距:英国在中东没有足够的军事资源,这使得英军不但不能良好维持中东地区局势,同时也无法在巴尔干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使是希腊战役中,希腊具备一定实力抗击德国的进攻,英国也缺乏能力在巴尔干其他区域进行反击。
希腊战役对德国也影响深远,墨索里尼“意气用事”般的对希开战,结果在五个月的时间内却无明显进展,这使得德军不得不将对苏作战的“巴巴罗萨行动”计划进行延期,并抽调兵力进入巴尔干地区进行作战。尽管德军对巴尔干地区无疑是“降维打击”:仅耗时不到十天时间便征服南斯拉夫地区,耗时21天便占领希腊首都雅典,更是用一周时间占领克里特岛。然而代价也是明显的:德军在希腊战场屡屡受挫,在克里特岛的空降作战中更是折损了德军精锐的菁英空降军队,这使得希特勒对空降作战应用于后续战争表示悲观:“克里特之战证明伞兵时代已经结束。伞兵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但这个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存在。”同时德军在6月对苏作战,也决定了德军必须要在冬季面对苏军攻势,这对于崇尚闪电战的德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图为克里特岛空降作战的德军伞兵)
在这场战役之中,希腊人民表现出的抵抗之状也是整场战事的重点,希腊本身军工极为稀少,军队武器甚至多为战场缴获而来,然而在意大利入侵希腊之际,希腊军队立刻采取抵抗并成功将意军反推回了意属阿尔巴尼亚。即使次年4月德军已经攻克“梅塔克萨斯防线”大举进兵,希腊军队仍依托各处山口进行抵御,以至于到了克里特岛战役时,登岛德军仍能遭遇希腊守军甚至军校学生等民众的强烈抵抗,这足以说明希腊在这场战争中爆发出的惊人力量。
“朋友们! 希腊将存在我们心中、我们军队的灵魂及最后胜利之火鼓舞我们生存,希腊将会再生及更加强大,因为军队正直的为生存及自由而战,兄弟们!充满勇气及毅力,大胆的战斗,我们将会排除万难,希腊人!只要希腊存在我们心中,我们必定能骄傲的及有尊严的站起来,我们已经是一个正直的国家及有勇敢的士兵。”——1941年4月26日,雅典电台播报《希腊之音》(节选),此时距离雅典沦陷仅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