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俄罗斯航天专家回中国认祖归宗,祖父是开国元勋刘少奇

秋恒看军事 2024-01-10 16:02:02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狐说武器

编辑✎狐说武器

2003年,身为俄罗斯顶级航空专家的阿廖沙来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办理入境签证。

阿廖沙

在登记证件时,无论工作人员如何询问。

眼前这个留着两撮胡子,具有俄罗斯纯正样貌的男人坚称自己就是中国开国元勋、党和人民的第一代领导人刘少奇的孙子。

看着登记人员越来越怀疑的眼神,阿廖沙掏出一张照片,上面赫然是刘少奇与一名男孩。

刘少奇和刘维宁

“那个男孩就是我,我的中文名字是刘维宁,刘少奇是我的爷爷。”

看到照片,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大惊失色,连忙致电北京进行询问。

阿廖沙

得到了肯定的结果,阿廖沙拿着自己的签证回家收拾行李。

不久后去往机场,登上了那架由莫斯科飞往北京的航班。

为什么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老、一代功臣的刘少奇,会有一个外籍孙子呢?

刘少奇

更何况,这个男人还是当时俄罗斯航天指挥工司的高级工程师!

扑朔迷离的身世 不为人知的往事

阿廖沙

阿廖沙,全名为阿列克谢·克里莫维奇·费多托夫,中文名为刘维宁。

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

故事还要从阿廖沙的爷爷,刘少奇的感情历程说起。

提到刘少奇的妻子,想必为众人所熟知的便是王光美这个名字。

她是刘少奇的革命伴侣以及最后一位妻子。

然而,早在1948年刘少奇与王光美结为夫妻之前,刘少奇还有过几段婚姻。

而阿廖沙的奶奶阿宝珍便是其最早期的革命伴侣。

1902年,阿宝珍出生于湖南道县。

在那个动荡不安、家国危难、山河飘零的年代,她青少年时被红色教育深深震撼,于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跟随青年团开展各种运动时,阿宝珍来到长沙清水塘并结识了毛主席与杨开慧。

后来在杨开慧的牵线搭桥下,阿宝珍与刘少奇一见钟情,步入婚姻殿堂。

此后几年里,阿宝珍一直跟随刘少奇东奔西走,先后生下刘允斌与刘允若,又生下刘爱琴。

而作为长子的刘允斌便是阿廖沙的亲生父亲。

1934年,阿宝珍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刘允斌

那时的刘允斌刚满十岁,仍在老家读书,失去了与母亲相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1939年,中国抗战陷入极为艰难的一年。

这一年,周总理总理不幸身负重伤,需要转移至苏联进行治疗。

此时,他决定在自己前往莫斯科的短暂时间内,携带一批干部子女一同外出,在苏联开展革命学习。

就这样,刘少奇将刘允斌与刘爱琴送至莫斯科国际儿童院研学。

在苏联的生活是艰苦的。

当时,中国干部子女们赴苏不久后便迎来了苏德战争。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里,刘允斌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做到了国际儿童院团的组织负责人。

虽然是个孩子,可那时的他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与毅力。

在那段无比困难的时间里,刘允斌独自一人扛起了领导其他孩子们正常生活的责任。

刘允斌

而这也为他日后孤身一人留在莫斯科研学的胆识打下坚定基础。

1940年,刘允斌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上苏联十年制中学。

在经历了几年刻苦钻研后,他考虑到中国的工业匮乏,想要为国家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因此,他又于1945年考入了苏联钢铁学院。

恰逢此时,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了刘允斌耳中。

在他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此次日本投降,美国提供的两颗原子弹功不可没。

此时,他深刻的意识到,我国拥有自己的原子弹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想到这里,刘允斌毅然拒绝了苏联钢铁学院的橄榄枝,转而投奔了莫斯科大学化学系核放射化学专业,并在莫斯科大学就读期间担任了中国留学生同乡会会长。

直到1995年,刘允斌正式获取副博士学位,结束了自己在异国他乡求学的路。

在读期间,刘允斌与自己的同窗同学玛拉两情相悦,坠入爱河。

建国前夕,为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刘少奇曾秘访苏联,与自己的亲生儿子私下见面。在得知儿子心有所属,刘少奇十分欣慰、开明支持。

因此,刘允斌与玛拉于1950年结婚,并先后生下了女儿索尼娅与儿子阿廖沙,分别取名为“苏苏”、“辽辽”。

在一家三口的幸福美满生活开始不久后,刘允斌收到了父亲的书信。

他看着满纸父亲对自己的称赞与骄傲,心中非常自豪。

可在书信结尾,父亲却抛给了他一个两难的问题——国难当头,父亲非常希望自己刘允斌可以回到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面对父亲的邀请,玛拉毅然反对。

“我们一家三口在这里的生活可以过得很好,如果你坚持要回去,我和孩子无法离开回去。他们都还太小,突然改变生活环境会对他们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在刘少奇常年的影响下,刘允斌的爱国意识非常深厚。

因此,1957年,刘允斌孤身一人回到北京,怀揣着对妻儿的思念投入到了革命事业当中。

分别一年后,1958年,玛拉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北京探望。

一是孩子们对于父亲的思念太过深重,二是玛拉希望刘允斌能看在孩子的份上与自己一同回国。

“对不起,玛拉,中国需要我,中国的建设需要我。”

得到了拒绝的答案,玛拉也不再挽留,而是带着两个孩子忍痛与刘允斌离婚,回苏联只身一人抚养孩子长大。

1966年特殊时期,刘允斌被下放劳动。虽然不能理解这场革命的意义,但刘允斌欣然接受,他认为“自己或许真的沾染了一些需要改造更新的东西”。

可随着时间流逝,诚心接受监督改造的刘允斌陷入了更加痛苦的生活。

在民族与国家混乱中,刘允斌被带上高帽子接受审判。

1967年,历经一年折磨的刘允斌彻底崩溃,卧轨自杀。

刘允斌

而此时,远在异国他乡的阿廖沙对此并不知情。

当时的他年纪尚幼,对于这个并不熟悉的父亲,他的心中满是敬仰,整日期待着与父亲的重聚。

与爷爷的一面之缘

阿廖沙

1960年时,刘少奇奔赴苏联参与出席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期间。

当时的刘维宁虽然只有五岁,他却深深记住了那个从黑色轿车上下来的老人,他白发苍苍却威严无比,满眼慈祥、怜惜的看着自己。

“当时我看到他,意外地觉得很亲切,但由于年龄太小,对于陌生人还是不敢接触。但在这时,我的母亲走了出来,告诉我这是我的爷爷。”

“在我稍许抗拒的情况下,他还是亲吻了我的脸颊,给了我很多糖果和玩具。拉着我一起在草坪上坐了坐,聊了会天。”

“在短暂的相处过后,他们给我和爷爷拍了张照片就急匆匆地走了,此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爷爷了。”

短暂的与爷爷重聚,让阿廖沙记忆犹新。

此后,他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开始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

只是,由于刘允斌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严格的保密,阿廖沙的家长会与亲属联系人一栏里永远只有母亲的名字。

因此,他总是受到其他同学的悉落与嘲笑。

对此,阿廖沙没有丝毫的怨言,而这还要得益于玛莎的教诲。

“母亲从小就告诉我,父亲是一位英雄。他是一名深明大义的男人,由于理想的原因,他无法顾及到我们,无暇分心于儿女情长。

可是,我们总是在试着与他通讯,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我一直希望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真正得知父亲与爷爷双双去世,已经是1988年。

当时,刘少奇的现任妻子王光美寄来书信一封,告诉一家三口这个不幸的消息。

得知此事,阿廖沙非常想要赶回中国,却因为身份原因处处受限。

那时的阿廖沙已经成为了俄罗斯顶尖的航空航天研究人员,是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

曾经站在领奖台上辉煌万分的阿廖沙或许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傲人的成绩会成为自己回到中国的绊脚石。

1998年,正值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年,中方给阿廖沙寄去邀请函,邀请其出席活动。

可是这封信件却被俄方擅自扣留了下来,理由是“出于对国家安全考虑”。得知此事,阿廖沙气愤异常。

“你们没有权利扣留我家人的书信,这是违法的!”

面对阿廖沙的怒火,军方则表现得十分冠冕堂皇。

“希望你为国家着想,作为国家的高级工程师,你只有在退役三年后才会被解除人身自由的限制。”

彻夜无眠、整夜沉思,阿廖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提前退役,回到中国。

退伍年满三年后,阿廖沙才踏上祖国的故土,更名为“刘维宁”。

“父亲给我取名为刘维宁,也就代表了我是刘家的‘维’字辈。既然身上留着刘家的血脉,那我就要延续刘家的事业,一心为祖国做出贡献。”

就这样,在中国定居的十几年里,刘维宁成为中俄民间友谊大使。

他每年都要介绍几十个俄罗斯代表团来华访问,又协助中国商贸协会前往俄罗斯开展合作交流会。

他的手上,一直戴着一块意义颇深的手表。

据他本人所说:这块手表是他参观刘少奇纪念馆时所得,表盘上有一个刘少奇的头像。

这将时刻提醒着他,自己是中国开国元勋刘少奇的孙子、中国革命共产党员刘允斌的儿子——刘维宁!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

0 阅读:46

秋恒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