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0点滨绥线磨刀石站灯火通明,“钢铁巨龙”发出强烈的光芒,轰鸣声打破夜的宁静,一场声势浩大的铁路脱杆捣固施工正缓缓拉开序幕。
磨刀石站原名“十站”,1901年建设,由俄境内海参崴向中国境内各站排序为第十站由此得名,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站”。虽然站小,但负责着滨绥线上重要的客货运业务,每天接发、通过列车50余列。
7月以来,牡丹江电务段为保障滨绥线客货运运输通道畅通,配合工务部门进行脱杆捣固施工,保障转辙机、道岔运行稳定,为运输安全打牢基础。
“由于此次施工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我们提前与工务单位对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及施工计划,组织人员提前做好施工准备,进行技术交底,全面保障施工质量。”该段绥芬河信号车间主任单鹏介绍道。
他们结合以往经验,周密部署、科学安排,精心制订施工方案,组织21名技术骨干参与施工作业,加大现场作业安全卡控力度,全程盯控。确保脱杆捣固施工高质量推进。
为了不影响白天列车运行,一连5日,他们都是晚上开始施工作业。
7月10日22时。“大家各就各位,‘天窗’命令已下达,可以开始作业!”随着施工调度命令下达,磨刀石站脱杆捣固作业正式开始。
“注意脚下,别摔着了。”在大家上道时耳边时不时响起安惠宝提醒的话语,在头灯的照射下,他还一路检查电容连接线是否绑扎好。
大家按照作业分工,立即进入紧张战斗状态,快速向指定道岔作业地点走去。从开口销到螺帽、从螺杆到垫片、从杆件拆卸到零件清理、从第一牵引点到第二牵引点……职工们有条不紊,快速熟练地做着捣固前准备工作。
杆件拆卸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保证拆卸、组装一气呵成,还是非常考验作业人员的“功力”。大家稳中有序,配合默契,十五分钟不到,道岔杆件已经整齐地摆放在路肩。
随着大机捣固车的轰鸣声开始响起,作业人员抓紧时间对拆解下来的杆件、螺丝等部件进行擦拭保养,清除表面油污,同时查看杆件磨损情况,对磨损严重的零部件进行打磨、更换。还有一部分作业人员一路跟随大机捣固车前行,双眼紧紧盯牢大机经过之处的信号设备。
没过一会,对讲机里传来“大机捣固车作业完毕,现在是信号设备安装调试时间”。
大家拿起工具就往道岔上走去。双脚跨在两枕木之间,弯下腰拿起沉重的道岔杆件,探身靠近安装在钢轨底部的道岔锁框,腰部与手臂一同发力把道岔锁钩及动作杆送入其中,开始组装道岔杆件。
离施工结束还剩25分钟,“这里的密贴不行”“道岔再扳一个来回”“重点检查电容,注意有没有移位和破线!”现场时不时传来信号中修车间二工队工长庞俊江的声音。
夜里虽然有头灯照亮,但视线仍旧会受影响,所以作业需要的是更加仔细!
全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已是次日凌晨2点。大家带着死死困意,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工队的路上,被汗水浸湿的作业服被凉爽的夜风一吹,不禁让人直达冷颤。
夜幕下的铁道线上,身披蓝色战袍的铁路人,带着头灯像是一颗颗闪烁的蓝色星星,不停地来往穿梭在铁道线上,照亮无限延伸的钢轨。
通讯员:栗崧航 孙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