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的号文,绝大部分都是不太涉及具体细节的内容,为什么这样写,太敏感的内容需要模糊处理,这一点,聪明如你,应该懂的。今天咱要破个例,来写点具体的东西。
在某位颇有影响的军事博主的视频号里,他曾谈到,从俄乌冲突战场乌克兰上传的、乌军无人机猎杀受伤倒地或龟缩在单兵坑里的俄军士兵这些视频中,推断认为在现代战场上,单兵或步兵对无人机几乎是“毫无招架之力”,只有被猎杀等死的份儿。果真如此?在下不以为然也。
从博主转发的乌军上传视频看,似乎确是如此。画面显示,在乌军无人机瞄准镜头的锁定方框中,惊慌失措俄军士兵就像一只在老鹰面前引颈受戮的鸡雏,眼睁睁地看着乌军无人机扔下的榴弹朝着自己落下来,然后在一团弥漫的硝烟中,士兵粉身碎骨。画面极其惨烈。
然鹅,博主似乎忽视了一点,在现代混合战背景下,无论是乌军还是俄军上传的视频,都免不了有宣传战、心理战的嫌疑,画面或是真实的,但战场上真实的单兵对抗无人机战术,则未必如此不堪。我们可以从被乌军无人机实际炸死的俄军士兵数字上,找到其以偏概全的逻辑破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博主的出发点是没什么大毛病的,善于发现问题——未来战场上单兵将面对无人机严重威胁这个事实——目光是敏锐的,只是善破不善立而已。
在真实的战场上,无人机的使用日渐普遍,但就目前而言,依旧存在许多有待突破的技术难题与限制,其使用及作用,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比如无人机蜂群,目前近距离控制可以达成,而超出一定半径(数百到千米距离),就要受限于战场的网络环境,而自主式无人机,则要受限于智能化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技术,离开这些先决的网络中心战条件,战术无人机(有别于战略无人机)的应用,就没有想象中那么便利。这就为战场上的单兵反无人机作战,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在下曾在某无人机防御贴下留言“反无人机最好的方法,就是无人机”。引用于实际中,就是要在合成营的编制中,增编无人机分队,除了配备无人机之外,还要匹配相应的电子信息感知及处理器材,其任务就是在作战行动中,迅速构建起态势感知以及信息支援体系。刚才说过,战场无人机的使用是有条件的,那么针对这些条件事实有效的侦查、干扰与精确打击,是反无人机攻击的首要任务。
也就是说,对于战术无人机,首先要将其消灭在地面上。无人机(尤其是战术无人机)是短期内可再生的作战机器,而士兵则是几乎不可能再生的作战人员,拿士兵的生命直接去对抗机动性比士兵强数倍的无人机,是极其愚蠢的思路。那么,通过加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在对方无人机发起攻击之初,运用己方的无人机优势,及迅捷的OODA循环能力,及时发现,及时消灭,就成为反无人机作战的首要任务。
我们知道,散兵坑是用来防枪炮火力的。因为枪炮的弹道存在一定的死角,散兵坑故此能起到保护士兵的作用,而对于无人机发起的从天而降的垂直过顶攻击,散兵坑以及通常的掩蔽物/所,就变得毫无遮拦,暴露无遗了。
其实,要改变这种态势并不复杂,士兵只需要将普通的散兵坑,改造成猫耳洞式散兵坑,而战术无人机(乃至巡飞弹)携带的一般都是装药量有限的破片榴弹,这种弹药遇见猫耳洞,就效果不佳,乃至无能为力了。因此,在新型合成营的工兵分队编制中,除了通用的工程挖掘机之外,还应当研制一种单兵便携式“袖珍盾构机”(暂时这么称呼吧),以用于野战防御作战时,加强给野战防御分队来构筑新型带猫耳洞的防御工事或坑道,等等。
而当步兵班利用这些坑洞,组织起交叉火力,相互掩护时——无人机锁定目标,到所携带的自由落体弹药击中目标的间歇,且一次只能锁定单个目标,足以为灵活的单兵采取协同反制,提供一定的机动时间和空间,无人机将在劫难逃。由此可见,低慢小的无人机对单兵的过顶攻击威胁,并非不可防御,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无处可逃,只能等死,而是可以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及战术,有效反制和防御的。
以上只是讨论了单兵防无人机威胁的一些基本的战术方法,如果在体系作战中,防御无人机的方法和技术,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诸君若举一反三,便可想而知之,这里就不再多做赘述。在这里诸君只需明白一点:在未来的战场上,无人机威胁只是步兵的麻烦,不是步兵及地面进攻/防御力量的克星,所以并不可怕。
何况就无人机制造技术及应用而言,我们拥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我们没必要无限夸大无人机作战的威力,只要牢记伟大教员的教导:在战略上藐视之,战术上重视之,任何哥斯拉都是纸老虎。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后记:以上科普,纯粹是为了让普通百姓也了解一点实用的现代战术常识,以防止在未来的战争中,做出无谓的牺牲。同时也是为了针对西方惯用的话语术及认知心理战,为百姓提供一些常识,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因水平有限,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还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