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球性的贸易往来中,货币地位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最直观的体现,美元自二战结束以来,就长期占据着世界结算货币的地位。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去美元化”,美元在全球市场的国际支付比例不断下滑,根据环球同业银行在9月18日发布的数据中,美元的国际支付占比已经降到了49.07%。
那么,如今我们的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比是多少?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相比,在国际支付中又有哪些优势?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美元霸权的由来
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欧洲债权人”,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建立起了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将英镑的世界结算货币地位夺取过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失灵,美国又和当时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签订了石油美元协议,通过美元挂钩石油的方式,让美元继续充当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的主导货币。
长期以来,美元充当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和交易媒介的特殊地位,赋予了美国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不但让美国持续享受低成本融资的特殊优势,还确立了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权。
但在最近几年,美国的美元霸权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衰落,里根政府在80年代开始的去工业化进程,导致了美国如今在全球经济中的相对地位衰落。
欧盟、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正在不断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减少,进一步削弱了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基础。
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也对美元霸权产生了影响,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本币结算,就减少了美元在双边贸易中的使用,欧元、人民币等货币在国际交易和储备份额中的不断加强,也对美元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挑战。
数字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全球货币体系带来更多变数,各国央行都在进行研究和试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直接通过数字货币结算的贸易订单,可能会改变传统的跨境支付和结算方式。
数字货币将为多边贸易的结算方式提供一种新的选择,越过美元这一世界结算货币直接进行贸易,这种不必通过美元主导的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的结算方式,将会大幅削减美国的金融影响力。
此外,美国政府的财政现状和货币政策,也是市场对美元长期稳定性担忧的重要因素,持续的低利率和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美国巨额的财政赤字和不断攀升的国债规模,都影响了投资者和各国央行持有美元资产的意愿。
“千年老二”的欧元
欧元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产物,自1999年诞生以来,欧元长期占据着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它的存在不但促进了欧洲内部贸易,还增强欧洲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
统一货币政策的出现,消除了欧元区内部的汇率波动,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促进了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为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环境。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将有欧洲市场“背书”的欧元视作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欧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可是,欧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挑战,欧盟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政策和政治立场上存在很多显著差异,这为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制定带来了困难。
2010年的欧债危机,就暴露出了欧元区结构性问题,凸显了统一货币政策下各国经济调节能力的局限性,此外,欧盟绝大多数国家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过度依赖美国,也影响了欧元的国际地位。
欧盟成员国之间缺乏统一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也让欧洲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受限,不同成员之间的巨大分歧,降低了国际社会对欧元稳定性的信心。
美国不但在北约中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还和很多欧盟成员国之间存在密切的经济和政治联系,使得欧盟很难完全摆脱美国影响,制定完全独立的外交政策,削弱了欧元作为独立国际货币的吸引力。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同样给欧元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想要解决不同国家之间复杂的技术、法律和政策问题,就迫切地需要欧盟建立一个更加强有力的中央决策机构来协调各个成员国。
快速崛起的人民币
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但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仅为4.69%,略高于日本,但低于美元、欧元、英镑,是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
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随着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双方展开的本币结算不但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
除了中俄之间的双边贸易,“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多边合作,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新的机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合作,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随着人民币在这些地区的跨境贸易结算和投资中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部分沿线国家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货币的区域性贸易圈。
此外,中国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金融机制的建立,和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为人民币的全球流通性和可兑换性奠定了基础,吸引了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中国不断推进“去美元化”战略,就是希望通过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金融安全,规避美元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高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性。
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不但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也能有效降低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经营时的汇率风险和融资成本,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去美元化”政策意味着中国将不必为美国的经济金融体系“兜底”,而是直接通过人民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为中国维护自身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利益创造条件。
构建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中国进口商品的成本,让更多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得到提升,也给中国居民海外投资、旅游和教育等提供了更多便利。
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将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只有加快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才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为中国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中国在经济、金融、外交等多个领域协调推进,只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国际影响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结语
人民币在世界货币支付中的占比提升,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能力,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帮助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参考消息——《专家分析石油美元缘何日益衰落》
经济观察报——《刘凯:布雷顿森林体系八十年——美元本位及其未来》
证券时报——《央行:2023年11月以来人民币连续十个月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