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是一条走走停停的道路,有时会暂时停留让身心放松,有时会激流勇进,奋发向上。
你不能一直要求是巅峰时刻,也不能一直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一刻不停留。
就像我今天跟孩子聊天时说,你想学的愿望又管不住自己时告诉我,我肯定会全力陪跑,你要是只想玩,也告诉我,我肯定不会插手和约束你。
我跟孩子讲的是:想学时,要定目标,拆解行动步骤。不想学时,就休息,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或负罪感。
一个人只有在目标,有意愿时,路才会在脚下延伸。
要是强迫自己必须要自律时,时间久了就会形成高度的自我强迫,长期累积或者焦虑,或者抑郁,或者变成躁郁症。
孩子听了我说的,还挺认同的,浅浅一笑:妈妈,你说得还挺有道理的。你对我的定位和对你自己的了解还是挺精准的。
听了孩子的话,我还是很欣慰的。起码现在能跟孩子平静的探讨学习,也可以一块商量着来。
针对孩子说自己存在的问题是上课时无法专注,给自己的解决方案是:早点睡,上课专注听课。
孩子的想法和方法是对的,但是没有太大用。因为这个目标和想法太过于抽象,我引导他将目标更加具体化和可视化。
比如说,想要保持睡眠,要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入睡,然后过了这个点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还有多少作业没写,都要入睡。
再有就是关于“上课好好听”这个也需要落地,要退一步进三步,分别去问:为什么没有好好听课?想好好听课需要做什么?是困了,还是跑神?
如果困了是不是可以站起来?如果跑神了,可不可以积极互动,回答问题,然后张开嘴,将自己的专注力拉回来。
但凡有问题,都要进行分析,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可行性纠正方案,这是将目标落地化,将细节践行化。这才是有效的自我修正。
之所以跟孩子聊这么多,是因为他想改变自己,不想再像之前一样不在状态,我觉得这是孩子自愿修正,我当然愿意伸出援手,并帮助他制定计划,做好监督,并听他反馈结果。
这是积极的陪跑。反之,讲道理: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样的废话基本上没用,如果孩子没有自驱力,卡在思路上不愿意醒来,做父母的再怎么启发,都是徒劳无功。
之前,我挺焦虑的。一看到孩子不学习,就觉得天要塌了,又打又骂想把孩子叫醒。后来发现,我很急没用,孩子一点也不急,该不做还是不做,甚至还对抗。
在孩子没有学习意愿,没有想法发愤图强时,父母最好的做法是退回自己的位置,多去做自己的事。
哪怕是读读书,关注一下内心,多去找破局之法,而不是困顿在“孩子为什么不学习”的死循环中。
期待并不能照进现实,也不能带来运气,但脚踏实地的自我成长,却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以更加通透,更加睿智的眼光看待眼前的一地鸡毛。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现在多吃点苦,以后多享点福,多受点苦”。
很理解父母的心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后余生,万事顺遂,再无风浪。
不过,孩子的人生不可预测,更不可掌控。顺境或逆境都是礼物,在逆境中也可能会绝地求生,在顺境中也可能被安逸腐蚀,在舒适区中还会遭遇不同的瓶颈。
这样想来,关于孩子没有最好的归宿,只有最自洽的选择。
没有人能掌控未来,却能掌控情绪,却能不断历练情绪肌肉。以便在顺境中,不会被眼前的舒适,而忘记潜在的风险与危机。
同样在逆境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慢慢的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当成绩平平的孩子问我:妈妈,我还能不能重新回到巅峰时刻。
我坚定地说了句:只要你想,肯定能。
人生,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只有能不能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本能。
尽管,人不能与本能做对,但总有办法换一种更自洽的方式与本能和谐相处。总是有办法找到自己的节奏,迈出坚定的步伐,持续向上。
老话说:想进步的人,命运领着走;被迫前行的人,命运拖着走。主动和被动只是一字之差,结果却千差万别。
当成绩平平时,寻找方法,修炼自己;当名列前茅时,修心自谦。
无论前行还是止步,都要活出自己的风格,沿着自己的轨迹向前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