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给孩子发红包,提醒:要绕开3个数,免得给了钱还得罪人

哎呦喂育儿 2025-01-26 16:50:35

哈喽大家好,我是哎呀妈。

过年,发红包是一项充满喜庆和祝福的传统习俗。

可在这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却藏着不少容易被忽视的 “雷区”。

就拿我家堂弟来说,去年春节就因为发红包的事儿,闹得有些不愉快。

大年初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堂弟按照惯例,给家里的孩子们发红包。

轮到家里上小学的小侄女时,他顺手从钱包里拿出一个红包递过去,笑着说:“宝贝,新年好,快看看叔叔给的红包。”

小侄女满心欢喜接过红包,打开一看,里面是 400 元。

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侄女的笑容明显僵住了,虽然还是礼貌地说了声 “谢谢叔叔”,但大家能感觉到,她的热情一下子没了。

小侄女妈妈察觉到异样,私下悄悄问怎么了。小侄女小声嘟囔:“别的亲戚给的红包都是500、600,爷爷才给 400,是不是不喜欢我。”

妈妈这才意识到,红包里的数字让孩子心里产生了落差。

这看似简单的红包,数字没选好,不仅没达到祝福的效果,还可能无意中得罪人。

那么,过年给孩子发红包,到底要避开哪些数字呢?

1、谐音不吉利的数字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数字的谐音往往被赋予特殊含义。

像 “4” 这个数字,因为谐音 “死”,常常被视为不吉利。

除此之外,像“3”谐音“散”,“250”则有“半吊子”的含义,这些都不适合当作红包的金额。

虽说现在很多人对这些观念有所淡化,但在给孩子发红包这样充满祝福意味的场合,还是尽量避开为好。

比如堂弟的例子,如果当时选择其他数字,或许就不会让孩子心里产生不好的联想。

给孩子发红包,本就是传递美好的祝愿,一个谐音不吉利的数字,可能会让这份祝福大打折扣,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一般比较合适的金额,可以参考2(好事成双)、6(顺)、8(发),既吉利又不容易出差错。

2、金额过少或过多

给红包的金额要考虑实际情况。

金额过少,容易让孩子或其家长觉得不被重视。

尤其是孩子,当他收到一两百红包,突然收到一封10块、20块的红包,一对比,心里容易有落差和失望感。

但如果金额过多,一方面会给自己造成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能让其他亲戚为难。

比如在一个家庭聚会中,有人给孩子包了 1000 元的大红包,其他亲戚可能会觉得自己给少了没面子,给多了又负担不起,从而引发一些潜在的矛盾。

所以,发红包时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当地习俗,选择一个适中的金额。

3、容易引发攀比的数字

过年发红包,最好避免那些容易引发孩子之间攀比的数字。

比如,有的家庭为了显示对某个孩子的偏爱,给的红包数额远远高于其他孩子,这会让其他孩子心里不平衡,也可能让家长之间产生嫌隙。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平等对待,在发红包这件事上,一碗水端平很重要。

可以参考大多数亲戚给的红包金额范围,保持相对一致,让孩子们感受到同样的关爱。

写在结尾:

古人云:“礼之用,和为贵。”

过年发红包,不仅仅是金钱的给予,更是情感和祝福的传递。

一个小小的红包,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维系着家庭之间的亲情。

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发红包时,都能避开这些容易踩雷的数字,让每一个红包都能传递满满的温暖和祝福。

点个再看,愿每一个家庭在春节的欢声笑语中,亲情更加深厚,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让这份传统习俗在温馨与和谐中延续下去。

不知道今天的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分享。

我是哎呀妈,各大平台签约作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爱写作,爱看书,爱看电影电视剧。育儿这条路,我们一起携手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注: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联删。

0 阅读:1
哎呦喂育儿

哎呦喂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