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在中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通常包括大米、小米、红豆、绿豆、红枣、桂圆、莲子等。这些食材的选择寓意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等美好愿望。除了喝腊八粥,有些地方还有泡腊八蒜等习俗。
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之前,曾经历了六年的苦行。他日食一麻一麦,身体极度虚弱。后来,一位牧羊女用乳糜(奶粥)供养他,使他恢复了体力。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佛教寺院在每年的腊月初八都会举行诵经活动,并且效仿牧羊女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这就是腊八粥的起源。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腊八节的习俗也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在朱仙镇抗金。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岳家军缺衣少食,百姓们纷纷送来粮食。大家把家里的各种粮食,如黄豆、绿豆、红豆等谷物凑在一起,煮成粥来犒劳将士。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
后来岳飞被秦桧陷害,人们为了纪念岳飞和岳家军的英勇事迹,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腊八粥,以此来表达对岳飞的怀念和对正义的坚守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生活穷苦,在财主家放牛。有一次不小心把财主的牛摔断了腿,财主就把他关在一间小屋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饥饿难耐,在屋子的角落里发现了老鼠洞,便从老鼠洞中挖出了红豆、大米、红枣等各种粮食。 他把这些粮食收集起来,煮成了一锅粥,勉强充饥。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回想起小时候的这段经历,便让御厨在腊月初八用各种谷物和豆类煮成粥,赐名为腊八粥
在中国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人们常在年终时用猎获的禽兽举行大祭,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阖家平安。腊月初八正处于岁末,这个祭祀活动也逐渐固定在这一天,形成了腊八节。由于古代的祭祀活动通常会有祭品,腊八粥很可能也是从祭祀用的食物演变而来的。它的食材丰富多样,象征着丰收和富足,人们在祭祀后分食腊八粥,也是分享福气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