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流量裹挟一切,事情总是会朝着无比诡异的方向发展。
今天还看到一条消息,说是两个月前开播的一部古偶剧,其中男女主角的粉丝们,直到现在仍在不遗余力的互撕。
想想都可怕。
其实如果对国产剧市场有足够了解的话,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其重灾区是那些爆炸式营销的古偶剧。
剧集真爆了、口碑好了,所以要抢功劳、抢流量,所以要撕。
剧集扑街了、被嘲了,大家都想互相甩锅,唯恐避之不及,所以还要撕。
于是在铺天盖地的营销之下,是一场场粉丝纷纷下场,使尽所有手段,没有下限的争斗,是一场场流量经济之下,虚空构造的爆红幻梦。
庆幸的是,2023年,国剧终于苏醒了。
从年初开始,8分以上的好剧不断涌现,而7分以上的合格剧更是多见,那么下面我们不妨为今年上半年“最好的10部国产剧”,做一个简单的排名。
当然,其中包含了我大量的主观意见。
第十、《无间》
可以这么说,《无间》的收视率,与其演员阵容和题材是完全匹配的,但是其剧本以及整体呈现的质量来看,确实让人有点小小失望。
该剧的优点非常明显,那就是演员阵容强大、剧情无限反转。
从男一号陆风,到闪官、沈啸、花向雨等人,每个人至少都背负着两重甚至三重的身份,故事也因此不断反转。
靳东、王志文、张志坚等人的信念感很强,对于角色的演绎几乎无可挑剔。
然而,过于炫技,等于漏洞百出。
导演兼主演奇道,太想把故事的悬念留到最后一集,因此导致整个故事根本无法令人信服,后半段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闪官是满清遗老这个身份了。
此外,结尾的陆风之死,也颇有争议。
第九、《我们的日子》
我原本以为,这将是《人世间》的2.0版本,没想到却只是一部挂着年代剧的噱头,实际上却是青春疼痛文学的作品。
这部剧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第14集。
在此之前,长辈们的生活平实却有趣,父母一辈的友情,姥姥的坚韧,孩子们尤其是小雪花的可爱和聪慧,都让这部剧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开局。
14集之后,孩子们长大,泡沫开始破碎。
剧本有问题,演员的表演也出了问题。
周依然愣是从一个年轻的潜力演员,凭借着其饰演的雪花,变成了一个平庸之辈,让人感到无限惋惜。
超高的收视率,却没有一个足以回馈观众的内核。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日子》才不能像《人世间》一样,即使在结束了很久之后,依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第八、《显微镜下的大明》
这是一部典型的马伯庸式的作品:
以帅家默这个“算呆子”为主视角,以纠正税赋错误为主线,以小窥大,展现出明朝后期朝堂以及民间的风貌。
故事虽是虚构,却十分精妙。
这正是马伯庸向来擅长的事情,张若昀在接演了《庆余年》和《雪中悍刀行》等多部古装大IP后,再度挑战帅家默这个偏神经质的角色,还是勇气可嘉的。
可惜的是,这类剧的受众,永远都很窄隘。
毕竟,以现代人们完全不熟悉的古代算学和税赋为主线,本身就有一定的观剧门槛,并且几乎和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关,那就更加遭受冷落了。
还有一点就是,马亲王的作品,永远是小说来得比较爽。
阅读的延展性非常好,而一旦改编为影视剧之后,恰恰首先失去的,就是读者的想象空间和延展性。
第七、《熟年》
假如按照原著小说一比一强行还原的话,那么该剧就应该是以张春梅为主角的大女主剧,庆幸的是,导演和编剧并没有这么做。
郝蕾饰演的张春梅是一个事业与家庭并重的中年女性。
然而突然有一天,丈夫倪伟强突然失踪。
当妻子张春梅再度找到他的时候,却只得到了一个要求离婚的回应。
于是乎,看似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和睦的老倪家,一系列的问题都开始迸发,工作、婚姻、生活、养老、中年危机等等,像洪水猛兽一样袭向众人。
女性群像的塑造,是《熟年》最为成功之处。
郝蕾饰演的二嫂张春梅,周全坚毅,宋丹丹饰演的大嫂,泼辣算计,曹翠芬饰演的老太太,和蔼慈祥。
就连唐艺昕饰演的刘红艳,都真实生动。
每个人都像是生活中该有的样子,足够真实,才能打动人心。
第六、《尘封十三载》
又是一个关于变态杀人狂的故事。
1997年,陆行知刚刚加入警队。
那时他的身上,还颇有一些书生气,因此不被性格豪爽的师父卫峥嵘喜欢。
但是南都市发生的一起命案,却深刻的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案件的受害者,是一位年轻女性,因为一直悬而未决,深以为耻的卫峥嵘退出一线,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民警。
13年后的2010年,命案再起。
受害者同样是年轻女性,同样是学习跳舞的,同样姿势怪异,同样现场都有一根HB铅笔,于是陆行知邀请卫峥嵘再度出山,却被拒绝了。
已经尘封了十三载的案件,其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尽管还是师父带徒弟这种老带新的惯有模式,可《尘封十三载》中,却以十三年为限,将两人的位置对调,仿佛为人生开启了另一条选择之路。
悬念感的保持,人性的压抑,情绪的释放,都让这部剧,成为了迷雾剧场的中兴之作。
第五、《曾少年之小时候》
该剧改编自作家九夜茴的同名小说。
故事发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四合院。
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谢乔、成长在个体户家庭的秦川,以及工人家庭的代表何筱舟,三位青春少年的生活,既有懵懂的情愫,也有莽撞到为义气出头。
他们热情追逐理想,也在青春的岁月里迷惘惆怅。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三人因为家庭环境和自身性格,经历着各自的起起落落。
相对于人们早已厌倦的青春疼痛文学,《曾少年之小时候》却把着眼点,放置于少男少女们在成长之中的点点滴滴,透露出浓浓的烟火气息。
或许现在每一个中年人,都能从中找到和自己相契合的青春时刻。
当我在追这部剧的时候,总是觉得和《请回答1988》有些相似,而这些相似并非单纯是情节,而是其中透露出的真挚的情感,以及对青春无比的怀念。
强力推荐,这绝对是一部回忆青春的佳作。
第四、《狂飙》
如果从收视率、热度和网络讨论度等多个维度来说,《狂飙》无疑是今年的第一爆剧,其大结局的收视率,是央视八套近九年来的收视冠军。
我认为《狂飙》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以下三点。
其一,题材。
虽然说,剧集质量才是根本。
但不能否认的是,题材永远都是吸引观众的第一要素,而扫黑题材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早已经出现过《征服》《黑冰》等霸屏作品。
其二,演员们的精彩演绎。
凭借着高启强一角,张颂文终于得以完全展现出自己超强的演技,而张译饰演的安欣也同样出彩。
至于剧中的一众配角们,包括苏小玎、王沛禄、张志坚、韩童生、贾冰、阿如那等人,也都将各自的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
其三,双男主的设定,以及“江湖大佬养成记”的独特视角。
我们看过了太多套路化的东西,因此当《狂飙》决定采取双男主、三条时间线的设定,并且将高启强和安欣两位主角的转变作为主线的时候,就已经走上了最正确的道路。
第三、《去有风的地方》
老实说,在《去有风的地方》开播之前,除了个别演员的粉丝之外,是没有多少人看好这部类似“旅游宣传片”的剧集的。
毕竟在如今社会的语境下,以慢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往往会被套上悬浮不接地气的负面标签。
然而这部剧,则完美跳出了上述窠臼。
故事以许红豆的闺蜜去世,生活和工作遭受双重打击为起始。
处于人生低谷的许红豆,前往大理云苗村的“有风小院”进行休息和调整,在这里,她遇到了回乡创业扶贫的谢之遥。
两人之间的情愫与纠葛,形形色色的众生,生活中掀起波澜的桩桩件件,都让整部剧像是我们的一个老朋友一样,在讲述着他们那些平凡却温暖治愈的过往。
该剧绝对是近些年不可多得的一部好剧。
第二、《三体》
当电影《流浪地球》系列在院线大杀四方的时候,已经立项许久的剧版《三体》,也终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与观众们见面。
结果很好,惊喜远大于“惊吓”。
该剧请到了《终极笔记》的田良良,一位极度忠诚于原著的编剧。
因此在这部科幻大IP中,原著党们看到了书中大量的场景、名场面被接近一比一还原。这显然比乱改,更加稳妥一些。
同时,剧版《三体》也有自己的二度创作。
比如大史对汪淼说的那句“你们科学家火化后会有舍利子吗”,原著中虽然没有,但看过小说的一定能感觉到,依照大史的性格,是完全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
对于汪淼性格的重塑,也十分成功。
同样令人称赞的,还有演员们的演技。
除了陈瑾、王子文饰演的两个时期的叶文洁,以及张鲁一的汪淼、于和伟的史强之外,李小冉的申玉菲、林永健的常伟思,也足以令人赞叹。
就连魏成这个配角,都被演员演绎得有趣、精彩。
无论是“脱水、浸泡”的戏码,还是人列计算机,以及最后的古筝行动,都让观众看到了主创团队无限的诚意。
希望《三体》的第二部《黑暗森林》和第三部《死神永生》,能够早日与观众们见面。
第一、《漫长的季节》
导演辛爽说,他并不想讲一个案子。
他想要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群人甚至一代人,是那些活生生的,被困在时代和生活废墟之中的人。
辛爽做到了,《漫长的季节》,是一曲关于东北一整个时代的挽歌。
该剧采取了1997年、1998年和2016年时空交错的三线叙事,并交叉使用倒叙和插叙,以草蛇灰线的方式制造悬疑。
再加上剧集别具一格的镜头语言,《漫长的季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年度最佳。
超过73万人给出了9.4的评分,也代表了观众对于这部剧的认可。
范伟、秦昊和陈明昊组成的老头三人组,总是会让我在追剧时想起《沉默的真相》中的平康三杰,其蕴含的力量,令人无比动容。
往前看,别回头。
很简单的一句话,从平凡的出租车司机王响的嘴里说出来,却有着惊天动地的胆魄。
当一个父亲迷失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牢笼中,生活能够给予他的,永远都只是不断向前的动物本能。
我们最终看到了《漫长的季节》,支撑起了悬疑的骨头,身体上挂着黎民百姓的肉,也流着天下苍生的血。
在我眼中,它就是年度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