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李宗盛的《凡人歌》传遍了大街小巷,有句歌词是: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30年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每一个平凡人的故事,都在不断上演着奔波与劳累。 就像那伟,人到中年的他,家庭幸福孩子可爱,老人健康,工作也很顺心,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忽遇到公司大变天。 原本准备上市的老板王睿智,扔下一摊子事,出家了。 指望跃龙门的高管们,接到消息时,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但不管家人还是下属再怎么劝,老板还是心意已决。 没有老板的公司,就像没有帆的船,由老板娘掌舵后,公司情况越来越糟,只能开始大裁员。 没想到先裁的就是公司里的老人那伟,还有他所在的整个部门,要知道那伟兢兢业业的为公司卖命15年。
在老板出家前,曾经用他的身份让他在职期间就欠了80万,为了不受骚扰,他只能吃个哑巴,亏自掏腰包把80万的窟窿填上。 预计裁员时赔偿他50万,结果钱没拿到手,就被老板娘赶出了公司。 那伟和妻子都很郁闷,拼死拼活为公司效力,怎么公司说出局就出局了? 烂好人的代价 那伟和老板算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只要他在公司干,老板是信得过的。 那伟性格也很好,跟下属的关系处得很好,绝对是妥妥的老好人。 被辞退的前一天,还在为维护客户喝的酩酊大醉,第二天就被通知自己是裁员名单里的第一批。 通知下达的那一刻,不管他跟大老板关系多好,不管他为公司付出多少,也不管是不是为了留住客户把命搭上。 只要不是和新来的负责人,不是一条心,就随时会被换掉,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在裁员的时候,老板娘说得很清楚: 哪个部门都很重要,都是公司命脉,只有你们部门砍掉不影响公司运行。
这样看,不管是那伟的能力,还是他所负责的部门,都不是很重要。 尤其他自己,虽贵为高层,人缘好、口碑好、只要老板一开口,哪怕很为难,也会答应。 说白了缺乏边界感、过度牺牲自己的利益和时间,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烂好人。 未雨绸缪的重要 那伟的老板离开后,弟弟那隽就提醒过他: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都是杀老臣的时候,你这老臣什么体力、创造力都不如年轻人,很可能就被拿来祭旗。 那伟还是心态很好,不管别人怎么说,一点也不担忧。 直到突然被裁员、忽然失业,才慌了神。 按照那伟四十多岁的年纪,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好,都应该有两手准备,一边是安于现状地在公司待下去,一边应该为四十岁失业后做准备。 毕竟意外和明天谁都不知道哪个先到来。 而在那伟先斩后奏买了50万的车就可以看出来,他不是为未来提前担忧的人,但人在某一个阶段不能不未雨绸缪。
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站在那伟的角度很委屈,既为老板坑80万,又被老板娘裁掉,简直枉费了自己15年的付出。 但是这个时代,那伟在职场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 人到中年,没有一项过硬的本领,只是单纯的靠人缘好,对公司来说创造不了实质性的价值。 但如果是在重要部门,有一项别人无法代替的本领,即使裁员也会考虑裁掉后会不会对公司不利。 说到底,一个人不管是职场中待多久,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让你在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不至于被淘汰。 职场中不要打感情牌,面对实打实的利益。 站在老板的角度只看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不看你做牛马时付出的汗水。 坦白讲,职场中结果比过程重要,实力比人情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