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这片广袤又复杂的天地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纠葛向来充满戏剧性。李连杰,这位声名远扬的 “功夫皇帝”,凭借凌厉身手与经典荧幕形象,在影坛稳稳占据一席之地;童自荣,作为配音领域的翘楚,用一把好嗓音塑造出数不清的经典角色。看似毫无交集的二人,却因一场邂逅,搅起层层涟漪,惹得外界议论纷纷。
一切要从一场星光璀璨的圈内宴会说起。彼时,宴会现场仿若一片繁华的名利场,各界名流穿梭往来,热闹非凡。李连杰现身之时,气场全开,身旁簇拥着一群人,仿若众星拱月,所到之处,皆是众人目光聚焦之处。他步伐沉稳又豪迈,昂首阔步间,巨星风范展露无遗。
童自荣默默站在一侧,身形清瘦,眼神中透着文艺人独有的深邃与执着。当李连杰被众人簇拥着靠近,随行人员瞧见童自荣,赶忙向李连杰引荐:“这是童自荣,来自上海电影译制厂,您当年《少林寺》里觉远和尚能那般鲜活,可少不了他的配音助力。” 这本该是温情脉脉的重逢瞬间,毕竟二人曾携手为经典添砖加瓦。童自荣下意识微微欠身,脸上挂着友善笑意,右手缓缓抬起,满心期待李连杰哪怕只是轻点个头,或是简单握握手,给这场碰面画上个体面句号。怎料,李连杰只是淡淡扫他一眼,眼神死水无澜,毫无热情示意,便径直擦肩而过。
这一幕,犹如尖针狠狠刺入童自荣心底。在他眼中,这绝非一次寻常碰面,而是对他视作珍宝、无比尊崇的配音事业的公然轻视。“就算你武功高强,片子出彩,这艺德……” 童自荣事后无奈摇头,话语里满是失望与困惑。
不过,外界看法各异。有些网友觉得童自荣太较真,在他们看来,演员与配音员不过是分工有别,各司其职拿报酬,一个招呼没打,没必要小题大做。甚至有人直言,要是没李连杰的精彩演绎,哪有童自荣配音出彩的机会?只是,他们不懂童自荣的失落,远不止这表面的 “招呼风波”。
若要真正洞悉童自荣,时光得倒退回上个世纪。1944 年,童自荣降生于文艺气息浓郁的上海。他的家庭宛如艺术摇篮,爷爷身为戏曲演员,舞台上的举手投足、眉眼风情,早早在童自荣心里播下艺术种子;父亲同样钟情文艺,家中时常弥漫艺术氛围。
13 岁那年,上海译制厂成立,仿若一扇神秘大门悄然敞开。彼时,引进的国外电影如潮水般涌入,新奇故事、别样风情,吸引着无数年轻人。童自荣却独独痴迷于电影配音,那幕后声音,激昂时似汹涌浪潮,低沉如深夜闷雷,俏皮若林间雀语,深情像潺潺溪流,仿佛有魔力,能为角色注入全新灵魂。自此,一颗梦想的种子在他心底扎根 —— 他立志成为配音演员。
为向梦想靠近,只要有空,童自荣就化身虔诚 “守望者”,在上译厂附近徘徊。望着紧闭大门,他满心憧憬又夹杂无奈,只因译制厂从不公开招生,前路看似渺茫,可他骨子里那股执拗劲儿上来,认定之事,万难更改。
18 岁,童自荣做了大胆决定 —— 报考上戏表演系。他心里透亮,系统学习表演,对配音之路益处颇多。大学里,他如饥似渴汲取知识,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老师同学都笃定,这孩子毕业后定会是出色演员,却不知他心心念念的,始终是配音舞台。
毕业之际,命运却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译制厂依旧没招生迹象,社会局势又动荡,无奈之下,他只能留校。这一留,便是 5 年。岁月飞逝,眼看到了而立之年,事业毫无起色,感情更是一片空白。好在亲友热心,给他介绍了同样痴迷译制电影的杨倩华。
杨倩华生在优渥家庭,小时候常随长辈出入梨园,戏曲韵味早早融入生活。后来译制片风靡,她又被电影世界吸引,对文艺的热爱刻骨铭心。两人初见,童自荣便被杨倩华清秀面容、温婉气质吸引,得知她钟情艺术,更是满心欢喜。一来二去,两颗心越靠越近,很快谈婚论嫁。
婚后不久,好消息传来,童自荣这届毕业生要重新分配工作,只是大多是话剧团,并非他理想去处。但他明白,机会稍纵即逝,必须抓住。于是,他硬着头皮找上表演老师李志舆,言辞恳切诉说多年配音梦,恳请帮忙。
说来凑巧,李老师的嫂子和译制厂厂长是旧相识。这嫂子也是个爽快人,听了童自荣的事,二话不说找上厂长,放话道:“这孩子为当配音演员,在校苦等好几年,你必须收下,不收,我天天来厂里闹!” 就这般,童自荣终于拿到译制厂面试机会。
面试当日,童自荣紧张到手心沁汗,可一站到话筒前,他仿若脱胎换骨。凭借扎实表演功底、对声音细腻把控,他脱颖而出,如愿进了译制厂。他心里清楚,更大挑战还在后头,厂里人才济济,想崭露头角,非得下苦功夫。
没多久,生活又送他一份甜蜜 “负担”—— 大儿子呱呱坠地。初为人父,喜悦难掩,但童自荣不敢有丝毫懈怠。在校时频繁喊口号,致使他声带受损,音域变窄,普通话也有些瑕疵,他只能日夜苦练。哪怕起初只能在厂里跑跑龙套,他也毫无怨言,默默积攒力量。
1978 年,机遇降临。译制厂把《未来世界》中 “哈里” 一角配音任务交给他。童自荣激动得彻夜难眠,他捧着剧本反复研读,深挖角色性格,力求每个音调、每个停顿都精准无误。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童自荣也借此在译制厂站稳脚跟,越来越多重任向他招手。
即便如此,他依旧不敢放松。杨倩华二次分娩时,他满心愧疚,却依旧坚守配音岗位。对家人的亏欠,他默默记在心底,化作奋进动力。
1979 年,《佐罗》被引进,译制厂看中童自荣华丽高贵嗓音,钦点他为 “佐罗” 及其 “假总督” 配音。接到任务,他既兴奋又紧张。为精准区分两角,他发现自己上午声音低沉,下午音调稍高,灵机一动,上午穿上沉重劳动鞋,压低嗓音,让佐罗声更沉稳;下午换上轻便拖鞋,拔高音调,凸显 “假总督” 的轻浮。
《佐罗》一经上映,瞬间火遍全国。童自荣魅力嗓音,随着佐罗潇洒身影,走进千家万户。一时间,各地信件如雪片飞来,他成了观众心中的 “配音王子”。
随后,《少林寺》配音任务也交到他手上。那时,他嗓子还没彻底恢复,可为不耽误影片上映,稍作休整便投入工作。这部电影堪称传奇,几毛钱票价,狂揽上亿元票房,在全国掀起 “武术热”。童自荣配音,无疑为影片增色不少。
然而多年后与李连杰在宴会上的碰面,让他过往付出显得有些 “悲凉”。他并非渴求李连杰感恩追捧,只是始终将配音视作神圣艺术,不容轻慢。与之对比鲜明的是,1987 年,“佐罗” 扮演者阿兰?德龙在北京办 52 岁生日宴,特意邀请童自荣。宴会上,众人热情簇拥下,童自荣登台重现《佐罗》配音片段。表演结束,阿兰?德龙激动上台,给了他一个紧实拥抱,当面感谢他用声音为佐罗加分,还许下承诺,今后自己角色都由童自荣配音。
一冷一热,反差巨大。这般对比,让童自荣对李连杰艺德深深质疑。此外,还有件小事令他感触颇深。一次,他碰到一位中年男粉丝,这人既不要签名,也不要求合影,只是真诚看着他说:“希望您能一直保持这份品德。” 那一刻,童自荣愈发明白,观众对演艺人员,不仅要求业务精湛,更看重人品。
即便坚守原则,童自荣也没能躲开舆论漩涡。2003 年,一篇帖子在网上掀起大波,称他在译制厂遭乔榛、丁建华排挤,6 年只捞到几个小角色,外出访谈受限,就连 30 平米住房,也是上级领导干预才勉强分到。消息一出,媒体蜂拥而至,找杨倩华求证。杨倩华神色坦然,说这 30 平米小家满是温馨回忆,希望媒体别添乱,尤其在童自荣快退休的当口。乔榛和丁建华也迅速发表声明,斥责帖子造谣污蔑。一番折腾后,此事渐渐平息。
不久,童自荣退休了。离开热爱的配音岗位,他一度消沉。好在妻子杨倩华乐观积极,跑去读老年大学,还拿下驾驶证,这份活力热情,如光照进童自荣灰暗世界。他振作起来,成立自己的配音工作室,重新投身热爱的配音事业。
《围棋少年》里阴柔嘴损的雷凌云、《风云决》中桀骜不驯的傲决、《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内邪魅的 “混沌”…… 这些角色年龄跨度大、性格迥异,年逾七旬的童自荣驾驭起来却游刃有余,赋予每个角色独特魅力。尤其是 “混沌” 唱出的昆曲,余音袅袅,令人拍案叫绝,观众纷纷赞叹老爷子宝刀未老。
时光匆匆,2024 年 1 月,童自荣喜迎八十大寿。照片里,他满头银丝如雪,精神矍铄,眼中依旧闪烁热爱之光。这几年,他配音工作渐少,去年为《百变马丁怪兽大作战》的 “年庆” 配完音后,便鲜少涉足。不过,他偶尔现身影视圈活动,或是登上晚会舞台朗诵经典。就在 2024 年 5 月,他还荣获朗诵奖项。
步入晚年后,童自荣怀揣三个梦想:举办朗诵会,用声音为大众生活添彩;给唐诗谱曲,让古老唐诗在校园传唱;拍摄纪录片,铭记民族那段被外敌入侵的苦难历史,警钟长鸣。在他心中,这是身为文艺工作者,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赤诚心意。过往与李连杰的 “恩怨”,或许早已在岁月长河里,被他轻轻放下,化作人生路上一段寻常插曲。此刻,他眼中唯有未来,唯有未竟的艺术梦想,朝着光,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