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绝对是《水浒传》里头活灵活现的角色,就算这本书是虚构的小说,故事大都是作者编出来的,而且历史上也没有和林冲特别像的真实人物,但小说里林冲的身份背景还是跟北宋的真实历史沾点边的。比如说那个八十万禁军,还有禁军教头这个官儿。那咱今天就来聊聊,北宋时候真的有八十万禁军吗?这些禁军都是干啥的?禁军教头又是个多大的官呢?
【禁军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禁军,说白了就是直接归皇帝、监国或者太后这些掌权者管的军队。一开始,它们主要是负责看守皇帝、皇宫,还有守护整个国家都城的安全。从现有的历史资料看,中国这种皇帝直接管的常备军,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周朝刚开始那会儿,周天子自己手底下管着六军,那些诸侯呢,他们各自带着一到三军不等。这样一来,周天子的禁军就成了他让诸侯们听话,做大家老大的硬实力。有了这支军队,周天子才能稳稳地坐镇天下。
到了秦汉那会儿,中原有了统一的王朝,全国上下都由皇帝直接派官来管。不过啊,守都城和皇宫的禁军,那还是最牛掰的军队。秦汉时候,皇宫的禁军头头儿是卫尉,这家伙可是九卿之一,就是国家顶尖儿的官儿。至于守都城的禁军,那就归中尉管,中尉的地位也不低,跟九卿差不多。
到了汉武帝那会儿,他不仅加强了皇宫的守卫,还多搞了两支队伍,一个叫羽林军,一个叫虎贲军。之后,汉武帝又想到个法子,把那些在前线打仗牺牲的将士的孩子们聚在一起,让羽林军照顾他们长大。等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汉武帝就让他们组成了一支特别的军队,叫做“羽林孤儿”。这支由烈士后代组成的军队,对汉武帝那叫一个忠心耿耿,简直就是精锐部队中的顶尖高手。
到了东汉快结束的时候,曹操家直接管的精锐部队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叫虎豹骑。这支队伍人数虽不多,但打起仗来那叫一个猛,在曹操一步步强大的过程中,那可是立下了大功。就好比说,公元205年的时候,曹操的堂弟曹纯带着虎豹骑,在南皮那一仗里头,直接就把袁绍的大儿子袁谭给干掉了。紧接着,他们又去追袁谭的两个弟弟袁熙和袁尚,跑到白狼山那一带,还顺手把袁氏兄弟投靠的乌桓头头蹋顿给活捉了。
曹操往南打的时候,为了抓刘备,他又叫曹纯带着五千虎豹骑,轻装上阵,跑得飞快,一天一夜就奔了三百多里地。最后,他们在当阳把刘备给追上了,把刘备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还抓了两个刘备的女儿和好多士兵、物资。还有啊,曹操跟马超干架的时候,虎豹骑又干掉了马超的两个得力大将,成宜和李堪。这些事儿,都说明了曹家统领的禁军,战斗力真不是盖的。
唐朝那会儿,禁军在很多关键时刻都左右着朝廷大局。禁军的起源得追溯到唐高祖李渊,他打下唐朝江山,摆平了各路诸侯后,把20万大军中的大部分都解散了,只留下3万自愿留下的勇士,组建了唐朝最早的禁军。这支队伍后来还以世袭的方式传承了好多年,人们称它为元从禁军。
后来啊,唐朝那会儿又冒出好多其他的禁军部队。记得安史之乱那会儿,唐玄宗被逼得没办法,只好从长安逃跑,一路往西跑到四川去。护送他逃难的就是他特别信赖的禁军,龙武军。虽说禁军一般都是皇帝最看重、最信任的军队,但到了那种十万火急的时候,也还是会出问题。龙武军走到马嵬坡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陕西兴平,因为粮食不够吃了,结果就闹起了内讧。这事儿大家伙儿都清楚,就是马嵬驿兵变,这次兵变害得杨贵妃丢了性命。
但后来,保护唐玄宗跑到四川的还是那一千多禁军。同时呢,保护他儿子李亨逃到灵武(就是现在的宁夏那边)的,也有一百多禁军。安史之乱过后,李亨当了唐肃宗,他又搞了个直接归自己管的禁军,叫神武军。等到唐朝被那些藩镇给割据了,神武军这些禁军就成了朝廷唯一能调动的队伍,算是撑着唐朝不倒的顶梁柱了。
在安史之乱那会儿,有个叫哥舒翰的节度使,他对唐朝忠心耿耿。他把原本在西域守边的唐朝士兵叫了回来,去保护皇帝。这些士兵后来组成了一支新军队,叫做神策军。这支军队在安史之乱和之后的好几场仗里都打得特别棒,还帮唐朝从吐蕃那里把首都长安给抢了回来。所以,神策军就成了唐朝后期最重要的皇家卫队。但好景不长,这支军队后来被唐朝皇宫里的太监给控制了。这些太监就利用神策军来削弱皇帝的权力,让皇帝成了个空壳子。说实在的,唐朝最后垮了,跟这支禁军失控也有不小的关系。
【宋朝不一样的禁军】
唐朝结束后,中原地区就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五代呢,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几个朝代,它们大多是由那些占山为王的节度使建立起来的。这些节度使一拿到中原的大权,就把自己原来带着的兵马变成了皇宫里的禁军。这样一来,五代地盘上的军权就慢慢被收回到中央了,各地的兵马也都慢慢变成了禁军,整个天下军队的整合趋势就这么形成了。
北宋时期,这个变化发展到了顶峰,因此北宋的禁军跟之前的禁军有着天壤之别。他们不再是单纯守护皇城的皇家卫队,转而成为了宋朝主力部队的代名词。再加上北宋是在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它的都城也沿用了后周的都城,那就是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但说实话,汴梁作为那时候的首都,其实有不少天生的短板。汴梁经济挺繁荣,文化也昌盛,可它就在中原那块儿,北边直接就是华北大平原,平坦得连个挡箭牌都没有。想当初五代十国那会儿,后晋的高祖石敬瑭,居然把能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地方——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了契丹人。这下可好,华北平原就像是被剥了壳的鸡蛋,直接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马蹄子底下。而且啊,没了燕云十六州,宋朝的中原王朝还丢了养战马的好地方,结果整个宋朝都缺战马,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那就更难了。
所以宋朝那时候也琢磨过搬家的事儿,琢磨着先搬到洛阳,然后再挪到长安去。但那时候洛阳和长安都让唐末和五代时候的战乱给祸祸得不轻了,长安那边连自个儿的粮食都供不上了。再加上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皇上之前,他是后周的归德节度使,他的老窝就在汴梁东边的归德,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他和他的弟弟赵光义在汴梁也经营了好多年,汴梁对他们来说,那就是老巢,他们心里头压根儿就不想挪窝。这样一来,要想保住汴梁,那就得靠大堆大堆的军队守着,这也成了唯一的法子了。
另外,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因为经历过唐末和五代的乱世,他觉得“要想长久安稳,只能靠多养兵”,意思就是多养军队能防止老百姓造反,保证宋朝一直稳定下去,这就是他推行的“用兵来平息可能发生的动乱”的策略。这些原因加在一起,使得宋朝的军队人数多得惊人。有些历史资料上说,到了宋仁宗那时候,宋朝的军队人数竟然高达八十三万。
咱们前面提到过,宋朝那会儿的正规军队都管它叫禁军,禁军的人数可真不少,一度达到了八十万。虽说后来王安石搞变法,军制改了一通,禁军人数掉了不少,但到了宋徽宗那会儿,禁军名册上还是挂着六十多万人呢。要是再把那些干各种杂活的厢军算上,宋徽宗时期宋朝的军队总数,大概还是有八十万左右。
因此,尽管《水浒传》是部小说,里头很多故事,特别是林冲那些事儿,都是作者编出来的,但提到“八十万禁军”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有点历史影子。不过得说清楚,宋朝那会儿说的八十万禁军,其实是对所有正规军的统称,并不是真的都是守皇宫的。在这八十万大军里,只有殿前司殿前诸班(就是皇帝身边的骑兵)和御龙诸直(也就是皇帝身边的步兵)才算得上是传统意义上的禁军,他们主要负责保卫都城汴梁和皇宫的安全。
【“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什么官职?宋朝禁军结局如何?】
关于“八十万禁军”这个说法,它其实是有历史背景的。那小说里头林冲被叫做“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这到底是不是个真存在的官职呢?咱们得说清楚,宋朝那会儿,禁军里确实有教头这个职位。但小说作者挺狡猾,他故意把“禁军教头”的地位给说高了,让人误以为这官职有多大。
其实,小说里提到林冲一开始的身份时,老爱说他是“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这样一来,大家可能都会误以为林冲这个教头能管八十万禁军,好像北宋那八十万禁军都是跟他学枪棒、受他训练的一样。因为这个误解,有些改编的《水浒传》作品里头,甚至还出现了“林教头统领八十万禁军”这样的说法。
但这跟真实的历史情况差得远了。宋朝禁军里确实有教头,可不是只有一个。根据《宋史·兵志六》的记录,公元1079年,也就是元丰二年那会儿,宋朝禁军里头总共有270个教头。而且啊,在禁军的体系里头,教头上面还有都教头呢,元丰二年时有30个都教头。再往上,还有10个使臣。所以说,尽管禁军教头在历史上是真有的,但跟大家想象中的样子很不一样,教头在北宋禁军里其实只是个中下级军官。
在《水浒传》这本书里,林冲这个教头的地位,其实书里有悄悄告诉你。就好比第八十回那里,说到宋朝廷派了两个禁军教头,丘岳和周昂,带着两千兵马去帮高俅打梁山。虽然他俩也叫教头,但书里说了,丘岳那是八十万禁军的总教头,还兼职左义卫亲军指挥使和护驾将军,周昂呢,是禁军的副教头,还管着右义卫亲军指挥使和车骑将军的活儿。这么一看,他俩在小说里的官儿可比林冲大多了,可出征的时候也就带了两千人。这一段其实就说明,在小说里头,林冲这个军官,级别真不算高,手底下也没啥兵可以带。
最后,咱们聊聊北宋禁军的真实收尾故事。说到宋徽宗那会儿,禁军人数说是还有六十多万,但北宋末年朝廷太乱,贪污腐败满天飞,不少人虚报人数,骗军饷,结果禁军里实际人数少得可怜,缺兵少将的情况特别严重。
就拿北宋那时候的京城汴梁来说,三衙管的禁军,听起来有十多万人,但其实只有三万人在干活。领军饷的人和真正在当兵的人数,差了三倍呢!这也是为啥北宋快灭亡时,军队那么弱,金军打来时一点招儿都没有。后来南宋成立了,禁军的制度就大变样了,主要打仗的部队不再叫禁军,留下的禁军就变成了干杂活的,不再上战场。就这样,宋朝那八十万禁军的名字,慢慢就在历史里消失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