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荣芬诗歌、散文有感

美文爱诵读 2024-02-26 03:09:48

▾ 敬请聆听 ▾

欣赏荣芬诗歌、散文有感

文:青竹无言

在《远方》群里看到荣芬的诗歌、散文,心头为之一震。她自称是诗行一小童,也就是说她写诗时间不长,是个新手。我欣赏了她的诗歌、散文后,得出一个结论:她不是诗行一小童,更像是诗行一个老手,成熟、老辣。荣芬的写作可以用一句家乡的俗话来形容:“老头儿脱泥钱,撂下的活了。”也就是说,她只要提起笔来写作,一定能出精品。

看到诗歌《端午节 念屈原》,就有一种欣赏的急切感。我在想:正当端午节,能看到有关端午节、有关屈原的诗歌,是天意还是巧合?此时此刻此诗让我兴奋,本来中午时分睡意正浓,这一看不要紧,精神来了,浏览一遍引起了兴趣,思绪被诗意吸引到两千多年前。“似乎看到,他冠高帽,着长衫,插香草,佩芷兰,一身香气翩翩然。”屈原的高大形象闪现在眼前,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浮现在脑海,他卓越的才华和出色的政治成就始终激励着后人。作者用精美的诗句歌颂他:

“策谋智慧有良言,

忠心治国有才干,

不畏馋谄,

不惧贬官苦苦上谏,

但奸佞遮天—

国破山河碎

他凄然愤懑,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贤至所愿’。”

荣芬用准确而精美的诗句,把屈原从远古拉到了近前,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一身凛然正气的爱国诗人;高洁美政至峰巅,柔肠侠骨意志坚的忠臣;把百姓对屈原的爱戴和追念写得淋漓尽致,入情入理。排比对偶句恰如其分,对仗工整。如:“策谋智慧有良言,忠心治国有才干。”诗的结尾用了更高的升华:“在历史的长河中一颗闪烁的星,永耀眼!”致使屈原的高大形象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金色的银杏叶》生动活泼,写景叙情细腻。如:捧在手中,它是带柄的小扇形;细端详,它是一颗颗小金锭;再瞧瞧,它是不是美丽的孔雀在开屏?层层递进,步步升华。她还写,秋游的人们把银杏树叶摆成各种形状,表述不同心情。随着思绪写下去,作者延伸到定州八景之一的白果树,“泛黄的古书中,先有白果树,后有定州城。”可见作者的知识和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无意间宣传了定州的八大景。

《家乡的麦田》短短十几行诗歌,却是诗意盎然。即便身居京都,远离家乡,但是,每到芒种,作者还是不由自主地牵挂家乡的麦田,牵挂辛勤劳作的农人。看着电视上航拍的收麦景象,看着收割机的高效率,她不由慨叹:“真好,机械化,时代变迁!”语句简练,蕴含丰富,不论身处何方,家国情怀永远不忘。这首诗也能很好地说明,诗不只在远方,也在烟火人间。

《秀芳华(旗袍秀)》八行小诗,短小精悍。作者用优美的诗句,简洁精炼的语言,写出她在首都北京代表小区参加模特大赛的场景、心理活动、获奖情况,交代的清清楚楚。让人看着眼前一亮,心有神会,余音缭绕。人们大多不喜欢繁复的诗歌,生硬、生涩、生僻的词汇堆积罗列,让人难以理解。好的诗歌语言是朴素的,情感真切,情绪纯粹,不隐蔽,不晦涩,可悟可感。如此说来,《秀芳华(旗袍秀)》就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荣芬的四首诗歌风格不同,各有千秋。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一首诗的结尾,都会把诗意升华,让欣赏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作者写出来的诗句细细品尝,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诗句用心延伸,到达一个更高的境界。

散文《邂逅(那只精灵)》,只是题目就吸引人的眼球。文章写得精彩。不论是描写小猫咪咪的外形、神态、动作以及它的所作所为,语句精彩的无与伦比。作者描写邂逅小猫时的心理活动和她对小猫所做的一切,每个细节都描绘得惟妙惟俏、活灵活现,心理活动刻画的更是入木三分。看着她写的小猫产仔的情节感人至深,尤其是连续的雨天,咪咪把仔产在邻居家悬挂的筐子里,作者接它回家的情景,看得我热泪盈眶,她真的把咪咪当成了家中的一员,字里行间渗透着不舍和爱恋。作者在去北京之前,和她心爱的咪咪惜别时的话语,让我心灵震颤,她就像是和自己的孩子告别,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我此时的感动,只是边读边哭。能如此感动读者,可见作者的功力。

散文结尾处作者用几句诗表情达意,这几句诗,是写给咪咪的,也是写给作者自己的,更是写给欣赏者的。她告诉读者,人间自有真情在,不管是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还是人与植物、与大自然,相处久了,感情就会加深、升华,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不是骨肉亲胜似骨肉亲的感情,彼此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此文从邂逅到离别,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作者的内心是心潮汹涌的,是不能平静的,她首先感动了自己,才写出了如此感人的文章。让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永远不会忘记。

荣芬的四首诗和一篇散文虽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从我的欣赏水平来说,这些诗文都算是上品。她的作品显示出了她的文学天赋,显示出了她的文字功力,显示出了她的写作水平。她注定是百花齐放中又一朵美丽而动人的鲜花,一定会散发出独特的馨香。

原创首发。

0 阅读:0

美文爱诵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