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逝世后,叶帅拒绝致悼词,坦言道:论资历,只有一个人合适

历史与江湖 2024-09-19 00:01:58

1976年,周恩来总理的逝世震动了全国。在那个悲痛的时刻,所有人都期待着由叶剑英元帅为周总理致悼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叶帅婉拒了这一请求,并说道:“我没有这个资历,论资历,只有一人合适。”这一句话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甚至有人质疑叶剑英是否在此时选择避开,难道多年挚友的深厚情谊被忽略了吗?

实际上,叶剑英的拒绝背后,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

周恩来与叶剑英的相识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叶剑英正在黄埔军校任职,而周恩来也因时局的需要被邀请来到黄埔军校。在一场偶然的对话中,叶剑英与周恩来初次交流,发现二人拥有相同的理想与目标,迅速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的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远大抱负深深打动了叶剑英,他很快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然而,当时叶剑英仍在为孙中山工作,周恩来虽然欣赏他的决心,却宽慰他说:“无论你身处何处,只要方向正确,总会找到属于你的成功之路。”

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叶剑英的心中。此后,他与周恩来在工作之余时常交流时局,讨论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在孙中山去世、蒋介石掌握大权后,叶剑英终于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国民党内部秘密为共产党工作,成为一名“双面人”。从此,他与周恩来的关系更加亲密,两人并肩作战,为国家的未来共同奋斗了半个世纪。

在周恩来晚年病重期间,叶剑英一直心系这位老友。尽管工作繁忙,叶帅仍常常抽出时间到医院探望。周恩来因长期操劳,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住院后依然坚持工作。每当叶剑英前来探视,周恩来常常试图掩饰自己的劳累状态,甚至希望叶帅能减少探访,免得打扰他的工作计划。然而,叶剑英并没有被这些“借口”蒙蔽。他深知周恩来的性格,也知道挚友的身体已经到了非常虚弱的地步。每次到医院,他不仅劝慰周恩来多休息,还严令医院的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总理的工作时间。

“你要休息,不然你还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叶剑英这样劝诫周恩来。在他的劝说下,周总理偶尔会停下工作,安心养病。

为了给周恩来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疗养环境,叶剑英还想方设法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他自掏腰包,为医院购买了电视机,并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伙食标准,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周总理。与此同时,叶剑英也不忘通过电话随时了解周恩来的病情,甚至在总理进行手术时,叶剑英还特地推掉了其他事务,亲自陪伴在医院。

因此,当周恩来逝世后,叶剑英的内心无比悲痛。他们相识半个多世纪,携手走过了无数艰难险阻,如何能够轻易放下?然而,正是在这份深厚的情感中,叶帅才选择了不为周总理致悼词。因为他知道,作为周恩来的老友和战友,这不仅是个人感情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决定。

周恩来去世后,遗留下了三个遗愿,其中之一便是不举行追悼会。周总理一生为国为民,从不愿给人民增添任何负担,这一愿望再次展现了他为国家操劳一生的无私精神。然而,叶剑英知道,如果真的遵循这个遗愿,全国人民可能都会心生遗憾。经过党内多方讨论,最终决定为周总理举行追悼会,以告慰全国人民的哀思。

追悼会的准备工作进行得十分紧张,但始终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由谁来为周总理致悼词?党内许多人都觉得,作为周恩来最亲密的朋友,叶剑英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叶帅与周总理不仅情谊深厚,而且在革命的历程中携手同行,由他来致悼词,似乎再合适不过。

然而,叶剑英却果断地拒绝了。他对众人说:“我没有这个资格。”并解释道:“论资历,只有邓小平最为合适。”

此言一出,许多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人认为叶剑英不愿承担这一责任。然而,这种指责显然是对叶剑英的误解。作为周恩来的挚友,叶剑英并非不愿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送老友最后一程,而是他认为,周总理的身份地位与众不同,他的追悼会应该由更为合适的人来主持。叶剑英深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的支柱之一,而自己虽是元帅,但与周总理的影响力相比,依然显得不够突出。为了维护党内的统一和大局,他选择了将这个机会让给了邓小平。

2 阅读:786

历史与江湖

简介: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