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端午,二姑没吃饭就走了,父亲追了五里地背后的故事

静守情澜 2025-03-14 10:51:43

泛黄的相册,定格了二姑温暖的笑容,也封存了一个我至今难忘的端午节。

那一年,发生的事情如同一部老式默片,在我的记忆深处反复播放,直到多年后,母亲交给我一个木盒,揭开了埋藏多年的秘密。

那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封信,带着岁月的痕迹,讲述着一段关于亲情的故事。

1976年的端午节,细雨绵绵。

我十岁,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二姑提着篮子来看我们,篮子里装着白米和油条,母亲正准备包粽子,热情地招呼她。

可是二姑的脸色却不太好,只坐了一会儿,就说要回去。

父亲刚好骑车回来,看到二姑要走,感到很疑惑。

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追了出去。

我和母亲都愣住了,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父亲这一去,就是五里地。

二姑的身世在我们家族中比较特殊。

她是爷爷收养的孩子,虽然不是奶奶的亲生女儿,却比亲生的还要孝顺。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邻居张婶劝二姑嫁人。

“李秀云,你就嫁给大力吧,他是个老实人,一定会对你好的。

”二姑总是轻声回答:“我得照顾奶奶。

”张婶继续劝说:“奶奶有你大哥照顾,你总不能一辈子不嫁人吧?

”每次听到这些对话,小小的我都不明白她们在说什么。

只知道,二姑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

后来,父亲也劝二姑:“秀云,你自己考虑清楚,这个家不会拖累你。

”最终,二姑还是嫁给了王大力。

这桩婚事在当时并不被所有人看好,但他们却意外地过得很幸福。

王大力虽然话不多,但对二姑非常体贴。

他们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彼此扶持,也算安稳。

逢年过节,二姑总是会带着自家种的蔬菜来看望我们。

一个小时后,父亲带着二姑回来了。

二姑的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

父亲严肃地问她:“有什么事不能说?

大力对你不好?

”二姑摇摇头:“不是,大力对我很好。

”“那是怎么了?

”父亲继续追问。

在父亲的再三追问下,二姑终于说出了实情:“大力摔断了腿,家里揭不开锅了。

”原来,王大力在工地干活时不慎摔伤,已经卧床两个月了。

家里没了收入,二姑不得不四处借钱,难以维持生计。

父亲听后叹了口气:“你这傻丫头,有困难为什么不说?

我们是一家人啊。

”母亲也拉着二姑的手说:“以后别这样了,有什么事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

”那天中午,我们吃了一顿难得的团圆饭。

饭桌上,二姑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顿饭,吃得格外香甜,也格外温暖。

从那以后,父亲经常带着我去看望二姑一家,并尽力帮助他们。

王大力的腿伤也慢慢好转,虽然留下了一些后遗症,但总算能做些轻活了。

二姑则更加勤劳,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父亲常说:“你二姑啊,是个要强的人。

从小到大,从没向人伸过手。

时间过得很快,我渐渐长大,考上了县里的高中。

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去二姑家坐坐。

他们的日子也渐渐好转,小院子里种满了果树和蔬菜,俨然一个小型果园。

二姑骄傲地说:“小满,你看这些果树,都是你姑父种的。

现在日子好过多了。

”我笑着问:“二姑,还记得那年端午节的事吗?

”二姑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记得,那天你爸追了我五里地呢。

”我又问:“为什么那天非要走?

”二姑沉默片刻,说:“那时候觉得,不能给你们添麻烦。

你奶奶刚走,家里本来就不容易。

”王大力在一旁插话道:“要不是你哥追出来,你还不知道要倔强到什么时候。

”二姑转过头,眼里闪着泪光:“那时候年轻,不懂事。

现在明白了,亲情最重要。

后来,我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

每次带孩子回老家,二姑总会准备很多水果和点心。

看着孩子们在果园里追逐嬉戏,二姑脸上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

她认真地对我说:“小满,你记住,不管以后生活多么富裕,都要记得当初的艰难。

”我点点头:“二姑,我明白。

如今,二姑已经不在了。

我翻开那封泛黄的信,读着二姑娟秀的字迹,我的眼睛湿润了。

信中,二姑写道:“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家人。

”我才明白,那年端午节的深意。

那不仅仅是父亲追出去的五里路,更是一份无法割舍的亲情。

二姑的执着,父亲的坚持,母亲的包容,构成了我最珍贵的童年记忆。

那年端午,是父亲追寻五里路换来的亲情凝聚,它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在我的记忆中永远传唱。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亲情不分血缘,真正的爱无需言说。

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时刻,都可能成为永恒的感动。

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人,用行动传递爱与温暖,让这份情谊代代相传。

那五里路,究竟是父亲追回了什么?

是二姑的难言之隐,还是一份沉甸甸的亲情?

又或者,还有什么我们不曾了解的故事呢?

0 阅读:1
静守情澜

静守情澜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