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2年开年大剧《人世间》热播,已经两年多了。
这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开年档开播,创下近五年央视电视剧收视率新高,豆瓣超过28万人点评,评分8.4。一套播完后,央视八套重播,收视率仍然高居当天同时段全国所有电视节目榜首。
这部剧的热播,让不少年轻人意识到,应该多花些时间,坐下来和自己的父辈聊一聊过去,他们的人生或许比我们所知晓的更跌宕起伏。梁晓声曾在采访中分享自己和原生家庭的故事,说起他的父亲、兄弟、以及工友们的感情,还有他在特殊年代如何艰难求学、寻找工作的经历。
他说,周秉义的身上有不少他自己的影子,而周秉昆,则更像是他的四弟。他的四弟和周秉昆有过不少重合经历——留城青年,在酱油厂工作多年,周秉昆甚至犯过与四弟相似的过错。家庭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支撑。梁晓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庭的温暖与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珍贵。他讲述了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让我们明白,无论在何时何地,家庭都是我们最坚实的避风港。
梁晓声于2024年全新集结出版的《独自走过悲喜》则是完整的讲述了他的父母、兄长和家庭。
比如书中最让人唏嘘的梁晓声的哥哥。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从一个前途光明的大学生,变成了精神病患者。文中印象最深刻一幕就是梁晓声与哥哥的对话:
梁晓声:“你当年为什么非上大学不可?”
哥哥:“那是一个童话。”
梁晓声:“为什么是童话?”
哥哥:“妈妈认为只要那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咱们家的穷日子。妈妈编那个童话,我努力实现那个童话。当年我曾下过那种决心,不看着你们几个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了,我自己是绝不会结婚的……”
电视剧《人世间》之所以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大抵是剧中不断讨论的代际关系、中年危机、出身差异……现实中的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着真实的美好,也吞咽着属于自己的苦和难。《独自走过悲喜》跟《人世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在《独自走过悲喜》中找到某些《人世间》的人物原型。前者看似散乱,但它们都是真实的故事,在这些真实的故事里,我们既能了解梁晓声的过去和他遇到过的人,也能在其中看到自己。有迷茫,有清醒,有释然,大概所有人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吧!书中有很多梁晓声回忆往事的片段和小故事,比如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加班青年的明天》里在大城市打拼的小人物的无奈;《瘦老头》写出了老头的良知和责任;《母亲养蜗牛》里那个智慧的母亲;《兄长》里从前途光明的大学生沦为精神病人的哥哥;《心灵的花园》里梁晓声坦诚的和儿子谈论嫉妒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孤独。梁晓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孤独的意义,他认为孤独是一种思考自我、反思生活的机会。通过独处,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心是容易蒙尘的,阅读可以用文字拂去一些内心的尘埃。梁晓声曾在采访中说过:“阅读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人生充满了悲喜和意外,而如何面对这些起起落落。在《独自走过悲喜》中,梁晓声除了反思自己的人生,也给了年轻人一些实在的建议:克制自己的欲望,把精力放在自己能够做到且可以做得到的领域。梁晓声27岁从复旦大学毕业,原本可以去文化部,但他最终选择了电影制片厂,因为他清楚自己不适合仕途那条路。
40岁的时候,有朋友让他别写作了,去当官。但梁晓声拒绝了,虽然写作很累,但那是让他感觉幸福的事。45岁那一年,有商界的人士想投资,鼓励他接住这个机会。他想来想去,跟身边师友沟通过后,还是拒绝了。因为他明白,上苍赋予每个人的人生能动力是极其有限的,故人生“节目单”的容量也肯定是有限的,无限地扩张它是很不理智的人生观。梁晓声说:“无论世界上的行业丰富到何种程度,机遇又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一个人比较能做好的事情,永远也就那么几种而已。有时,仅仅一种而已。”唯有认清自己,承认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地大放异彩。
如果你也在大城市中奋斗,正在追寻生活的意义,或者想要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那么《独自走过悲喜》绝对是你不可错过的一本书。它将带你走进梁晓声的精神世界,与他一同品味人生的苦与乐,收获一份别样的感悟。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谨此书送给每一位在大城市用力活着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