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见三象,遍地起坟头”,9月7日白露,指哪3象?看农谚咋说

懒羊三少 2024-09-07 13:11:53

转眼间,到了9月7日,白露节气来临。俗话说:“白露见三象,遍地起坟头”,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但别慌,这可不是在说什么玄乎的事情,咱们得从农谚的角度好好解释一下。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让我们共同期盼好运连连,财富滚滚而来,幸福无边!

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秋天的开始标志之一。那“见三象”到底指的是什么?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句农谚到底是啥意思,农民朋友们又是怎么根据这三象来判断秋天的收成和农活的。

一象:露凝为霜,寒气渐重

农谚里的“三象”之一,最直观的就是天气变冷,露水凝结。这时候早晚温差大,清晨起来地上满是露水,甚至有时候露水都开始结霜了。这种现象,正是“白露”节气的由来。“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之后,凉意越来越明显了。咱们东北的天气,这时候早晨得裹紧外套,要不然那股冷风能钻到骨头里去。

咱老祖宗早就总结了,“白露身不露”,意思就是到了白露这天,天儿真开始凉了,别再贪凉露胳膊露腿了,容易着凉。还有个说法:“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到白露节气,昼夜温差大,夜里冷得快,农田里的作物容易受到寒露的侵袭,所以,这个时候得做好农作物的保暖防护工作,防止霜冻早来,影响收成。

二象:飞鸟南归,候鸟开始迁徙

第二象,农谚里提到的“三象”之一就是鸟类的迁徙。每年到了白露这个节气,南方的候鸟们开始准备南迁了。东北这嘎达,常见的像是大雁、燕子啥的,到了秋天都会陆续南飞。正所谓“燕去冬来”,咱看见大雁排成队飞过天边,那就是冬天不远了。鸟儿们可比咱人敏感,它们感受到季节变换的气息,早早开始飞往温暖的地方过冬了。

这不光是动物的本能,也是大自然对季节交替的提醒。咱们老祖宗就是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总结出了四季变化的规律,尤其是对于农民来说,候鸟南飞也意味着农作物得抓紧收割了,别等霜打过了,那可真就得不偿失了。

三象:植物枯黄,稻谷待收

最后一个“象”,那就是农田里的作物开始成熟,植物逐渐枯黄。白露一过,天气凉了,地里的庄稼也进入了最后的成熟期。水稻、玉米、大豆啥的,叶子开始发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庄稼人忙得不亦乐乎,这一年辛苦种下的希望,终于可以看见成果了。

不过,俗话说得好,“白露不割,寒露不收”。白露是提醒农民朋友们,别让庄稼拖得太晚,这个节气之后,气温会迅速降低,农作物如果收割不及时,很容易受到霜冻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北方的农田来说,霜冻来的早,那可是毁收成的大事。

“遍地起坟头”啥意思?

那为啥说“遍地起坟头”呢?其实这里的“坟头”并不是真正的坟头,而是比喻庄稼收割后的田垄。白露一过,地里的庄稼基本上都该收割了,留在地里的农作物茬子和打下来的土堆,远远看过去就像坟头似的。这个比喻虽有点吓人,但却形象地描述了田野秋收后的景象。

古人说:“早起晚睡,家中不闲”,白露之后,农民的生活节奏紧张起来了,大家伙儿都得加班加点地把地里的活干完,确保来年能有个好收成。白露节气正是忙碌的时节,庄稼汉可不会轻易松懈。

农谚里的智慧

农谚,往往是老百姓根据多年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智慧,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顺应。像“白露见三象,遍地起坟头”这样的谚语,表面上看可能让人误解,但其实传递的是丰收的讯息。

中国有句老话:“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白露节气正是秋收的开端。看到地里的庄稼逐渐变黄、候鸟南飞、霜露打过,农民的心里都是满满的期待和踏实感。毕竟,一年的辛苦都在这个季节里迎来了结果。

总结来说,“白露见三象”指的就是天气变凉、鸟儿南飞、庄稼成熟,而“遍地起坟头”则是形容庄稼收割后的田地景象。这些古老的农谚不仅是对季节变换的描述,更是传递了老祖宗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农事的深刻理解。

所以,到了白露节气,咱可别再露着膀子瞎晃悠了,天儿凉了,也该为秋天的收获忙碌起来了。

1 阅读:710
懒羊三少

懒羊三少

生活很苦,但努力会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