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谁说偏远山村出不了"学霸"?
湖南省湘西泸溪县的一所山村小学里,就藏着一个令人惊叹的教育奇迹。
一对月薪只有几百块的代课教师夫妇,硬是在这深山里扎根了26年,培养出了11名大学生、6名硕士,还有1名海归博士!
这样的成就说出去都感觉有点不真实。
但这确实是杨昌强和罗荷珍夫妇用青春和汗水写就的动人故事。
他们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而他们收获的却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2014年的春天对杨昌强来说是个转折点。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优秀代表,他第一次踏出了那片深山,奔赴长沙参加教育会议。
说实话这可把他紧张坏了,毕竟这是他这辈子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当他站在长沙市中心那座五星级酒店门口时,腿都有点发软。
看着眼前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楼,他忍不住掐了自己一下,生怕是在做梦。
住进酒店的第一晚,他躺在柔软的大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窗外霓虹闪烁车水马龙,跟他们村里入夜后的寂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会议现场他遇到了一位大明星,别人都在热情地和她打招呼:"韩红老师好!"
而他却一脸懵圈,小声问旁边的人:"这是谁啊?"
这一问可把周围的人逗乐了,但他一点都不觉得尴尬。
"在山里教书这么多年,认不出明星很正常啊!"他憨厚地笑着说。
组委会特意给他的胸前别了一朵大红花,这可把他感动坏了。
那朵红花他一路上都舍不得摘下来,甚至回家后都小心翼翼地保存着。
回到村里后他发现世界真是日新月异,连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了。
智能手机?电脑?这些新鲜玩意儿,他得好好研究研究。
虽然笨手笨脚的,但他的学习劲头可一点不输年轻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手机上意外发现了"马云乡村教师奖"的消息。
"老婆咱们要不要试试看?"他兴冲冲地跟罗荷珍商量。
就这样这对朴实的夫妇俩,像孩子一样开始了新的冒险。
每天晚上他们就点着台灯,认认真真地写下这二十多年的点点滴滴。
乡政府的打印机都快被他们用坏了,一遍又一遍地打印材料。
一个月后天大的好消息传来:他们进入了最后的入围名单!
这个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乡亲们纷纷上门道贺。
电视台、报社的记者像赶集似的涌进了这个小山村。
看着媒体镜头前笑得合不拢嘴的夫妻俩,我突然明白了:幸福从来都不会辜负那些努力的人。
说起杨昌强和罗荷珍的相识,还真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时候的杨昌强在县里的打砂场干活,每天满身尘土像个"小煤球"似的。
谁能想到这个"小煤球"还有个别样的技能——拍照。
为了赚点外快他常常帮附近村民拍证件照,一张照片两块钱。
就这样他遇见了前来拍照的罗荷珍,一个来自小镇上的姑娘。
两人一聊才发现,都是高考失利的"难兄难弟"。
说到高考杨昌强的眼神黯淡了一下,那可是他心里的一道疤。
命运总爱和人开玩笑,他好不容易成为全村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却因为一场特大洪灾错过了面试。
而罗荷珍家境虽好,却也在高考这道坎上栽了跟头。
两个遗憾的灵魂,就这样奇妙地碰撞在了一起。
1990年村里的老校长找到正在打砂场干活的杨昌强。
"学校开学好几天了,还有两个娃娃没人教呢。"老校长握着他的手,眼神炯炯有神。
杨昌强心一软就答应了。
反正打砂场的活计也不是长久之计,当老师还能继续学习,说不定还能重新高考呢。
这一干就干出了名堂。
不少村民都夸他教书有一套,连调皮的孩子都能被他"镇住"。
罗荷珍经常来找他聊天,两人聊着聊着就聊出了感情。
1996年春天他们在村里办了婚礼。
乡亲们你一百他两百的,大家凑份子要给这对新人办场热热闹闹的婚礼。
"虽然嫁给他是对的,但这职业选错了。"罗荷珍的妈妈至今还这样说。
但罗荷珍却不这么想,她婚后也加入了教师队伍。
原来爱情最美的样子,就是一起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他们的教室是用木板和泥巴搭建的。
每到下雨天屋顶总会漏水,他们就搬着桌椅到处躲。
有时候还要带着学生们穿过湍急的河流,跨过陡峭的山崖,去给住得远的孩子补课。
艰苦的条件却挡不住他们对教育的热爱。
没有上课铃?杨昌强在路边捡了根铁管,敲起来声音清脆,成了他们的"校铃"。
连个地球仪都买不起,他们就拿个橘子代替,让孩子们围着"橘子地球"学习地理。
原本学校里有不少老师,可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纷纷选择了离开。
"山里太苦了"这是离开的老师们常说的话。
确实每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块,还经常发不出来。
亲戚们私下里说闲话:"这两口子是不是傻?现在出去打工都比教书强啊!"
杨昌强带着学生过河时,有次不小心摔倒,下巴磕在石头上,血流不止。
孩子们都吓哭了,他却只是擦擦血,安慰学生说:"没事,老师皮糙肉厚。"
回家后罗荷珍心疼得直掉眼泪,可他却说:"要是咱们也走了,这些娃娃可咋办?"
但老天爷从不辜负心怀梦想的人。
他们的付出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
记得那个瘦小的杨晴吗?刚来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罗荷珍手把手教她写字,一笔一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现在的杨晴已经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在长沙当上了老师。
还有欧欧家里穷得叮当响,兄弟姐妹一大堆。
杨昌强常对他说:"好好读书,这是你唯一的出路。"
欧欧听进去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从天津大学到新加坡留学,再到重庆大学当教授。
这个山里娃硬是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每当看到这些"飞出深山"的孩子们,杨昌强夫妇的眼眶总会湿润。
有时参加同学聚会,听说老同学有的当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了政府官员,有的做起了大生意。
罗荷珍都不愿意让丈夫去参加,怕他受打击。
但杨昌强却说:"咱们培养出的学生,有的比他们还厉害呢!"
二十六年来他们教出了11个大学生、6个硕士,还有1个留洋博士。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无数次跋山涉水的辛劳。
或许是被学生们影响,这对"原始部落"的夫妻也开始拥抱现代科技。
杨昌强拿着智能手机,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摆弄着。
第一次用微信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他给学生发信息,愣是打了半天的拼音,结果全发错了。
罗荷珍也不甘示弱,学会了刷抖音还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深山托梦人"。
这名字取得可真贴切,她不就是在深山里为孩子们托起梦想的人吗?
现在的教室里终于有了投影仪,有了电脑。
孩子们不用再对着橘子学地理了,大屏幕上的世界地图清晰又生动。
每到假期那些已经走出大山的学生们都会回来看望他们。
有的带着自己出版的论文,有的带着获奖证书,还有的带着从国外买的小礼物。
看着学生们有说有笑地围在身边,杨昌强总是笑得像个孩子。
这些年村里的条件也在慢慢改善。
水泥路修到了学校门口,再不用踩着泥巴上学了。
教室也不漏雨了,墙上还挂满了学生们寄回来的照片。
罗荷珍最爱做的事,就是给新来的学生讲以前学生的故事。
"看到墙上那个穿西装的帅哥没?他现在可是大学教授呢!"
"那个漂亮姐姐当年可是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现在都当老师啦!"
二十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这对夫妻的鬓角已经悄悄爬上了白霜。
但每当站在讲台上,他们的眼神依然炯炯有神。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我们,我们就会继续守在这里。"杨昌强说。
这就是深山托梦人的坚持,平凡却又伟大。
他们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山里娃的求学路。
而这盏灯还将继续温暖地亮下去。
或许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默默无闻的坚守。
不是功成名就的荣耀,而是桃李满园的欣慰。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这样一对夫妻。
他们用二十六年的光阴,诠释了什么叫"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