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按南京民俗,正月十五是小年。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乙巳蛇年小年,自入伍离开家乡已经40年有余,这些年一次也没有在故乡老家过过小年。好在今年春节回家陪母亲过了大年,看到母亲打理的小菜园百感交集,于是写出了《母亲的小菜园》短文,借此抒发一个游子的真情实感,并且诚挚祝福天下老人健康、如意、幸福!今年的小年肯定又不能回去过,母亲将自己亲手种的五六种新鲜蔬菜收拾干干净净,装进了我的后备箱带回了大连,有了它们今年的小年餐桌一定会充满满满的幸福味道。
文丨倪玉
母亲79岁了,儿女们都劝她享受清闲不要太辛苦,可她还一如既往的闲不住,年复一年的坚持精心打理自己的小菜园。四季时令蔬菜不仅丰富了家里面的餐桌,也成为村子里的一道风景,人见人夸。
小菜园在妹妹家住房的门前,也就200平方米。别看面积不大,在八九十年代苗木热销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将这些不起眼的寸土充分利用起来,正因为这些每一寸土地共同发力,家乡赢得了全国“雪松第一村”的殊荣。近10年来,苗木行情一落千丈,勤劳的母亲将门前的寸土改建成小菜园。毛竹栅栏围起的小菜园,在母亲的打理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岁至蛇年,回到故乡。母亲小菜园的一派喜人景象,园子里的青菜、菠菜、芹菜、萝卜、大白菜、小油菜、包菜、蒜苗……让我这阔别家乡游子大开眼界。妹妹和弟弟告诉我,老妈知道你最爱吃家乡的青菜、菠菜、芹菜,得知我们一家能够回去过年,母亲算着每种蔬菜的生长周期早早进行准备,受欢迎的菜品特地多种不少……今年南京雨水缺少,母亲比平日里更加辛苦,从家里打自来水一桶一桶的拎到园中,再一瓢一瓢的进行浇水。进入寒冬有些蔬菜娇贵,为了保证蔬菜生长和品相,母亲又给搭起棚子来,几乎天天下午四点左右给盖上塑料薄膜,上午九点多有出太阳的时候再给打开。
在家乡的十多天时间里,每天都能够看到母亲进进出出自己的小菜园。每当我告诉母亲自己不出去吃饭,她就格外开心,脸上笑容其实已经非常明显地告诉我,她心里是多么地希望我不去外面吃吃喝喝。平日里舍不得吃的菜,被母亲开心的一筐一筐砍了回来,一点也不吝惜。我回去的日子里,母亲其实比平常更辛苦,但是她老人家却非常开心。在母亲的眼里,自己始终还是孩子,虽然今年自己已到了要办理退休的年龄。母亲虽然不识一个字,但她一辈子善良乐观,即使是昔日再苦再累的日子挺直腰杆走了过来,村里人们都夸母亲勤劳能吃苦。母亲默默地的用自己的付出,把自己最好的都无私给了我们。
母亲的小菜园,从建园到现在算起来已有七八个年头了,不仅让家人四季吃上绿色时令蔬菜,每年还给家里省下来不少买菜钱。母亲的年龄越来越大,家人们都劝她尽早放弃,可母亲总是乐呵呵的,要么笑而不答,要么搬出自己的好几条理由来。打理小菜园,自己有事情做,也是一种锻炼身体方式,就像每天吃完晚饭坚持一个小时散步一样,她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母亲自己开心乐意就好,说服不了母亲,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妹妹和弟弟让我放心,他们俩都在母亲身边生活,会抽时间帮助母亲多打打下手的,也会经常提醒母亲不要做力所能及之外的事情。
母亲种的菜,也让一些亲朋好友和邻居有了口福,还多次被回乡探亲的我带到千里之外。母亲种的菜,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 本文作者简介:倪玉,笔名海无边、一言、宁浦、王玉,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主择业军官,自由撰稿人,现任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年军旅,3次荣立三等功。曾任中国军事写作协会会员,《中国贸易报》《消费日报》《中国海洋报》《中华建筑报》《海军杂志》等多家报纸及杂志记者、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著书及参编教材累计32部,发表新闻作品、文学作品、评论作品1000余篇,获各类征文奖近100项。从事会展业20年,撰写各类策划案、相关材料及发表推文超1000余篇(份)。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