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想种还是地难种?专家谈农民“被失地”,有两个“天大”误会

漫步云端月 2023-12-08 14:16:14

据数据统计,农村常住人口现在约有五亿人,而真正的种地主力,仍然是农村50后和60后,他们一般过着“半工半农”的生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则需要外出打工。

然而,有一种说法是,农民现在再也不愿意种地了,于是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一系列措施应运而生,好像农民脱离土地已经成为一大趋势。而这个趋势,真的是出自农民本意吗?答案并没那么简单。

其实,工业和农业双头并进,是我国稳定发展的基础,而作为民生基础,农民和农业为这个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考虑到土地对于农民而言,不仅仅是依恋情结,更关乎他们日常生计。因此,农民脱农相关措施,需要三思。

现在关于农民种地问题,不只是挣钱少的问题。

农业收入远低于外出打工收入,是很多农民选择以打工为主、以种地为辅的根本原因所在。尤其是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人而言,把重心放在外出打工上,才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因此,农民种地现在正在面临“年龄断层”的问题,老人快种不动了,而年轻人不愿意全职接班。而只有当种地收入足够高时,年轻人才愿意重拾农业。

与此同时,为了尽快缩短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升级,多地都已加快对当地农村的规划进度。而谈到农村规划,则势必会影响到土地调整问题,以合村并镇为例,当农民实现适度集中居住时,农民因无处晾晒粮食,以及无处摆放农机具等问题,只能选择将土地进行流转,他们定期获得土地租金。也就是说,农村规划问题,会让部分农民无地可种。

总的来说,种地收入较低,使得农民种地存在“年龄断层”问题,同时,在农村规划方面,部分农民也会因土地调整,容易出现无地可种的情况。因此,关于农民种地,不只是挣钱少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种地既是义务,又是农民的权利,尊重农民意愿,多听听农民的声音,对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都有利。

副教授王海娟谈农民“被失地”,有两个“天大”的误会。

一个是农民想要提高种地收益被误解,反而换来的是土地经营权被流转。截止到目前,种地收入仍然是农民家庭收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60岁以上农民,在难以继续就职于工地的情况下,农村承包地就能给自己,在提供部分养老资金的同时,也能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大幅度降低日常饮食开销。如果“被失地”,他们就会受很大影响。

除此以外,土地难种,就代表农民不想种地,这也是对农民另一个“天大”的误会。我国农村地域差异较大,而随之分布的农田,也普遍存在小而分散的问题。而为了解决土地难种问题,安徽宿州、江苏邳州等地,率先推行了“一户一田”改革,当地农民种地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可见,地好种了,自然有人种,不能草率让农民“被失地”。

关于种地问题,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是国家强调,土地流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无论是直接流转,还是土地代耕代种,农民的参与度被进一步重视。另一个是土地撂荒连续超过两年,且在规定时间内未恢复耕种的,土地经营权会被收回,建议农民尽量不要撂荒土地。

0 阅读:20

漫步云端月

简介:爱你,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