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会晤,无疑为持续近三年的俄乌冲突带来了一丝和平的曙光。这次会晤标志着美俄关系在冰封多年后的一次重要“破冰”,更引发了全球对于俄乌冲突未来走向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和谈进程的加速,中俄之间在欧洲是否应参与和谈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就在美俄和谈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中俄之间在欧洲是否应参与和谈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也逐渐显现。尽管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在国际事务中,双方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考量,难免会出现意见不一的情况。
第一、俄罗斯对欧洲在十年前担保的新明斯克协议未能得到全面有效执行仍记忆犹新。这份协议旨在解决乌克兰东部的冲突,但欧洲作为担保人未能履行其职责,导致协议最终流产。因此,俄罗斯对欧洲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担心欧洲再次成为和谈的“绊脚石”。
第二、美国解决俄乌冲突的大方向是通过牺牲乌克兰的国家利益来满足俄罗斯,以此追求冲突的尽快结束。而欧洲则站在乌克兰一边,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成为俄罗斯眼中的“破坏者”。因此,俄罗斯希望在没有欧洲参与的情况下,与美乌进行双边会谈,以最大化满足自身利益。
然而,俄罗斯想法是好的,但要达成俄罗斯的想法,也面临很多挑战。
欧洲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还在政治上给予乌克兰坚定支持。如果俄罗斯将欧洲踢出谈判桌,欧洲很可能会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继续援乌、在国际上孤立俄罗斯等。这将使得俄罗斯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可能导致和谈破裂。
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承认没有自己参与的美俄双边会谈结果。这意味着,即使美俄达成了某种协议,也可能无法得到乌克兰的认可和执行。同样地,欧洲也可能效仿乌克兰的做法,不承认没有自己参与的和谈结果。
事实上,北约最新发布的声明已经证明了欧洲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尽管北约在声明中罕见地删除了“俄罗斯侵略”这五个字,转而使用中性的“乌克兰冲突”来描述当前局势,但仍强调了公正和长期解决冲突对确保乌克兰的稳定未来很重要。这表明,即使是相当依赖美国的北约,也愿意暂时放下“价值观”分歧,为欧洲争取实际利益。如果欧洲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不排除欧方会采取进一步行动来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