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何时开始长征,从哪出发?由于当时各支队伍出发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同,所以存在很多个时间地点,但基本都是始于1934年至1935年,在1935年至1936年到达陕甘地区。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这样说,长征“从福建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这个“最远的地方”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零公里处、红军长征第一村——福建长汀中复村。
中复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座村子的得名也有点意思,最早叫做钟屋村,因为村民大多姓钟,后来村子越来越繁华,成为了周边的中心,就改为中屋村,到了1929年,红军攻入长汀城,改名红屋村,到了1934年,红军从此出发长征,国民党进入后又改名中复村,有光复之意,而中复村的名字居然一直用到了现在。
中复村位于福建长汀县南山镇,但却更靠近连城县,如果不是自驾,最便捷的到达方式是坐动车到冠豸山站下车,出站直接坐到中复村的面包车,大概20分钟就可以到达18公里外的中复村。
中复村有四大看点,沿着319国道从东向西,依次为松毛岭阻击战遗址、红军战地医院、红军长征出发地观寿公祠和九厅十八井。除了松毛岭阻击战遗址外,其他三处相距都不超过500米。
松毛岭阻击战是中央红军长征前最后一役,1934年8月底,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三万多人,在松毛岭一带阻击国军第三十六师、第十师第八十三师等6个整编师及两个炮团近7万人,坚守7天7夜,以牺牲近万人的代价,为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如今的松毛岭已经有了隧道,过了隧道后下个坡,在319国道旁你会看到一座古旧的围龙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地医院所在地的南山镇超坊围龙屋。
超坊围龙屋是长汀县最大的一座围龙屋,建于清代,占地6164平方米,座东南朝西北,土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木架构,单檐悬山顶,由池塘、空坪、正门、天井、下厅、中厅、上厅、左右两排横屋、前后围屋等建筑组成,共有房间137个,有三层围龙组成。
这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具有防盗防匪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功能,而后排围屋中间位置还是座小庙,防御、居住和祭祀的功能一应俱全。
松毛岭阻击战的时候,红一军团军部和红军战地医院就设在这里,红一军团走后,红二十四师师部也设在这里。聂荣臻、张鼎丞、林彪都在这里居住过。
古老的围龙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可惜当时由于建设319国道,最外侧两围龙的西边被拆除了部分,如今这座围龙屋不够完整了,但整体尚在。
沿着319国道继续向西,便来到的中复村的中心位置,这里有红军广场、红军桥和观寿公祠等长征纪念建筑。
这座短短的廊桥就是红军桥,本名叫做接龙桥,始建于明朝,中央苏区时期,这里是红军征兵处,也是红军为百姓义务治病的地方。
可别小看这座仅有几米长的廊桥,据不完全统计,革命战争年代,先后从这座桥上走上反“围剿”战场和长征道路的有: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九军团、红军东方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二十四军、福建军区所属部队等等。
从这座红军桥上穿上军装,走上革命道路的当地青年也有二、三千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等开国元勋,都曾从这走过。
红军桥正对着的这条古老街道就红军街,长约百米,如今两旁有很多家淘宝店。
穿过红军街往前,就可以看到“零公里处”的标志,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在松毛岭战斗之后,在钟屋村观寿公祠前召开誓师大会,迈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
红军撤离后,1934年10月21日,国民党军队进入钟屋村,为了炫耀这次战绩,取中央军光复之意,将钟屋村更名为中复村,而这个中复村的名称一直用到现在。
观寿公祠是一座飞檐翘角的传统建筑,始建于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占地面积550平方米,是钟屋村钟姓为纪念其开基祖观寿公而建的祠堂。
观寿公祠前就是红军广场,广场旁边有一座“长征从这里开始”陈列馆。
陈列馆很小,介绍的主要内容就是1934年,红九军团从此出发,迈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的历史。
绝大多数人看完观寿公祠,便结束了中复村的参观,我来时,村里人告诉我,还有一处九厅十八井值得一看。
九厅十八井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继续往西走了500米左右,问了老乡,走进一条小巷里,找到一座破旧的砖房,墙上的铭牌写着这里就是九厅十八井。
所谓 “九厅十八井”,其实是客家民居的几种典型代表(围屋、土楼、围龙屋、九厅十八井、碉楼)之一,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
九厅即指门楼、下、中、上、楼上、楼下、左花、右花、天厅等九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包括五进厅的五井、横屋两直各五井、楼背厅三井。当然九和十八,主要还是一个表示多数的词,不一定就只是九个厅和十八个天井。所以简单一点理解,九厅十八井就是传统的客家大屋。
中复村的这座九厅十八井建筑的主要看点还不在建筑,而是大厅内保存至今的多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漫画。
这些漫画没有任何介绍,居住在这里面的老人也不知道这些漫画是谁于何时创作的,但可以看出,这些漫画没有经过任何的后期修缮,是真正的原汁原味。
从这幅漫画上的“1939”字样可以推断,漫画应该是成于1939年左右,那时红军已经离开了此地。
每一幅漫画都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这幅漫画是“中华民国到了存亡的关头”,一名日本武士拿着一个印着“海陆空军”的卷轴正在卷起一幅中华民国的地图,而一名印着“中华民族”的勇士手持一把尖刀刺向日本武士。
这幅漫画比较斑驳,但旁边的字体依然清晰可见,“大家要联合起来打倒日本鬼子!”
这是一幅珍贵的漫画,前方的军人举着“抗战”的盾牌,大刀砍向日本鬼子,后方的民众在“建国”的字样下在建设房屋,《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是1938年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抗战”与“建国”是当时国民政府的二大口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抗战”不用解释,“建国”是指抗战胜利后,结束训政,实行宪政。“抗战必胜”实现了,“建国必成”成了泡影。
什么是历史,这就是历史,原真的历史,这些漫画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保存了80多年,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印迹。
今年是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85周年,这85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比过去几百年都要大。今天躺在床上玩手机,吃着火锅K着歌的我们,已经难以理解那些牺牲在松毛岭上的年轻战士,那些十来二十岁便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途的年轻人,时代在变,越来越好,但任何时代,都有人在为这个国家负重前行,例如牺牲在加勒万河谷的中国边防军人们。好在这些历史古迹尚存,让我们能追寻过往,感受先辈们的筚路蓝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