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中新建交35周年。蛇年春节期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荣誉赞助,浙江省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华夏文化促进会、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泰隆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杭州非遗嘉年华·新加坡站——2025“泰美好”非遗项目展示活动举行。
西湖绸伞制作技艺、雕版印刷技艺、王星记扇制作技艺、萧山花边、桐庐剪纸、临平滚灯、高头竹马……活动期间,由28人组成的杭州非遗嘉年华展示团先后在新加坡新达城、当地学校和社区等地开展了19场精彩展演,以杭州非遗诠释新春年味,所到之处花团锦簇、张灯结彩,营造出热烈祥和的氛围,彰显中新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新加坡小朋友参与体验杭州雕版印刷技艺 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搭建中新两国文化交流之桥
“春城洋溢华夏情”文化、艺术、旅游展旨在促进中国与新加坡文化、艺术交流,加强中新两国旅游、经贸合作,是新加坡民众和旅居新加坡的海外人士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桥梁。自2013年起,该活动已成为全球“欢乐春节”活动的重点项目。
作为第三十二届“春城洋溢华夏情暨欢乐春节”文化、艺术、旅游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杭州非遗嘉年华首次以杭州非遗展示为专题,由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组队,联动杭州市临平区、余杭区、西湖区、拱墅区、萧山区、桐庐县等地的9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
杭州非遗嘉年华共设置四大板块:“非遗市集”板块通过展示具有年味的非遗作品,为新加坡市民送去新春的祝福和温暖;“非遗影像”板块共展出20幅杭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人物特写、传统技艺和制作过程的影像,让游客和市民从中领略杭州非遗的多样性;“非遗游艺”板块通过投壶、踢毽子等传统体育、游艺类项目,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非遗表演”板块则展示了杭州市舞蹈、戏曲、曲艺类非遗,吸引新加坡市民和游客共计10万余人次参与。
新加坡原政务部长曾士生表示,此次展示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新加坡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为中新两国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以杭州非遗诠释新春年味
“爷爷快看,雕版印刷很神奇!”8岁的新加坡小女孩王欣怡踮起脚尖张望,满脸兴奋。和她一样,想要体验中国传统技艺的新加坡市民不在少数,大家围在摊位前,每印刷好一张,人群中都会发出一阵叫好声……2月1日,在新加坡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之一——新达城商业中心一楼展厅内,“非遗市集”板块相关活动正在举办。
磨版、描稿、调色、拱花……现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小建身着中式服装,被一群孩子紧紧围住。“年画《金蛇迎春》非常受新加坡小朋友欢迎,一共送出去300多幅。”黄小建说。
在“非遗表演”板块中,伴随着音乐的律动,大滚灯随着小伙们的舞姿滚动抛起,小滚灯则在姑娘们的手中轻快跳跃,如波浪起伏,又若鱼跃龙门。竹编球中的红灯笼随之舞动翻滚,成了演出中的好彩头,演绎着“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吉祥寓意……杭州市临平区文化馆群星滚灯艺术团带来的非遗民间舞蹈《临平滚灯》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新加坡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该艺术团组成的演出队伍每天定点定时演出3场,还带来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回十八》、歌曲《中国龙》等精彩节目。
“大家以精湛的技艺舞出了滚灯的独特魅力。”临平区文化馆馆长任小伟说,作为地方的文化符号,滚灯已成为临平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群文之花海外绽放
杭州非遗唤醒了新加坡华人华侨的文化记忆。“谢谢你,家乡人!我早年从广东来新加坡,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民俗了,我要把这些年画带回去送给孙子孙女。”华侨郑先生小心翼翼地将《金蛇迎春》等年画装好,又主动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握手致谢。
“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美丽的梦想期盼明珠耀眼在东方……”杭州市市歌《梦想天堂》也在新加坡多次唱响,传递着杭州市民对国际友人的美好情感。杭州市自2008年开始,在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原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与新加坡建立了“杭城·狮城”的长期合作关系,持续开展两地的传统文化交流展演活动。
活动期间,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华夏文化促进会就创建“杭州优秀传统文化”海外展示基地签署了合作协议,标志着杭州非遗传播正逐步向“价值共建”的范式转变。本次活动是对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得到了多家社会力量的支持。
“杭州将持续致力于推动中新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员、展示团团长闫亢舒表示,这种形式为联动群文精兵、整合社会资源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效路径。
责编: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