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穿过一座座城市,诉说百年沧桑。
从武汉向东约160公里,奔涌的长江突然收束,在北岸冲刷出一座深水良港,这里就是武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规划的水运重镇。
1876年,长江北岸的武穴码头开埠,此后“商贾杂处鳞聚”,成为邻近三省七县的物资集散地之一,人称“小汉口”。
148年后的今天,这里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正在加紧建设武穴港区铁水联运项目,包括新建6个5000吨级泊位和一条18.37公里的疏港铁路专用线,串起京九铁路和长江黄金航道,让大别山及鄂豫皖赣毗邻区货物最快、最低成本通江达海。
依港而设、因港而兴。2023年,武穴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GDP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居黄冈第一,进入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行列,荣获全省强县工程“二十强”称号。
武穴市委书记胡昊说,“强港、兴产、活城”,全市始终坚持“一张图”融合、“一盘棋”建设的发展思路,把协调港产城关系作为城市发展的主线,凝心聚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港口思维定位新坐标
从一城黄金航道到大别山出海口
上世纪后半叶,轮船是长江沿线主要的客运方式。因水深条件好,从武汉到安庆,武穴是绝大多数客轮唯一停靠点,高峰时有10多条航线,年发送旅客达百万人次。
随着铁路和汽车兴起,客轮逐渐式微。2003年,最后一班普客班轮驶离武穴。曾经喧闹着汉腔吴语的候船大厅,成了儿童溜冰场。店铺林立的老街,也变身为游人如织的滨江公园。
然而,武穴港并不落寞。
9月20日,在祥云集团高桩综合码头,码头吊机与装卸工人熟练配合,一次吊运16包重量1吨的化肥上船。“当下,2.7万吨化肥要发往巴西,码头24小时出货无间歇。”物流中心副总经理田小慷说。
位于武穴市的祥云集团,从一家县化肥厂做起,53年间发展成为集化肥、化工、矿产、商贸于一体的大型化工企业,大部分货物从长江水路运输到国内外市场,去年产值过百亿元,位居黄冈第一。
“祥云壮大,既离不开本土企业家敢为人先的闯码头精神,也得益于码头带来的便利和成本优势。”武穴市交通运输局干部吴霄说,1953年,武穴将县城从北部山区迁移至长江边,历经数十年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一个又一个企业自建的货运码头,阵列于长江沿岸,成为远近闻名的“港城”。
在黄家山综合码头,万吨货轮一字靠泊,一条绿色封闭式皮带长廊,以每小时1000吨的运输速度,将1.8公里外的砂石骨料直送上船,启航驶往江浙沪。
2018年以来,武穴加大码头整合力度,54个码头减少到13个,常年停靠5000吨以上船舶的高装泊位却增加到7个,装载能力大大增强。2023年,武穴港口吞吐量首次超亿吨。相比1990年,武穴港货物吞吐量翻了14.5倍,是解放初的400倍。
从一城黄金航道到大别山出海口,武穴以港口思维定位新坐标。去年6月,武穴港区铁水联运项目开工,综合码头位于武穴港田镇港区马口作业区,疏港铁路专用线项目接轨于京九铁路栗木站,总投资约36亿元,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项目中标方,负责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
这是京九线在长江以北地区首个铁水联运项目,以交通运输的方式将大别山革命老区与“长江经济带”牵手相连。武穴港区多式联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睿介绍,今年底,4个散货泊位将交付使用,明年铁水联运项目建成运营,比原计划提速一年。
“布局铁水联运项目,不只为降低武穴乃至黄冈的物流成本,还要打通大别山、豫南等内陆地区出海口,扩大区域对外开放,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央赋予湖北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我们须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武穴市委、市政府胸襟开放、态度鲜明。
这个观点,在武穴市形成共识,并付诸于行动。
提升枢纽能级,把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做强做优。在2021年9月第一座长江大桥通车后,武穴市正在推进第二座长江大桥——G220武穴至瑞昌过江通道项目,起点位于武穴市石佛寺镇官桥G220与武山湖环湖公路平交口,终点位于瑞昌市长流村西侧与瑞码大道平交处,项目有望在今年开工。
把港口优势加速转为物流优势。投资50亿元、占地3000亩的铁水联运物流园,正在紧锣密鼓办手续,计划年底开工,主要布局冷链仓储、物流中转、电商配仓、配煤等功能,可为各类行业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基础设施与供应链解决方案。
港产融合越走越宽
从资源型产业迈向“高富美”
用经营港口的思维经营产业,武穴构建现代化港口产业体系的步伐开始加速。
9月21日,距离综合码头3公里,总投资255亿元的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产业园工地上,一架架钻机将桩基打入地下,响彻着奋进的号角。
该产业园由中国五环与祥云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包括磷化工、氟化工和煤化工三大板块,划2025年试车,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达60亿元。
氟是磷矿伴生的重要资源,以往大多浪费,该园将利用提取伴生氟资源这一绿色技术,生产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聚偏氟乙烯等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半导体等的高端化学品、先进化学新材料。
这标志,祥云集团由过去以生产农业级磷肥为主,迈向生产食品级电子级精细磷氟化工产品为主。“预计3年后,将再造3个‘百亿祥云’。”武穴市经信局副局长梅平安说。
受益于物畅其流的通道经济,武穴产业体系向“新”而行。
武穴市长查俊说,推动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该市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实施六大行动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壮大。其中,每年列支不少于5000万元鼓励企业进行高端化改造、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
作为临港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沿江布局的马口化工产业园,聚焦医药化工和绿色建材两大主攻产业,集中精力建设专业园区、出台专项政策、完善专项配套,全年土地收储4498亩、平整土地800万方,有力保障中化学新祥云、华电武穴、水铁联运等32个项目顺利开工。
聚焦建材这个传统产业,武穴与华东理工大学国家超细粉末研究中心合作,从过去以生产水泥、砂石骨料为主,向氧化钙、氢氧化钙、纳米碳酸钙等钙基新材料拓展,矿产资源每吨售价涨了几十倍。民本集团深耕氧化钙,产品远销非洲。
以港聚产,站在新的风口,湖北省智能化新能源船舶产业园落户武穴市龙坪镇。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主要制造船舶、船用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水上运输设备零配件和船舶改装等,已列为省级重点项目。
“达产后,每周有一条‘武穴造’万吨级新能源货船下水,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在一期项目建设现场,龙坪镇镇长李瀚介绍,该园已引入百船能源、金海船务、欣旺达电子等优质企业,武汉理工大学、中船712所等科研院校参股。
既重招商又重安商。持续降低企业融资、用工、物流、能耗等成本,武穴市政府拿出2.1亿元收购瑞华迪森公司,将其列入马口化工产业园配套设施后,由政府分担成本增加部分,企业用热每蒸吨可下降50元;谋划实施45个先行区创建项目,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定期开展企业家问需座谈会,全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推动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从城市更新到城乡一体
文旅赋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回首那时,河街、正街、居仁街、刘家巷等老街,清代修建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地立于其间,清一色的长条青石铺的路,光滑如竹青一般的颜色,穿着龙坪木屐踏足其上,叩叩有声,清脆入耳……”退休老人朱霞念念不忘的烟火街巷,正在武穴老城区“归来”。
以重塑记忆中的“九街十八巷”为契机,武穴市系统推进小区、社区、街区、片区的整体活化,挖掘老城区巨大的改造空间,优化区域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激发老城活力。
重振以正街、居仁街为核心的老城商圈,武穴市配套建设停车场、观景平台,新增车位约70个,缓解周边停车难问题;聚焦“品质提升、功能提档”,全市正在改造124个老旧小区,推进城区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抓好主干道更新,全长约8.3公里刊江大道,扩建双向6车道,并全线新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整个工程在9月底完工验收。
“按照功能定位,我们将城市划分为四个区,逐渐提升港城承载力和宜居度。”武穴市住建局局长王卫红介绍,东城区作为发展新中心,通过合理配套社区生活服务设施疏解老城区人口,以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吸引新市民聚集;老城区聚焦空间品质提升,结合四区联动、城市更新和完整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西城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滨湖新区重点整合环湖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建设鄂东生态文旅新名片。
如果说港口是产业通江达海的“始发点”,那么,一座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则是群众向往的“幸福终点站”。
从滨湖新区迈向北部山区,武穴市精心打造51公里多彩旅游路,一线串珠,连接“一江一山一湖”(长江、横岗山、武山湖),形成“北康养、南休闲”的文旅新格局,做到“主客共享”,既让本地群众享受更好的休闲服务,也吸引外地游客、变山水颜值为经济产值。
“多彩旅游路如同彩带,串起沿线景点,带来人气。原本6月至8月是淡季,现在有不少沿路游玩的游客,顺道来看小剧,淡季就不淡了。”梅川镇北郊的希尔寨生态庄园经理毛晓黎说。
依托旅游路,余川镇徐冲村走上文旅融合之路,建起徐霞客旅游公园,发展莲花、茶油等富民产业。2023年,该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
徐冲村向东,便是通天河景区。这里四面环山,古树参天,潭瀑相连。相传《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此写下名篇,因此,被称为“西游记成书背景地”。2019年,湖北通天河生态旅游发展公司在此先后投资1.3亿元,建成悟空园、天池桃园、彭河人家等近20个项目。
今年1至6月,武穴市接待游客3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6.1%。
“路文旅”共融,带来客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今年7月,湖北大话嘻游项目开工,总投资5亿元,建设国内首家以西游文化为背景的动物伴游主题乐园。
港口兴、城市荣、经济旺,一幅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武穴画卷,正在武汉都市圈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