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额尔古纳市区包了辆车,一路向北,颠簸了小半天,路上风景不错,蓝天白云,草原森林交替出现,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
司机师傅一路哼着小曲,偶尔跟我聊几句,说前面就到恩和了,那地方有意思,跟俄罗斯似的。
我心想,俄罗斯就俄罗斯呗,还能咋地?
结果车一进村,嘿,还真把我震住了,这哪像在中国啊,简直就是到了另一个国家!
家家户户都是尖尖的屋顶,五颜六色的木头房子,路牌上也写着俄文,要不是路上的行人还说着中文,我真以为自己穿越了。
这地儿叫恩和俄罗斯民族乡,归内蒙古呼伦贝尔管辖。
当年闯关东那会儿,不少俄罗斯人跑到这边讨生活,后来就在这安家落户了。
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这么个独特的俄罗斯族聚居地。
找了家看着顺眼的民宿住下,老板娘是个热情的中年妇女,一口东北口音,但又能说几句简单的俄语,给我介绍说这房子叫“木刻楞”,是俄罗斯族的传统民居。
用原木垒起来,冬暖夏凉,还特别结实。
屋里也布置得很有俄罗斯风情,墙上挂着套娃、挂毯,还有东正教的圣像。
放下行李,我就迫不及待地出门溜达。
正巧碰见隔壁大妈在院子里烤列巴,香味儿老远就能闻到。
我凑过去跟大妈聊了几句,得知她叫娜塔莎(化名),祖上是从俄罗斯过来的,在这生活了几十年了。
她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做客,体验一下俄罗斯族的日常生活。
进了娜塔莎大妈家,一股浓浓的俄罗斯风情扑面而来。
屋里摆满了各种俄罗斯工艺品,墙上挂着家人的照片,还有东正教的圣像。
大妈拿出自己做的列巴、格瓦斯、红菜汤还有土豆泥牛肉饼招待我,那叫一个地道!
列巴外皮酥脆,内里松软,格瓦斯酸酸甜甜的,特别解渴。
红菜汤味道浓郁,牛肉饼鲜嫩多汁,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撑得肚子溜圆。
跟大妈聊天,得知她年轻时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唱歌跳舞都很拿手。
她兴致勃勃地给我唱了几首俄罗斯民歌,还教我跳了一段俄罗斯舞蹈。
虽然我笨手笨脚的,但大妈还是一个劲儿地夸我学得快。
在恩和,复活节和圣诞节是当地俄罗斯族最重要的节日。
每到复活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彩蛋,孩子们还会穿上漂亮的衣服,挨家挨户地去“讨”彩蛋。
圣诞节的时候,人们会聚集在教堂里做弥撒,唱圣歌,祈求平安和幸福。
村里最显眼的建筑就是东正教堂,尖尖的屋顶,金色的十字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教堂内部装饰精美,墙壁上绘满了圣像,充满了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
即使你不是教徒,也能感受到那种神圣的力量。
除了教堂,村里最常见的建筑就是木刻楞了。
这些木头房子造型各异,色彩鲜艳,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场景一样。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仿佛置身于一个异国小镇,让人流连忘返。
在恩和的几天,我完全沉浸在了俄罗斯族的文化氛围中。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生活节奏缓慢而悠闲。
我不仅体验了俄罗斯族的日常生活,品尝了地道的俄罗斯美食,还感受了浓厚的俄罗斯文化。
离开恩和的时候,我真有点舍不得。
这段旅程让我对俄罗斯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这个“藏在中国的小俄罗斯”充满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