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花样年华》上映的时候,我还没有高中毕业。王家卫的大部分电影都是通过影碟观看的。在影院大银幕上看过的,早期的有《东邪西毒》,之后则是《一代宗师》。在迷恋王家卫电影的那个年纪,《花样年华》显然是不太一样的作品。而如今,人到中年,再去影院看特别版,则有不同的感触。
2007年,去《看电影》杂志当编辑之前,除了黑泽明,还没有看过更多日本导演的电影。现在回看《花样年华》,其中办公场景的展现,会让我想起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以及更多早期日本电影大师作品里出现的职场镜头。
由于这部电影受到作家刘以鬯的小说《对倒》的影响,观影后去看了这部短篇小说。在这部意识流的故事中,主要讲述了有年龄差的男女主的擦肩而过。他们也许会在影院等公共场合偶遇,但彼此并不相识,即使产生过对视。在小说中,总是强调两人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离开的意象,包括结尾也是这样处理的。
而小说名字的由来,则是指两张互相颠倒、粘连在一起的邮票。邮票启发了刘以鬯写出小说,而小说里,人物在时空交错中的擦肩而过,则启发了具有诗意与浪漫精神的王家卫创作了《花样年华》,从而形成这部电影的基本结构与形式感。
王家卫让故事中的男女主始于擦肩而过,但终究要产生情感的羁绊。作为已婚人士的他们,电影故意隐藏和遮掩彼此的配偶,只闻其声,不见其面容。这种手法很巧妙,给这部直观上看似简单的电影注入了更多新鲜的活力,把平面的掩盖,变得立体多面起来。
而这种对比的形式感体现在影片的更多层面。也正是在相似的皮包和领带中,两人发现了彼此的爱人在偷情。即使强调“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但作为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交往中,更因为彼此配偶的出轨而拉近周慕云和苏丽珍的距离。
在这样的男女故事中,王家卫设计了很多“小聪明”的场景,正是这些细节形成了影片的独特味道。作为老板秘书,苏丽珍在帮助何先生打电话传情达意时,也体会到了已婚男子与其他女子的暧昧关系。
在见证别人的“婚外情“时,自己不能抑制的情感也在不由自主的行为里渗透,比如苏丽珍特意煮好的芝麻糊。正巧那天她从阿炳嘴里得知身体抱恙的周慕云很想吃一碗黑芝麻糊。她又怕单独送去会生闲言碎语,于是熬了一锅,分给邻居们,自然也就包括她惦念的周慕云。
周慕云向苏丽珍提及此事并表示感谢时,后者没有说出实情,只说是巧合,怕这种感情触动对方更深,心里还总是担心成为配偶那样的处境。但这样刻意的隐瞒不会阻止感情的蔓延。
在那些“小聪明”里,还包含着各种演习、模拟和排练,在这些“假戏”的排演之中,最后还是会促成两人的真情。这戏中戏里包括彼此饰演对方的配偶如何走近对方的过程。在抚摸的手中,在轻触领带和上衣的小动作里,他们靠表演,也完成了属于他们的“偷情”。
然而这情,也继承了费穆《小城之春》的那种“发乎情止于礼”。王家卫甚至剪去了热吻和激情戏,只剩下相对含蓄的内容,比如苏丽珍在周慕云肩头哭泣,比如在出租车上两人牵起的手。这里不会见到李安在《色戒》里展现的激情而露骨的床戏。王家卫需要的是克制,在克制中才能完成最后的疏离与告别。
在这些显得比较古早的影像中,还有极富年代感的视觉美学,旗袍、高跟鞋和拖鞋,这些穿搭也和影片中的矛盾情愫形成对比,它们既包裹束缚着女性,同时也点缀和凸显了女性特征之美。苏丽珍穿上高跟鞋,俯身去拾起拖鞋的画面,如年代和情愫一样,稍纵即逝。毕竟这些物件,是一段情感的见证。
在对香港和上海的怀旧情绪中,周璇演唱的《花样的年华》出现在影片当中,这是1947年香港电影《长相思》中的插曲。这样迎合主旨的曲调,搭配着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故事,别有一番风味。
而影片中另一首同样是发行于1947年的爵士歌曲《Quizas, quizas, quizas》,更是把影片引入了异域风情。这说明王家卫是世界性的电影导演,曲线修身的旗袍,西装打扮下精致的东方面孔,既疏离又靠近的情感,既沉默又时而喧嚣的氛围里,也借着爵士乐的律动,找到严肃气场里的一点俏皮。
当然,真正赋予这部电影灵魂的主题配乐自然还是来自日本电影音乐家梅林茂,这是一段辨识度很高的原声音乐。在影片一些慢镜头和情绪渲染的时刻,这段旋律反复出现,不断强调着暧昧的情愫,总是在怀旧的时刻,又带来一种打破往昔岁月的现代感。
而王家卫的浪漫还不止这些,之所以这部电影相当“文艺”的原因,也是各方面的促成,不仅仅是故事的讲述方式、色彩、音乐和构图,在情节上,还安排两人一起创作武侠小说,这种设定其实与那些排练的画面同样构成了某种“超现实”的意味。
熟悉王家卫电影的观众,也会在这部电影里找到那些相似的电影语言和拍摄手法,比如独自抱着电饭锅端详的梁朝伟,和他在《重庆森林》里对着静物说话有着相似的形态;而周慕云和苏丽珍在出租车后座并排的画面,在《春光乍泄》里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场景。
影片中看似狭小的空间,却拥有更广阔的世界。邻居房间离得很近,逼仄的楼梯处,也正好容下两人擦肩而过,在点头问候的注视中,心也被触动了一下。所以,这是一部看似“小情小调”,却拥有丰富内容的电影佳作,在东方以至于全世界,也再找不出和王家卫相似的导演。
所以,2025年登陆院线,且不在流媒体播出的特别版,也不会加入删减内容,更看不到有所谓的激情戏。王家卫还是选择了一种“既要又要”的方式,给结尾加入新的内容。这段取名“花样年华2001“的短故事,是与上世纪60年代的故事没有任何联系的,且发生在便利店里的“短视频”。
在2月初发出的一个预告片中,王家卫与AI对话,也有一些创作层面的揭秘。比如本来周慕云和苏丽珍在吴哥窟是有重逢的,但是最终被王家卫剪掉;以及特别版的都市故事看似是“后添加”的,其实最初就先拍过,但没想到上世纪1960年的戏拍起来,就没能刹住车。
之所以说是“既要又要”,是因为王家卫一方面不想破坏此前版本的完整性,又不想让观众失望,还是选择让梁朝伟和张曼玉饰演的两个角色模糊在拥吻的“结局”中。但这不是“花样年华”的结尾,它更像是一个有纪念意义,安抚某些观众的“彩蛋”。
有些人也许会感到满足,虽然不是周慕云和苏丽珍在一起,但也能看到还是两个人物间的“完美结局”。从佛学角度来说,其实也是观众执着于两位主角的“相”。其实无论是周慕云和苏丽珍,还是梁朝伟、张曼玉饰演的角色,既是他们,又不是他们。这种暧昧而复杂的基调,正是王家卫擅长且热衷于传达给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