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罗家山村:营造好环境开启乡村旅游新征程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4-12-11 09:41:38

美丽罗家山

青山绿水相依、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如今走进三交镇罗家山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生动呈现。

罗家山村位于临县三交镇西南方向,宋宣和年间建村,全村面积约 2 平方公里,耕地 1800 亩,以山地为主,绿化面积 75%,居全县第三名。全村共有 193 户 545 人,常住人口 150 余人。主要经济作物有小杂粮、红枣、核桃、玉米等。

专家在罗家山指导红枣林管理技术

2018 年 1 月开始,罗家山村以具有村社合一性质的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拉开了振兴罗家山的帷幕。2018年开始,拓宽、绿化村主街道和出村公路5公里;新建了红枣文化广场、洞藏枣基地、合作社办公场所、6个文化小院、两院民宿和一家农家乐餐馆,并安装了监控系统;2018年至2023年6年时间成功举办了五届民俗文化节;创办了全村70岁以上老人统一就餐的合作养老食堂;兴建了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酿酒作坊;2020年又新修通3.2公里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观光路路基。罗家山村先行先试的创新模式,在激活了村内资源、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的情况下,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罗家山大红枣畅销市场

2019年6月19日,罗家山作为吕梁市“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典型吕梁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弘扬吕梁精神 聚力改革创新”先进集体;2019年7月,罗家山入选吕梁市第三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村;2019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要闻版以《心热了,劲头就足了——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难题,罗家山村“志智双扶”精准发力》为标题,报道了罗家山的创新事迹;2019年秋,吕梁市委将罗家山的实践探索总结为:“党建引领、能人带头、村民主体、共同富裕”的罗家山模式。2019年10月,吕梁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给罗家山荣记集体一等功;2020年,罗家山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甄选为省级卫生村;2021年4月21日,中共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印发的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第八部分“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中,“促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总第32条)部分明确:“学习临县三交镇罗家山村党建引领、能人带头、村民主体、共同富裕”等乡村治理典范。2023年4月1日,市委书记孙大军同志专程前来罗家山,对罗家山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福荣宴”饺子加工厂

日间照料中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18年以来,罗家山在做好红枣种植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路径,着眼长远推动罗家山高质量发展,与山西荣芝商贸有限公司、山西青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罗家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洽商,多渠道拓宽业务、引进资源,于2019年1月正式组建成立山西罗家山农林牧集团有限公司,支持罗家山的建设。

2019年2月,罗家山农林牧集团在临县发改局报备立项了由“有机旱作种植区、功能食品产业区、民俗文化展演区、农耕文化体验区、水上游乐垂钓区、综合管理服务区”等6个功能区组成的“临县罗家山生态农业观光园”。2020年,村级经济组织占股25%,总投资220万元,占地4800平方米的罗家山养殖基地落成;同年,还建成了总投资300多万元,容积4800立方的一座机械预冷库;建成深187米,内有30个侧洞的洞藏枣基地;目前,村级经济组织占股39%,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米,总投资1200余万元的功能食品产业区一期项目(山西罗家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饺子、枣餐粉生产车间)也已投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模式,为罗家山村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种养加”结合的循环农业奠定了基础。

罗家山村入选吕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后,在市、县、镇三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3年修建罗家山功能食品厂挡墙项目,2024年修建村内观光循环路项目。目前,村里的水、电、路等设施较为完善,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点亮和美乡村新生活,开启乡村旅游新征程!

目前,罗家山村结合乡村旅游正在注册“福枣”红枣商标,下一步通过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多渠道打造“福枣”牌红枣;“福荣宴”饺子已经在吕梁市辖各县区市市场铺货。利用已经注册的“福荣宴”白酒商标,继续经营白酒营销业务;通过农耕、民俗文化的特色传承,打造罗家山电商小镇,面向全国销售吕梁土特产;发展种养加一体的循环休闲农业。集休闲农业体验、乡村旅游观光为一体,通过建设共享农庄,农作物、家禽认养模式,吸引城里人到罗家山体验乡村生活,做到来客游的欢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同时扩展罗家山功能食品产业区规模,在饺子和枣餐粉项目的基础上,发展酒醋酿造产业及小杂粮精细拣选。(临新办)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