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党的人多了,都像你这样瞎吹胡编还了得?”
1950年国庆前夕,山西卢氏县副食品销售公司中,总经理正在当众批评一位中年销售员。
这位销售员本是优秀员工,今天却突然来找总经理,称自己曾在1934年救过红军,并要求补交16年党费和入党申请书。
但销售员却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自己,所以遭到了领导的批评和同事的嘲笑,甚至导致自己在特殊时期被扣上了“编造历史”的帽子,被活活逼疯。
这销售员真的是在“编造历史”吗?他又为何要冒着风险说这种话呢?
其实,与此同时,时任山西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的程子华,也在想尽办法寻找一位当年救过红二十五军3000将士的小货郎……
这位销售员名叫陈廷贤,1912年出生在山西晋城长阴村的一户穷苦人家中。
陈家人口众多,却穷的连吃饭都是难题,陈廷贤从小就懂得干些杂活,为家里补贴家用。
13岁时他就跟堂哥出去谋生,下井挖盐,又将一些杂货作掩护,挑着担子游走在晋、陕、豫结合处一带,偷偷贩卖私盐。
1934年12月4日,红二十五军3000余人一路长征,到达河南卢氏县暂时休整。
红二十五军此行的任务就是继续西进,进入“豫陕边界”建立新的根据地。
然而,就在他们西征的途中,蒋介石已经亲临武汉指挥,调集重兵,要将红二十五军围死。
此时,红二十五军在卢氏县的处境是这样的:
红军身后不远的奕川一带,是国民党“追剿第2支队”的数万兵力;
左侧,是号称“内乡王”的别庭芳的地盘;
右侧,是黄河天险,根本无路可过;
而在红二十五军前进的必经之路上,是19路军60师的上万精兵,他们提前来到五里川和朱阳关两处关隘,修筑了防御工事,准备以逸待劳。
如此严密的包围,蒋介石依然不放心,还在陇海线上准备了军列,随时可以增援。
蒋介石认为,红二十五军已经“插翅难逃”,将会全军覆没在卢氏群山之中。
此时的红二十五军,已经陷入绝境,很多战士已经有了绝望情绪,预备着拼死一搏。
红二十五军是支年轻的部队,战士们大多为红军烈士的后代,都是年龄在13——18岁的“儿童团”“娃娃兵”。
部队的干部也都很年轻,程子华、吴焕先、刘华清等人都是20多岁。
小战士们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有斗志,面对如此绝境,却无人退缩,而是在磨刀擦枪,要与敌人拼命。
军医院有7名女护士,她们已经写好了遗书,准备万一冲不出去,7个人就抱在一起跳崖而死。
就连轻重伤员们,也坚决要求负责断后,拼尽最后一丝力气……
但是,战士们虽然不怕死,军长程子华等干部却不能这样想,他们必须时刻保持冷静,既然硬拼不是办法,就要寻找小路冲出去。
就在这时,部队里发生了一件小事。
一个红军小战士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在一户没人的群众家吃了几个柿饼,并留下了银元。
可他不小心将整串柿饼都拽落在地,刚捡起来时,正好被一位老大娘看见。
大娘以为是来了土匪抢劫,立刻四处高喊,一时间引起了骚乱。
当时红二十五军处于极特殊时期,为了维护形象,取得民心,只好挥泪将这名战士处决。
这一切都被正好来到卢氏县的陈廷贤看在眼里,他确信这支部队是人民的军队,会让老百姓彻底翻身。
从那一刻起,他暗下决心,即便要冒很大的风险,也要帮红军脱困。
当天,陈廷贤就找到红二十五军的一个干部,说他知道一条小路,可以让红军脱离险境。
干部非常激动,直接报告了程子华。
程子华是山西运城人,跟陈廷贤是老乡,两人一聊天,感到格外亲切。
陈廷贤告诉程子华,他多年来四处卖货,得到过牧羊人指点,知道一条小路,虽然崎岖难走,却可以绕过五里川和朱阳关,直接进入陕西洛南。这条路知道的人极少,肯定不会有埋伏。
时间紧迫,红二十五军要是再耽搁,后面的追兵就围上来了。程子华与军干部紧急商议,最终决定跟着陈廷贤走。
为了迷惑敌人,程子华又派出手枪团,假装跑到朱阳关附近,跟当地百姓商量住宿的事,又贴标语,大造声势,让敌人误以为红二十五军要强攻朱阳关。
其实,12月5日一早,红二十五军主力就跟着陈廷贤出发了。
队伍由姬家岭进入香子坪,向“一线天”挺进,并连夜行军,到6日天亮时已经将敌人费力修建的防御工事置于身后,直奔铁索关。
8日,红二十五军在铁索关击溃民团,进入陕南境内,之后又消灭敌驻军42师的两个团,于9日成功在洛南县庾家河扎营。
经过陈廷贤指引,红二十五军终于冲出敌人包围圈,实现了在陕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
红二十五军干部们非常感谢陈廷贤,一一跟他握手致谢,军长程子华和政委吴焕先亲自写下证明,并盖上鲜红的大印,将纸条交给陈廷贤,郑重地跟他说:“陈廷贤同志,从今天起,你就是共产党的人了!这张纸条你保管好,待到革命成功,一定来找我们。”
分别总是不舍的,但陈廷贤还得赚钱养活父母和兄弟姐妹,实在无法跟部队走,只得洒泪而别。
蒋介石的“围剿计划”失败后,认为肯定有当地人带路,大为恼怒,下令追查。
幸亏陈廷贤独来独往,根本没人知道他,所以一直也没暴露。
陈廷贤不识字,不知道纸条上写的什么,但也知道是一份重要的证明,所以一直缝在衣服的夹层里保存。
1940年,陈廷贤回老家娶亲,后又带着妻子来到卢氏县定居,盖了两间土坯房。
盖房时,他暗中将纸条藏在了屋梁的夹缝上。不成想,卢氏县沦陷后,日军在村里烧杀抢掠,把老百姓的房子都烧了,纸条也化为了灰烬。
陈廷贤夫妻二人都不识字,也没敢给别人看过,所以字条上写的什么,只有程子华和吴焕先两人知道。
陈廷贤在战争期间艰难谋生,总算熬到了全中国解放,他也找到正式工作,在副食品公司当销售员。
陈廷贤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工作十分努力,多次被评为先进员工。
当时,大家都积极入党,陈廷贤自然也不甘落后,但他认为,自己在1934年就成了党的人,应该补交党费并补交一份入党申请书。
没想到,自己积极要求进步,却由于拿不出证据,而被人误会了。
公司的同事不相信他,认为他是想要借此入党,谁也看不起他。
等到了“十年”特殊时期,他又被扣上了“编造历史、别有用心”的帽子,一度给折腾疯了。
其实,就在程子华担任山西省委书记期间,曾6次发动人在山西寻找陈廷贤,但因为口音的原因,红二十五军的干部们都以为陈廷贤的名字为“陈廷献”,所以一直没有寻找到线索。
但程子华一直没放弃寻找,直到1985年时,军委编撰红二十五军军史,再次派人寻找陈廷贤的下落,终于在河南卢氏县找到!
可是就在军委派人来看望陈廷贤之后几天,这位被红二十五军战士们称作“布衣英雄”的恩人,就离开了人世。
他虽然神经失常多年,却却当年给红军带路的情景念念不忘,去世前口中不停地念叨着:“五里川、朱阳关……”
程子华、刘华清等人听说陈廷贤的遗孀还健在,赶紧托人予以照顾。
卢氏县委对陈廷贤的家庭非常重视,重新审查当年的冤案,终于为陈廷贤平反,将那些不实的“帽子”全部拿掉。
当县委看到英雄的小女儿没有工作时,也严格落实了英雄遗属政策,为其安排了工作。
这件事虽然历经坎坷,但最后的结局也有些许安慰,程子华这位“布衣英雄”虽然受了苦,但最后毕竟真相大白,没有让后人蒙受不白之冤。
而“布衣英雄”的后人,也该予以照顾,毕竟这是普通百姓对红军的鱼水情,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救红军脱离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