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长达五千年,要是说哪位皇帝能称得上“史上无双”,那绝对是对他至高无上的赞扬。在历史迷们票选出来的几位顶尖人物里,康熙帝的大名稳稳当当地占了一席之地。
但话说回来,以前有个意大利的传教士,名叫马国贤,他在康熙皇帝身边服务了十多年,担任的是“宫廷顾问”的角色。等他回到祖国后,写了一本书,书名叫《我在清朝宫廷的十二年》。他笔下描绘的康熙,说不定会打破大家对这位皇帝的固有印象哦!
【超长执政,最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在揭开康熙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前,咱们先聊聊为啥他能在好多人心里被封为“永远的帝王”。
首先得说说在位时长,这点就足以让他超越大部分帝王了。
从秦始皇把中国统一那会儿算起,一直到清朝最后一个皇上溥仪,这中间隔了两千多年。咱们要是拿两宋当个大概的分水岭,那么在两宋、辽、金、西夏、元、明、清这后面的一千年时间里,前前后后出现了90位皇上。这里面,能稳稳当当坐40年龙椅的,也就4个人。再看看两宋之前的那一千年,在位超过40年的皇上,更是少得可怜,就只有2位。
真的很让人惊叹,看看这6位掌权很久的皇帝,康熙那时候的社会生产水平简直了,比那个“贞观之治”还要厉害。
因此,就凭这一点来看,康熙绝对有能力被称作“历史上的顶尖帝王”。
【一个好皇帝,却不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
康熙八岁就当上了皇帝,一直到六十九岁去世,这五十多年里,他可真是厉害得很。他治国有方,显得特别有领导风范,打仗也一把好手,特别有本事。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上,他留下了非常耀眼的一笔。
少年康熙一当上老大没多久,就把鳌拜给摆平了,这事儿干得漂亮,让那些老臣子们再也不敢小看他。他这一出手,就显露出了自己的本事。
他果断地废除了三个割据势力,把吴三桂的造反给摆平了,把国家里的那个“大麻烦”给清除掉了。
他铁了心要把台湾收回,守住了国家的完整。
亲自带兵出征两次,把噶尔丹的叛乱给平息了,这让国家稳稳当当的。
中俄签署了《尼布楚条约》,确保了边界地带的安宁。
努力拼搏,面对困难不退缩,咬牙坚持,经过好多年的打拼,大清迎来了繁荣昌盛的时光。身为国家的老大,康熙的贡献那是没话说,关键得很。
但是,任凭一个人本事再强,终究力量有限。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非得靠一班能人不可。康熙深谙此理,所以他用人不问出处,大胆提拔有才能的人。
伍次友铁了心不当官,但康熙还是死活要留他。
姚启圣,原本是顺治帝下令永不启用的人物,但康熙帝却十分看重他。为了能让姚启圣出山,康熙特意翻出了顺治帝的圣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他还严词警告大臣们,以后谁也不许再提这件事,要是谁敢再嚼舌根,格杀勿论。
施琅同样是个归顺的将领,而李光地呢,也是经过好多次的劝说,最后才答应出来做官的。
多亏了那些出色的将领和忠诚的大臣,康熙才得以把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变成现实。
另一个亮点是他很看重汉人。毕竟,他们的政权是由满族建立的,康熙心里明白,如果没有汉人的鼎力相助,这个政权很难站稳脚跟,长久不了。
因此,他努力争取得到汉族人的认同和拥护。他特地安排皇子皇女与汉族人联姻,还趁着容妃回娘家探亲的机会,让她多和汉族人交流,这些举措都非常关键且恰当。
说实话,康熙确实是个好皇上,他对孝庄奶奶也特别孝顺。
但是,他对家庭的责任感真的挺欠缺,既没做好父亲的角色,也没尽到丈夫的本分。
【父子反目、父女成仇、夫妻决裂,这是康熙心中永远的痛。】
太子失了储君之位,被关进了大牢,老大的家也被翻了个底朝天。对权力的渴望,让亲人间的温情荡然无存。
康熙实在是没办法,只好点头让噶尔丹娶了他的宝贝女儿蓝齐儿。但没过多久,康熙又出手把噶尔丹给收拾了。这样一来,蓝齐儿就成了他们争权夺利里的倒霉蛋。不管怎么讲,她对老爸心里有气,那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容妃,她是康熙皇帝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但因为好几次不小心冲撞了皇上的面子,结果就被狠心地关进了宗人府。最后,她在里面受尽了委屈,心里充满怨恨地离开了人世。
康熙皇帝,封建王朝的老大,心里头最重要的就是那把至高无上的权力,别的都得靠边站,都得围着这个中心转。要是碰到啥挡道儿的,不管是啥玩意儿,只要威胁到他的权力和面子,他都会想办法给解决了,要么搬走,要么跨过去。
当他站在成功的巅峰,收获无数荣耀之时,夜深人静,孤灯相伴,内心那份深藏的苦涩不难体会。
人生路上总是充满遗憾,可能,这就是当上“一代霸主”所要付出的东西。
【康熙的另一面——荒唐】
在好多书和电视剧里头,康熙皇帝总是被描绘成那种整天忙着国家大事,心里只有国家的君主。但其实,他在风流韵事上也花了不少功夫,看看他有那么多的儿女,就能猜到几分了。
皇上想要传宗接代,这心情谁都能懂。但你看康熙大帝,一辈子竟然生了35个儿子,还有20个闺女!要是评评他的生育本事,那也称得上是历史上的“头号人物”了吧。
但是,别看皇上后宫美女众多,清宫里对皇上“临幸”的时间可是有严格规矩的,主要是怕皇上玩得太过,伤了身子。到了晚上皇上选了妃子后,就会有太监在门口盯着时间,一到半小时,就得进去告诉皇上和那位妃子:“时间差不多了。”
不过到了康熙当家做主那会儿,他来了个“独出心裁”的招儿:康熙琢磨出老祖宗的规矩只是讲宫里得守着那些条条框框,可宫外头就没那么多讲究了。于是,他动不动就溜出宫去,南来北往地巡查。更绝的是,他还张罗着盖了圆明园和避暑山庄,动不动就往外边跑,这样一来,老祖宗的规矩就被他巧妙地绕过去了。
在马国贤的著作里头,把康熙的一些离奇事儿写得明明白白。
马国贤,这家伙来自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年轻时是个游手好闲的家伙,整天在街头闲逛。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听到一位方济各会修士的传教演讲,突然间心血来潮,决定要出家当修士和神父。后来,罗马教廷掀起了一股去东方传教的热潮,马国贤就被派到了中国的清朝去工作。
在清朝皇宫的日子里,康熙皇帝特别看重马国贤。因为马国贤画画手艺好,而康熙自己也是个艺术迷,所以他们俩走得特别近。近到啥程度呢?马国贤甚至见过康熙光着身子躺在皇帝床上。这事儿可不简单,除了宫里的太监、宫女,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都很少有人能见到这样的场面。
康熙跟马国贤讲:“我把你视作自家人,就像亲近的亲戚一样看待。”
马国贤在康熙皇帝那儿,主要干的活儿就是绘图,就像是个“老早以前的画图师傅”,康熙瞅见啥喜欢的,就让他给画下来。比如说,康熙在热河造了个避暑的好地方,那景致美得没法说。康熙就让马国贤给这美景留个影儿,这样一来,马国贤就老跟着康熙往热河跑。
在这段时间里,马国贤有幸目睹了康熙在皇宫之外不一样的一面。
在避暑山庄里头,康熙身边常陪着的大多不是满族的姑娘,而是汉族的女子。
满族是个擅长骑马的民族,他们那儿的女性不用像汉人女性那样缠足。汉人里头,大家都觉得“三寸金莲”的脚型特别美,这就导致好多女孩子从小就被裹脚,这种畸形的审美观念让她们一辈子都得受这份罪。
不过,康熙好像对小脚女子特别感兴趣,而且乐在其中,爱拿这事儿跟她们开玩笑。
有一次,康熙吩咐太监们搞来一些“假蛇”、几个“橡皮蛤蟆”,还有其他一些看起来挺吓人的玩意儿,不过都是假的,但做得跟真的一样,特别逼真。
康熙瞅准妃子们聚一堆的时候,吩咐太监把假的蛇啊、癞蛤蟆啥的往人群里扔。那些妃子们猛地一下吓得魂都没了,小脚一颠一颠地到处乱跑。康熙呢,坐在高高的地方,咧着嘴大笑,乐呵她们那搞笑的样子。
在马国贤写的书里,有这么一个情节,讲的是康熙用女人的小脚来逗自己开心。
有一天早上,康熙跟妃子们说,他馋山上的那些果子了,想让她们去摘回来。这可给妃子们出了难题,她们得扭着小脚一步步往山上爬。康熙还一个劲儿地催她们快点,急得妃子们有的连摔了好几个跟头。可康熙呢,就坐在那儿不远的地方,一边用手指着她们,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那么,咱们得琢磨琢磨,马国贤写的东西到底靠不靠谱呢?
首先,马国贤这人,品行肯定不错,要不然康熙也不会器重他这么多年。所以说,他瞎编乱造的可能性挺小的。再说了,诋毁康熙对他也没啥好处。
再者,马国贤在中国待的那十三年里,清朝政府对他可算是挺不错的,从来没给他啥大不了的惩罚。并且啊,当他打算回意大利去的时候,雍正皇帝还慷慨地赠了他好多礼物。
之前咱们聊过,康熙和马国贤关系铁,所以马国贤不光是听说,还亲眼撞见了不少康熙年间的不为人知的事儿。这样一来,他写的那些东西,说不定比那些刻意修饰过的《起居录》和我们本朝的《实录》还要真实可信呢。
【结语】
说实话,马国贤那本书里描述的康熙,已经是个老头子了。老康熙那时候确实有点懒政,搞得国家官场有点乱,官员们也不太靠谱。而且,他在选继承人这事儿上,也是磨磨唧唧的,拿不定主意,结果就闹出了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九个儿子抢皇位”的大事儿。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千古一帝”这个称号,不是说哪个皇帝一辈子没犯过错,而是把历史上的那些皇上,根据他们的成绩、付出、在位时间,还有做的好事坏事等等,放在一起比较后,挑出来的最棒的帝王。
康熙老爷子晚年时确实有点儿懒政,有时候还做出些离谱事儿,对家人也不够上心,既不算是个好爸爸,也不算是个好老公。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看他一辈子管理国家的那些功绩,说一声“史上最强皇帝”那是一点都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