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的炮兵司令周玳曾说:“我们跟随阎锡山较久的人,都摸透了他的脾气。他是‘钱鬼子’出身,算盘打得最精,总要把敌我双方的力量,放在戥子上称了又称,只有在自己的力量大大超过敌人的时候,他才会明白表示态度;不然,他照例是八面玲珑,决不贸然得罪人的。”
阎锡山再精明,算盘打得再好,在时代大势面前还是一败涂地。1949年12月9日,自知回天乏术的阎锡山去了台湾,开始了在台湾的最后10年生活。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来到台湾的阎锡山再也没了之前的威风,很快彻底告别了政坛。
正所谓无官一身轻,告别官场后,阎锡山带着几名贴身侍卫搬到了台北市郊阳明山附近的菁山。当时的菁山非常落后,原是日据时代没有坚持的一处农场,这里既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距离最近的马路都要步行半个小时。
侍卫们实在看不去了,都建议阎锡山选择一处交通便利之处居住,可阎锡山坚持己见。没有房屋,就自己修建,刚开始是茅草屋,后来改为砖石房屋;没有自来水,就挖水井;没有蔬菜,就自己开辟菜园
阎锡山在日记中对最初的生活环境做了描述,“其地为废耕之茶园,杂草及胸,道路坎坷,无电灯电话,饮用山泉,距山仔后公路步行三十分钟,建筑茅屋,从事著述,人以‘菁山草芦’名之。”远离闹市,加上离开了政坛,来访客人更是寥寥无几。
阎锡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著书上面,为此留下近百万的文字。晚年的阎锡山坚持“世界大同”的宇宙观,他认为“一个人在为人处世,都需要发于仁,归于中。发心是仁,但仁心要合于中道,不可偏斜。心中有仁爱,不要有什么偏向不要脱离。仁慈善良的心,落脚点要变为一个世人所共同接受,服务大众的一个公正公平的格局,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也许早已看淡了一切,阎锡山对生活要求也很低,一日三餐以馒头青菜为主,偶尔加个鸡蛋补充营养。其实阎锡山去台湾时,带了足够的黄金,完全可以过着比较奢华的生活,可他没有因此挥霍无度。
也许是过于思念家乡,他后来把房屋修建成山西窑洞的模样,命名“种能洞”。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北病死,终年78岁。早在去世前很久,阎锡山就已经留下遗言,共有七句话:
一、丧事宜俭不宜奢;二、来宾送来的挽联可收,但不得收挽幛;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四、死后早日出殡不作久停;五、不要过于悲痛放声大哭;六、墓碑上刻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的《补心灵》一遍。
阎锡山去世后,就葬在距离故居不远处的山坡上。值得一提的是,阎锡山去世后他的侍卫都下山自谋生路,唯独张日明自愿留下守墓。如今张日明老人已经是近90岁的老人了,他说只要身体状态可以,每周都会来墓地前看看,就是自己去世了,也会让孩子继续来守墓。
参考资料:《阎锡山在台湾的最后十年》
阎锡山有五个儿子,长子和三子早夭,次子阎志宽也在二十岁时意外离世,留有一个妻子赵秀金;四子阎志敏是IBM的工程师,一直在美国居住,并死在了那里;阎志惠是阎锡山的第五子。
阎志惠跟阎锡山逃往台湾后不久,就去了日本经商,因为他二嫂赵金秀就在日本居住。阎志惠从小受到二嫂赵秀金照顾颇多,所以跟她很亲近,结果谁知道没几年,阎志惠却爱上了赵秀金,还跟她结了婚。
后来阎志惠夫妻俩又移民美国,在那里开过出租车,卖过保险,过得很是艰苦,1960年阎锡山去世时,阎志惠因为没钱买飞机票,遗憾未能赶去台湾,送父亲最后一程。
九十年代时,阎志惠曾孤身回过一次山西,他小时候居住过宅院,此时已经被改为阎锡山故居。阎志惠站在曾经的老家门口,默默地掏钱买了一张门票,进去转了一圈,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2011年3月25日,阎志惠在美国加州病逝,享年83岁。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