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明故城开城和关城仪式,为什么开门敲钟,关门击鼓?

晶林看旅游 2024-10-11 16:07:43

去过曲阜,一定去过三孔,去过三孔不一定看过曲阜明故城的大气磅礴的开城和关城仪式。

三孔景区的大型传统文化展演“晨钟暮鼓”开城和关城门仪式,很多游客都给错过了,殊不知这才是天下第一庙和天下第一家叙事的完整体验。

看过“晨钟暮鼓”开城、关城仪式的,你是否注意了,开城仪式上是敲的钟,而关门仪式却是鼓,你知道为什么吗?

咱们先来看看晨钟开城仪式

“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初到三孔,伴着朝阳的光辉,在厚重的吉时晨钟声中,乐舞迎宾,在礼赞官悠扬的邀约声下,厚重的万仞宫墙红色的大门缓缓打开,犹如穿越到了西周,盛世华章开启。

晨钟开城仪式分三个篇章:吉时晨钟、乐舞迎宾和嘉宾入城;其中乐舞用籥(yuè)羽、宫灯、书简等道具,表演佾(yì)舞、迎宾舞、水袖舞、书简舞等舞蹈,融合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庄严隆重,气势恢宏。

再看看暮鼓关城门仪式

下午五点,曲阜明故城万仞宫墙城门前会准时举行暮鼓关城门仪式。

礼赞官、武士、仪仗等,鼓响十二声,司礼官宣布关闭城门,武士、官员、仪仗退回城内,大门徐徐关闭。一天的喧哗徐徐落下了帷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晨钟”和“暮鼓”呢?

陆游诗曰:“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

唐·李咸诗曰:“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我们都知道,古代没有手表,先祖为了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以圭(guī)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

鼓声传播的距离有限,远了听不到,特别是后来有了城池,为了让全城的人都能听到,南齐的第二个皇帝齐武帝萧赜(zé)想了一个高招,便在景阳楼内悬挂了一个巨大的铜钟,平时报时就开始敲钟了,而到了晚上,城市安静了下来,鼓声也能传播的更远了一些,这时再用击鼓报时。

我们都知道,钟越大声音传播的越远,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铜钟铸的越来越大,站的越高,声音传播的也是越远,所以钟楼和鼓楼一般都是城市或建筑群中最高的。

古代的战争中,鼓为壮音,催人振奋,出征打仗则是战鼓擂起,士气高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击鼓鸣金”,进击擂鼓,收兵则鸣金。出征击鼓在先秦时就已有之,汉代的时候有“击鼓迎晨”之说,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是晨鼓暮钟,而不是晨钟暮鼓。

汉蔡邕撰《独断》中有载:

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

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

古代城市为了防止强盗或野兽等,管理来往人众,早上开成门,晚上要关城门,在城楼响起钟声鼓声,既可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历朝历代对于城门的关闭与开启都有规定,敲钟击鼓,城楼报时就成了标配。

唐代的时候已经开始了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写《李娃传》提到:“久之日暮,鼓声四起。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这就是古代城市的夜禁,这时候你再在外面溜达,巡查的士兵会把你抓进牢房的。

至于后来我们常常把“晨钟暮鼓”用在佛教寺庙中僧人的早晚敲钟击鼓,其实这与城市敲钟开门,击鼓关门还是有些差异的,城门的钟鼓有法令的象征,寺庙的钟鼓仅仅是计时或提醒而已!

时至今日,我们再看三孔的晨钟暮鼓,唯有感觉到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厚重,“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从开城、闭城仪式中,可窥一斑!

0 阅读:0

晶林看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