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在制造“张灵甫神话”?

文史流芳轩 2025-01-11 16:31:59

在很多喜欢听故事的人心中,张灵甫这个名字挺响亮,常跟“抗日大英雄”“顶尖猛将”“国家忠诚战士”这些称号连在一起。但实际上,真正的张灵甫跟这些名声可不太一样。

他到底指挥得咋样,军事上有没有两把刷子?

“遗书”和“自杀”这事儿是真的吗?

究竟是谁在编造“张灵甫的传说”?

【一、战场表现,一个优秀的团长】

张灵甫黄埔四期一毕业,就加入了国民党军第1师,最开始只是个小见习排长,但他凭本事一路升到了团长。可后来,他听了别人的话,冲动之下杀了老婆,这事儿闹得满城风雨,大家都特别生气。蒋介石呢,为了顾全大局,就随便找了个理由,把他给撤了职,说是要查办。但等全面抗战一开始,蒋介石又说“国家现在正缺人呢”,就又让他回来当兵了,还让他换了个名字。

张灵甫从牢里出来后,就加入了王耀武当师长的74军51师,这个师是胡宗南系统的。他一开始只是师部的一个上校助手,但之后一路升迁,做过305团的团长,153旅的副旅长和旅长,还代理过58师的师长,最后真的当上了师长。等抗日战争快结束的时候,他已经升到了74军的副军长,同时还兼着58师的师长。在这期间,他参与了好多大战,比如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还有湘西会战。

可以肯定地说,张灵甫在战场上的表现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出色的团长。

1935年1月份,广昭战役那会儿,徐向前带着红四方面军,一口气冲破了国民党军第1师第1旅的好几道防线。这一下子,旅长丁德隆心里就没底了,琢磨着要不干脆撤走算了。不过呢,当时在这个旅里当第1团团长的张灵甫,他可不这么想。他觉得红军不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打运动战了,反而去一个一个地硬攻,这肯定坚持不了多久。所以,他使劲劝丁德隆,说咱们还是得守住阵地。

之后,战争的情况真的就像张灵甫预想的那样,他也因此一战变得非常有名。当他重新以305团团长的身份出现时,张灵甫带领手下跟日本人打仗打得特别勇猛,取得的战绩也相当不错。

然而,当张灵甫的职位攀升到旅长、师长之后,他在战场上的风采就不再像当团长那会儿那么夺目了。

74军在国民党军队里算是新晋的明星,上高会战一战成名。那次战斗,李天霞带着51师在高安拼死战斗,立下了头功。余程万则指挥57师,成功阻挡了日军的第34师团,也是战功赫赫。相比之下,张灵甫带领的58师表现就没那么出色了,甚至还比不上川军的杂牌军26师。

得说清楚,1945年2月那会儿,张灵甫还没进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他是74军的副军长,同时还管着58师,但说实话,他就只能调动58师的人马。后来,他6月份学成回到74军,虽然还是副军长,但就是个空头衔,58师也不归他管了。所以,湘西会战那会儿,他其实没发挥啥大作用。

简单来说,张灵甫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真正指挥过的也就只是师一级的队伍。

【二、“名将”升迁,并非靠战功】

74军在抗战开始后才成立,后来成为了一支名声响当当的抗日队伍,这主要得归功于王耀武。在他的带领下,74军一步步成长,最终成为了大家都知道的抗日英雄部队。

抗战结束那会儿,国民党军队的架构已经壮大到不得了,有5个指挥中心、12大战区、4路大军、38个集团军、整整120个军,还有355个师外加19个旅呢。张灵甫吧,打鬼子确实有功,但在74军里头,他得往后稍稍,排在王耀武、李天霞、余程万这些大佬后面。要说在74军的师长级别里进前十,那都是有点儿悬的,就更别提挤进“十大抗日猛将”那个圈子了。

王耀武推荐张灵甫接替施中诚成为74军军长,主要是因为他想继续稳稳掌控这支亲信部队。他觉得,比起资历更深、战功更显赫的李天霞,张灵甫更听他的话,更容易驾驭。

实际上,张灵甫在军级指挥的位置上,表现得并不出色。

整编74师头一回攻打涟水时,那简直是顺风顺水,占尽了便宜。但问题就出在张灵甫身上,他没能把战场上的情况摸透,特别是那个关键的高地妙通塔,没守住。结果,王必成带着他的华中6师,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大问题,立马抓住机会猛攻,把原本趾高气扬的74师打了个落花流水,直接在涟水城下栽了大跟头。

得好好说说,张灵甫打进山东后,他不仅不管那些帮着74师打仗的还乡团,让他们用特别狠毒的手段对付解放区的老百姓,还纵容手下干“三光”那种缺德事。说他是“杀害了许多无辜百姓的凶手”,这话真的一点儿都不冤枉他。

张灵甫的队伍干的那些坏事,连跟着军队跑的中央社记者翁鲜豪都直摇头,他直接跟张灵甫说:“你为了咱们党国的面子,还有快点让地方上平静下来,得管管你的手下啊。” 可张灵甫听了,却是一点也不在乎,反而笑话起翁鲜豪来:“他们不就是分了点田,抄了几个家嘛,人家心里有气,发泄一下也正常啊!这有啥好大惊小怪的?你们这些记者,真是太天真了!”

【三、争功夺权,摆脱李天霞指挥】

国共两边打完仗后的总结都说得很清楚,张灵甫在孟良崮那场大战里,指挥上出了一大堆没法原谅的错。

【注:前些年有人用拼凑、剪接的所谓“证据”,妄图用“生花妙笔”推翻历史定论。限于篇幅,本文只能简单复盘孟良崮战役中与张灵甫指挥相关部分,以正视听。】

1947年2月份,莱芜战役打完后,国民党那边开始反思,然后派了汤恩伯的第1兵团、王敬久的第2兵团、欧震的第3兵团,一共24个整编师(军),也就是60个旅,大概45万人,一块儿往我们鲁中根据地冲,想逼着我们华东野战军跟他们决战。这里面,整编74师是第1兵团的主力部队,但奇怪的是,汤恩伯却让整编83师的师长李天霞来当第1纵队的司令,让他同时管着整编74师和整编25师。

张灵甫和李天霞之间,早年间因为74军军长的位置就结下了梁子,现在更是看不惯李天霞压自己一头。国民党军完成了“第一期鲁中作战”的任务,把临沂、费县、太平邑、泗水、曲阜这些地方的公路都给连上了,还摸清了华野总部在坦埠的底。这时候,张灵甫就主动去找汤恩伯出主意,说“新四军那些人不擅长硬碰硬,阵地战更不行”,咱们要是“一股脑儿往前冲”,直接就能冲进“共军的老窝”。

张灵甫想抢头功,他觉得华野在坦埠那边也就两三个纵队,根本打不过整编74师。要是周边的友军能快点跟上,把侧翼守好了,那坦埠三天之内就能拿下。

汤恩伯觉得张灵甫的主意不错,就在国民党进攻山东的总头儿顾祝同面前,使劲儿推荐让张灵甫的整编74师去打头阵。顾祝同点头后,第1兵团在5月10日就下了命令,全军出动。这次,整编74师和整编25师是主力部队,归第4纵队的黄百韬司令管。他们一部分人会守着孟良崮和北桃墟,大部分人会在第二天攻打三角山、水塘崮、杨家寨、黄鹿寨、黄斗顶山和凤凰山这些地方。到12号,他们得拿下坦埠,还得守住。

张灵甫总算是如愿以偿,不再受李天霞的调遣了。

因为从74师驻扎的垛庄到坦埠之间,根本没有一条正经公路,所以张灵甫先是把师里的105毫米榴弹炮营和那些一起打仗的坦克部队送回临沂,接着他就让手下的人马赶紧动手,大规模地修建临时军道。

黄百韬一看这情形,惊讶得不行,觉得这就是明摆着告诉人家我们要进攻。可张灵甫却毫不在意,摆摆手说:“咱这边车啊马啊的多得很,去北边全是山路,不修路根本走不了。就算解放军知道了又怎样,咱就是冲着他们去的,有啥好怕的?”

5月11日一大早,整编74师把大部分的弹药和物资都留在了垛庄,只派了一个千多人的辎重团守在那里,这个团战斗力不强。其他的三个整编旅,加起来有六个步兵团,全都去攻打坦埠了。不过,因为安排得不太好,11号上午只有151团和152团过了汶河,剩下的四个团,实际上是到了12号才开始真正进攻的。

一开始,74师的全体人员对这次任务都挺有信心。后来,从被抓住的士兵那里了解到,他们的师长张灵甫放话了:“谁要是冲在最前头,谁能抓到陈毅、粟裕,那士兵就能直接变成排长,排长就能升营长,连长就能当团长。”

【四、“掩护华野总部撤退及搬运物资”?】

说白了,进了解放区,国民党军因为不得人心,跟瞎了聋了似的,对华野的行动完全摸不清。虽然5月10号前,华野想尽办法想打乱敌人的密集队形,但都没成功,部队的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小。不过,华野还是听中央军委的,咬着牙继续等机会。到了5月10号晚上,华野发现张淦纵队的两个桂军师(军)跑到沂水南边去了,这俩部队在敌军里头位置偏,还孤立无援,粟裕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决定集中兵力,在沂水把这股敌人给干掉。

5月11号夜里,沂水那边的战斗指令发出去以后,华野军队意外地拿到了汤恩伯第一兵团5月10号发的作战计划全部内容。不少人觉得,这事儿得归功于郭汝瑰。不过说实话,在内部作战的华野,情报路子可不少。

5月10号,汤恩伯发了个新作战命令,但这事儿拖到12号才在南京的官邸报纸上露了面,郭汝瑰这时候才看到。郭汝瑰的情报线是直接归党中央管的。他拿到情报后,就立马找他的单线联系人任廉儒,用电台给在陕北山沟里打仗的党中央发过去,然后党中央再把这个情报传给华野,这一来二去的,时间可不少花。不过说来也巧,华野其实早在11号晚上就拿到了敌人这次进攻的完整情报。那时候,华野9纵25师的侦察兵逮住了整编74师51旅的通信兵,还搜到了他们的进攻计划和兵力部署文件。

到11号晚上,74师那边的情况不算太显眼。但粟裕琢磨着,要是还照着以前的计划,去打敌人进攻队形边上的桂系第7军和48师,就算赢了,对国民党中央军也起不了啥大震动,挡不住他们的攻势。可要是能把74师给灭了,那不管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民心士气上,好处都是没法比的。

粟裕琢磨了好几个钟头,到了12号一大早,他决定要调整战术,专攻整编74师,集中所有兵力,把张灵甫的队伍从敌人扎堆的进攻阵型里挑出来,一举消灭。这个新点子得到了陈毅的全力点赞。紧接着,12号上午,相关的打仗指令就发了下去,华野的各个纵队本来就在移动中,接到命令后,立马调整了前进的方向。

12号那天,整编74师在往坦埠那边进攻的路上,发现自家的通信兵不见了,但他们并没太当回事。路上,他们还抓了几个解放军战士,从这些战士口中得知,坦埠周围大概30公里的地方,华野部队集结了差不多20万人。可这个消息,张灵甫压根没放心上。一来呢,他觉得下面的士兵不可能知道这么多内情;二来,他觉得华野一贯的打法是攻击那些分散在边上的敌人,绝对不敢直接冲着他们的中心来。

13号那天,华野9纵在前面死死拦住敌人,给咱们其他部队争取时间,他们跟整编74师一座山头接着一座山头地抢,丢了就马上再抢回来。张灵甫看到华野这次跟以前不一样,拼死抵抗,他就觉得这是为了掩护华野总部撤退和搬东西。可整编74师左右的整编25师和整编83师,都没他们动作快,这样一来,整编74师就比前一天更显眼了。

刘斐和郭汝瑰身在南京,对陈毅、粟裕的作战计划一无所知。他俩彼此不清楚对方的真实底细,为了长久隐藏身份,就一块儿跟蒋介石提议,说“不如让第1兵团集合力量去攻打莒城和沂水,别让整编74师自己冲得太前”。但这主意被顾祝同硬是给否了。他觉得得先把坦埠打下来,然后再去收拾沂水。蒋介石呢,也是这么想的,跟顾祝同一个看法。

但是,顾祝同虽然主张先打坦埠,但他也察觉到整编74师现在的处境有点悬。所以他给张灵甫发电报说:“咱们国家的军队打仗,讲究的是紧密配合,加强联系,稳当点来,一步一步往前推,这是蒋委员长早就定好的策略。我现在以陆军总司令的身份,正式命令你师先别往前冲了,回头往汤恩伯司令那边靠一靠,必须照做,不然就得按军法来办。”

【五、如此判断能力,怎堪“名将”之冠?】

张灵甫看了电报,脸一下子就拉长了,气呼呼地嘀咕:“真是的!这胆小如鼠的家伙,连跟陈毅、粟裕过招的勇气都没有,难道我张某就怕了吗?胡说八道!这回我偏不听你的,等我打赢了这场仗,再好好跟你算算账。我就想不通了,上头怎么会让这么个胆小怕事的笨蛋当头儿。照这样下去,咱们国军的地盘,不被共产党抢去,也得被这些家伙给败光了。”

13号下午,张灵甫没咋跟两边的友军联系上,也压根没觉得自己这边会有大麻烦。他就看出来,对面华野的反击力度突然变得特别大,感觉旁边的队伍都不太给力,好像所有的压力都跑到自己这儿来了。于是,他一边给汤恩伯发电报,抱怨个不停,让他赶紧催催黄百韬和李天霞,让他们赶紧跟上自己的节奏;另一边呢,他也怕晚上被偷袭,就让部队稍微往后撤了撤,先稳住阵脚。

74师开始撤退大概两个多小时之后,华野1纵才动手,从敌人的左后方插了进去。所以说,张灵甫那种“一眼就看穿了华野想包围他们,然后立马下令撤退”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这也就是为啥在山上走的74师,会把在山脚下往深处穿插的华野1纵,误认为是整编25师,连联络信号都没发一个。因为一直到13号晚上,张灵甫这个自负的家伙,还没搞明白华野到底想干啥呢。

这样的战场形势分析水平,哪里担得起“名将”的名头呢?

14号一大早,74师还是照着原来的计划往坦埠那边冲。大概上午十点多,张灵甫才发现华野的部队正在往他们两边包抄,于是赶紧让全军撤退。按理说,这时候张灵甫应该感觉到自己快被包围了,那撤退的时候他就该多留个心眼,在两边安排些厉害的掩护部队,全军轮换着掩护,一步步慢慢撤,这样不管啥时候停下来,都能立马建起个差不多的防线,手里也得留点防御的余地。

不过,张灵甫却让51旅、58旅、57旅按这个顺序,顺着临时修的军路排成了一长串撤退。以前国民党军的好多次败仗都证明了,这种队形一旦被我们从旁边攻打,肯定会被切成好几段,各段都顾不上彼此,最后一个个被打败。但张灵甫似乎没从这里面学到什么。

【六、“当代马谡”,不算委屈他】

14号中午那会儿,74师的主力前锋离垛庄就差不到7公里了。华野1纵独立师1团的团长王诚汉,一看形势,觉得抢在敌人前面占领垛庄挺难的,就决定不硬冲了。他马上和3团联系上,一块儿在原地拉开架势,准备拦住74师的后路,不让他们撤退。

张灵甫压根儿没想到后路会让人给堵了,所以,他赶紧安排一个团去守住孟良崮,其他的主力部队则在山脚下候着。同时,他还把下属们都叫来一起商量对策。

这时候,张灵甫本该立马拿起电台,给守在垛庄的辎重团团长黄政发个信儿。这样一来,他就能立马搞清楚,垛庄那边其实没啥“敌人”动静。接着,他也能琢磨出来,挡在前面的那股子“阻击的敌人”,兵力其实不咋地。

考虑到74师已经打了3天仗,带出来的粮食和弹药都差不多用完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集合兵力,冲破华野独立师的防线,跑到离那儿不到7公里的垛庄去补给,然后再退到临蒙公路上,跟其他国民党军队汇合。要是这样做了,华野就拿74师没办法了;还有个中等办法,就是因为不知道华野这次战斗到底想干嘛,为了安全起见,张灵甫可以带着部队往天马山方向冲,快点跟几公里外的25师会合。

不过,张灵甫在一堆手下的纷纷议论里,最后听了副参谋长李运良的提议:“咱们师虽然被共军给围了,但队伍还是整整齐齐的,一点没伤筋动骨,完全有能力和共军干一架。我觉得咱们可以占领孟良崮还有边上的山头,占个高地,把共军引过来打,再加上外面的大军团一起上,里应外合,肯定能把共军在孟良崮给收拾了。”

有报道说,张灵甫一开始跑到孟良崮,其实就是想稳住局面,看看形势怎么发展,他原本并没打算搞什么“中心开花”的战术。是汤恩伯在14号晚上9点给他发了电报,让他这么做的。到了那天晚上12点左右,他又从逃回来的辎重团团长黄政那儿听说,垛庄在14号晚上已经被攻占了。这时候,他才真正下了决心,要实施“中心开花”的战术。

不过,那种说法根本讲不通张灵甫为啥会让全军去孟良崮,还同时让那些带不上山的重家伙都给砸了。这简直就是豁出去了,哪儿看得出他还在那儿“等着瞧”呢?再说了,他听了李运良的建议要上山之前,也没跟汤恩伯说一声。等全军都上了山,张灵甫立马就跳过一层层领导,直接给蒋介石发电报,说“校长啊,你得赶紧让各部队靠拢过来,一块儿把华野的主力给灭了”。汤恩伯14号晚上9点发来的电报,其实就是承认了张灵甫自个儿做主造成的这个结果,没别的。

真没想到,孟良崮山脚下明明有村庄、有水,可张灵甫却一概不管,就连山口也没安排人防守,直接带着两万多名士兵跑到光秃秃的山顶上去,靠着地势防守。国民党那边的战役总结里,也把这个当成了个大失误,所以说张灵甫是“现代版的马谡”,还真没冤枉他。

【七、奇怪的“遗书”,谁在“造神”?】

说实话,华野打孟良崮那会儿真不容易,损失不小。但这可不是因为张灵甫指挥有多牛,主要是74师占着高地,人多势众。咱们进攻的部队呢,就那么几条路可走,还都是光秃秃的,没啥掩护,人数也不够多,只能往上冲。所以,15号那天,战斗打得特别费劲。

不过,华野特纵炮兵部队一到场,情况立马就不一样了。那些被炮弹炸飞的石头碎片,杀伤力可大了去了,整编74师的士兵们光溜溜地待在山顶上,根本没法挖掩体,而且已经两天没喝水了,结果伤亡人数嗖嗖往上涨,士气也一落千丈。

打到了16号中午,74师的那些中高层军官一看,里面吃的喝的、子弹炮火都没了,外面连个帮忙的影子都见不着,心里都明白这仗是打不下去了。他们就凑一块儿,唉声叹气,都后悔地说:“早知道就不来孟良崮这地儿了。”这时候,张灵甫一点儿也不像个领头人,他拿拐杖敲着地,说:“上孟良崮,那是李副参谋长出的主意!”李运良一听这话,立马就反驳了:“师长,这话可不对!咱们都快没命了,但人死了,理得清。上孟良崮是我提的,但最后拍板的还是您啊。您不是说要当孟良崮的‘中心’,来个中心开花吗?”

张灵甫心里知道自己不对,就开始对着李运良大骂,说他“没爹没娘教的”,说着就掏出手枪,朝他开枪。好在李运良反应快,一下子躲开了,然后飞快地往洞口跑,他躺在死人堆里装死,一直等到被俘虏的时候,才敢站起来。

16号下午2点,74师快被打垮了,张灵甫赶紧给蒋介石发了封诀别电报。电报里头,他不但大骂其他部队不肯帮忙,还说要让那些在指挥部的团长以上的军官一起自杀,算是报答蒋介石对他们的栽培。

这通电报,后来成了国民党搞“神化运动”的关键证据。之后,国民党又亮出了一份东西,说是被华东野战军放回去的重编74师俘虏军官带出来的,是张灵甫给他老婆写的遗书。那信里头,全都是他对国民党坏政府忠心耿耿的话。

但有人当时就质疑说:“哪有自杀还弄得人尽皆知的,大声嚷嚷的?戴之奇、杨干才他们自杀,都是干脆利落给自己一枪解决,哪像张灵甫那样,喊得震天响,好像生怕南京的大领导听不见似的!”

说到那封字迹飘逸得像龙飞凤舞一样的遗书,真是挺让人琢磨不透——都断了水两天了,张灵甫他为啥不用钢笔来写遗书呢?偏偏要那么折腾,去找水研墨,再一笔一划地去写,这不是多此一举嘛?

74师被打败后,孟良崮那块地方突然下起了大雨,不管是打胜仗的华野战士,还是被抓住的74师士兵,全都湿透了,跟落汤鸡似的。但奇怪的是,那封用毛笔写的遗书,居然一点没湿,也没沾到墨水。更让人想不透的是,张灵甫这个北京大学没读完的人,居然在信里把自己老婆的名字给写错了。

说白了,张灵甫发了那封电报没多久,华野6纵的特务团就直接冲到了整编74师的指挥部大门口。这时候,副师长蔡仁杰和58旅的旅长卢醒,两个人手里拿着老婆孩子的照片,面对面地哭了起来,这摆明了就是他们压根儿不想为蒋家王朝去送死啊。

【八、杜撰出的“自杀”,哪里“忠贞”?】

张灵甫、蔡仁杰、卢醒,还有整编57旅的团长周安义这些中高级将领,说到底,都是让华野给打死的。

关于张灵甫死因的美化文章里,有两种不同的讲法。一种说法是他让卫兵朝自己后脑勺开枪,另一种则是他自己用枪自杀。但如果张灵甫真的像那份遗电里写的那样,“愿意为党国献身”,那他干嘛还要让卫兵来杀自己呢?

再说,华野那边对张灵甫做的尸检结果显示,他是被冲锋枪的子弹从左后脑勺打进去,然后从右下巴穿出来的。张灵甫个子高,要想形成这样的伤口,他得跪着才行。可他的卫兵哪有胆子让他这位师长跪下挨枪子儿呢?还有人说“张灵甫是拿自己的手枪对着右下巴开的枪”,但他那手枪是左轮,射程太短,子弹没法在脑袋里翻个跟头,再把左后脑勺给炸开。

其实,根据当年华野的内部调查结果,张灵甫是在投降后被6纵特务团的副团长何凤山杀掉的,何凤山对他可是恨得牙痒痒。1947年5月30日,陈、粟给中央军委发了电报,说:“74师的师长张灵甫,在16日下午2点那场战斗中,被我们6纵特务团的副团长何凤山当场给打死了。”

陈毅一听说张灵甫死了,立马就吩咐要好好给他下葬。到了5月18号,华野6纵的人买了副好棺材,给张灵甫换了身新衣服,还把他脸给擦得干干净净的。之后,在6纵副司令皮定均和政治部副主任谢胜坤的主持下,把他的棺材葬在了沂水一个名叫野猪旺的小村子边上的山岗里。

6纵不仅给张灵甫的坟头竖了块碑,好让他的家人以后能找得到,还特许被抓住的74师那些士兵来给他们的老长官送行。这事儿跟国民党那边干的那些事儿比起来,真是差太多了。他们可是连彭德怀、徐海东等人的祖坟都刨了,连抗日名将罗炳辉的墓都不放过,挖出来遗体还侮辱,真是天壤之别。

说到为啥华野要给张灵甫办个风光大葬,皮定均将军在葬礼上讲得明明白白:“张灵甫这家伙虽然跟咱老百姓不对付,但在打鬼子那会儿,他还真出了不少力,咱们得给他点面子。”等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也是讲道理的,功劳归功劳,过错归过错,给张灵甫的家里人发了抗日纪念章,算是认可了他抗日那会儿的贡献。

不过,这并不代表张灵甫就不该受到惩处。

解放那会儿,国民党突然不顾《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攻击,咱们的人民军队为了自卫,不得不迎战。张灵甫这家伙,带兵攻打解放区时,干的坏事多得数不清。所以,有人想去淞沪、南京、上高这些地方,怀念他以前抗日时的功劳,这心情能理解。但是,跑到他犯下大堆罪行的山东解放区中心,建什么“纪念馆”,还装作看不见历史去美化他,这就等于是在说人民解放战争不正义了。这事儿,心地好的人可得多个心眼,得多提防着点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