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午,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会议安排9名政协委员作现场发言,聚焦医疗健康议题建言献策。针对中心城区医院交通拥堵难题,有委员建议优化医院停车位供给,建设多层立体停车场、立体机械停车库,提高车位容量。
广州市政协委员景国胜:
科学利用医院内外空间破解拥堵难题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景国胜代表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台盟广州市委会作大会发言,提出《关于优化中心城区医院周边交通管理的建议》。

他调研发现,由于中心城区医院用地面积有限,建设年代较早导致配建停车泊位不足,缺乏合理的上落客空间、停车指引以及医院停车场与周边经营性停车场收费倒挂等原因,中心城区医院道路高峰时段普遍存在拥堵情况,不仅对就医群众和周边居民带来不便,更对广州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滞。
景国胜建议,对内,优化医院停车位供给,建设多层立体停车场、立体机械停车库等设备,提高车位容量;优化院内停车管理及交通流线;鼓励医院采取补贴医务人员车辆外移、预约分流停车,提高医院停车场开放使用率。对外,加强医院周边交通规划,针对就诊患者人群出行特点,科学设置候车点,利用院前公共空间建设港湾式临时上下车区域;设置清晰的交通指引导向标识,密切与公共交通工具的换乘衔接,在医院周边规划建设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立体交通设施,实现人车分流。
在交通组织管理方面,他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医院周边的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高道路利用率,并加强医院出入口及周边道路停车监控和高峰时段交通执法。
广州市政协委员周莺:
逐步补齐药品设施短板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莺代表市政协农业农村委、民盟广州市委会作题为《关于强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能的建议》的发言。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周莺提到,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距离国家三大医疗中心标高定位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在队伍建设、资源统筹、运行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药品和设施保障不够有力,经费回拨时间过长;医保政策杠杆作用不强;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智慧医疗水平较低;医联体建设合作不紧等。
“为让人民群众就近获得更加公平高效、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基层医疗体系已势在必行。”她建议,坚持因地制宜、改革驱动原则,持续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能。
她建议,逐步补齐药品设施短板,通过对全市基层医卫机构开展专题调研,排摸居民急需药品品种,按照“一区一特色、一中心一方案”原则,定期调整、优化和扩充基层医卫机构药品供应目录。建议有关部门通过扩充社区慢病用药目录、扩大延伸处方药品库等举措,逐步推动区域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常见病、慢性病用药目录统一。
她还建议优化药品费用结算方式,相关部门研究调整基层医卫机构财政资金结算方式,将药品、材料费移出收支两条线管理范畴,收入款可直接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保障基层卫生医疗健康服务可持续高效运营。
广州市政协委员胡桂芬:
3年内创建一批“无陪护”示范医院
伴随着逐渐迈入老龄化、少子化社会,对护工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陪护难题,不少城市的医院已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推广工作,为解决陪护难题开辟了新的思路。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法丞汇俊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胡桂芬代表民革广州市委会、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提出《关于改革医院护理管理模式 推进医护一体化无陪护病房建设的建议》。
胡桂芬建议借鉴福建省“无陪护病房”试点经验,建立“医护一体化”模式。具体而言,确立“以患者为中心”思想,打通临床治疗、康复护理、日常照护三个环节的通道,将日常照护纳入医院管理运行机制,拓展护理服务的内涵,推动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有机结合,推动护工向医院护理员的转变。她建议医院将护理员纳入医院统一管理,具体工作在护士指导和管理下开展,推动从“护工1.0”向“护理员”的业态转型升级。
她指出,2025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免陪照护试点行动,鼓励全省三级公立医院以自愿为原则,积极申报免陪照护服务病房试点,探索建立健全住院患者免陪照护服务规范和管理机制。她认为,广州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开展试点,建议选取市第八人民医院等市属三甲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争取3年内创建一定数量“无陪护”示范医院。
广州市政协委员金贞玉:
设立健康体检专项统筹资金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制片人金贞玉代表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农工党广州市委会,带来《关于探索建立全民健康体检制度全面普及高发癌症筛查的建议》。

她谈道,“从专题调研和民意调查情况看,广州市健康体检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健康体检率偏低,癌症筛查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市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待提升。”
“目前,广州市也只能保障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结核病、精神疾病患者的免费体检,其他普通人群需要健康体检时,理论上需要自掏腰包。”她指出,健康体检未能覆盖全人群,普惠健康体检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孕妇产前体检还有提升空间。
金贞玉建议前瞻谋划“健康广州”发展,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全民健康体检制度,普及高发癌症筛查,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她建议设立健康体检专项统筹资金。建议由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全民健康体检的启动资金和基础保障,并注入一定比例的医保支付家庭医生签约年服务费,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政府通过公益项目筹款等方式,不断充实扩大统筹资金规模。在体检费用支付上,探索统筹资金出大头、个人自付小部分的方式,逐步提升全民健康体检率。建议由卫健委制定健康体检数据标准和广州基本体检项目目录,自2025年起视财政实力逐年增加投入,分类分批分段推进全体常住居民健康体检,争取在2035年实现健康体检全人群覆盖。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麦婉诗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