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极美的宋词: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槐序文史 2024-09-04 16:32:59

精读古诗词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 吴文英《浣溪沙》

吴文英,字梦窗,南宋词人,后人曾评价他说,“学梦窗者半天下”,足可见他在词坛的影响力。

他一生未曾入仕,始终以门客、幕府的身份游历于各地,多居苏杭。《宁波府志》记载说,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可见生活比较艰难。

名臣吴潜是他的好朋友,他也在吴潜幕下工作过,吴潜被奸臣贾似道害死后,吴文英曾有词《金盏子》赞美过贾似道在西湖边的小筑。因此,吴潜曾遭人诟病,包括后世学者也对他多有批评。

但这件事得换个角度看,当时,吴文英的弟弟在贾似道手下当差,他为了弟弟填了一首词,倒也不必上纲上线。

况,吴文英与贾似道早就相识,在贾似道还没入朝为官时,他们就是朋友。

最重要的是,吴文英不在官场,他阿谀贾似道完全没必要,因为他不是既得利益者。而且就《金盏子》这首词的内容来看,也仅仅是写景抒情而已。

下面我们继续解读这首《浣溪沙》,词之大意可解为:

门扉深锁,将繁花之景隔断,不禁让人想起诸多往事。夕阳西下,院落空空,只有飞燕归巢,似乎也带着一丝哀愁。轻轻掀起幕帘,嗅着淡淡的花香,才觉得曾经最美;

柳絮无声飘落,仿佛也在为这匆匆而逝的春色默默流泪,云朵轻轻飘过,月亮躲在后面,投下片片残影。夜风忽起,竟让人感觉比秋天更加寒凉,相思情便更浓。

读宋词,尤其是婉约词,常常是闲愁一地,春秋两苦。而且,词中的女子多有闺怨,可是她们又都很“小资”,富贵且哀伤。

实际上,这就是两宋时期,上层社会的风气,既想要华丽,又不想失风雅。

我们看吴文英笔下这位姑娘,先是做了一个梦,想起了一些往事,这也不奇怪,记忆的田埂上,谁还没有两三朵娉婷。奇怪的是,她为什么而愁?

“门隔花深”,说明她住的是别院,门外有花园,曲径通幽,寂寂无人。思妇的身份和地位,一下就彰显出来了,肯定不是一般百姓家。

暮色沉沉,意味着她睡了很久,一睁眼太阳就要落山了,连燕子都开始陆续归巢。因往事纠缠,她觉得这燕子也不开心。于是,她决定出去走走,用如葱的玉指卷上珠帘,看见柳絮飘落,依然是悄无声息。

越安静就越寂寞,抬头看看天,薄云片片,时而遮住月光。这说明这位姑娘很闲,从黄昏到夜半,直到凉风吹起,感觉有些冷了,才把思绪止住。

秦观也写过一首《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两首词放在一起比较,你就会发现它们没什么大不同,都是在表达一种无奈的相思。不过,词的妙处就在于含蓄,借景抒情,画面唯美,就比如“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这两句,将落絮比作春泪,想象着月影也会害羞,这种描绘就很生动。

总体来说,吴文英这首《浣溪沙》构架很有特点,有时间的推动,有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还有别致的春景,细细品来,似乎也勾起了一段往事。

特别是结尾“东风临夜冷于秋”这句,将郁结的感情融入料峭的春寒中,随风飘散,如入暮秋。因此,这算得上是一首上佳的婉约词。

1 阅读: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