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老祖宗留下的讲究,还有用吗?
老人讲:“酒要倒满,茶倒七分”。意思是说,待人接物要有理有节,倒酒的时候要满,寓意心意满满,晴意浓浓;就是酒满敬人的意思。而倒茶的时候,要倒七分,寓意留下三分是人情。看看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是不是很有意思!
老话还讲:“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看看有什么讲究?现在还有没有意义。
看看“菜不摆三”,有什么说法。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去上坟,祭祀祖先时,家里常常准备三个菜或者五个菜,那时候也不明白什么意思。
原来,这是民间的老讲究,“三个菜”俗称“神仙菜”,是祭祀祖先或者上天使用的数目。因此,民间在祭拜先祖或者神仙时,都是准备三个菜。这也就是民间“菜不摆三”的原因。是祭祀已故之人专用,而现实中的人,不能用这个数,图的是个吉利。也有的说“三”与“散”是谐音,又有不吉利之处。
现在,在一些饭局,也还是有此讲究,上来三个菜时,再等第四个菜,才开始举杯共饮。如果有三个菜时,一下子上来了五个,往往先撤一个菜,留四个菜再共同举杯,谚语四季来财。你们那里是不是这样呢?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谈谈“筷不成五”,有什么讲究。关于“筷不成五”的原因,有两种看法,大家看看哪一种有道理呢?
说法一:有“三长两短”说法。
就是说筷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不利于就餐使用,说的是“三长两短”,也就是“五”的意思;还有的说是准备了五根筷子,少了一根等等,我个人理解下面的说法更合适,不信大家一起来看看。
说法二:五种筷子使用的方式。
“筷不成五”,指的是不能有这五种方法,即:“横筷、倒筷、叉筷、泪筷、粘筷”,什么意思呢?横筷是指横着摆放筷子,不利于拿用;倒筷是指倒着使用筷子,使用反了,不卫生;插筷指把筷子插在饭中,古人祭祀方法,不吉利;泪筷指的是筷子还有水,没有搽拭干净,不吉利;粘筷就是给人使用夹过菜的筷子,不礼貌。大家看看,是不是说法二,更加合理?
探讨“席不坐六”,是什么原因。这个大家看法比较一致,但是,现在已经不合时宜,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个样子。
过去,民间讲究“八仙桌”,寓意吉祥如意,也就是四四方方的桌子,呈正方形,大家应该都有印象。这样的桌子,坐八个人正好。如果坐六个人,正好是两边各两个,另两边各一个,也就是一个乌龟趴着一样。民间俗称“王八桌”,寓意不文明、不吉利。
当然,现在桌子多是长方形或者圆形,既是八仙桌,人们也不太讲究这个了,而且还可以两两挨着坐,不就可以了吗?大家说是不是?
自古以来,“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这是民间讲究的礼数,也就是相对健康文明的原因,大家说是不是?你们哪里有没有这样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