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位状元的真迹,手写字体如同印刷,让人看完直呼太强

曼梅聊娱乐 2024-10-17 20:36:43

"末代"这个词,总带着几分悲凉的宿命感,末代皇帝、末代王朝、末代科举......仿佛历史前行却总有一些人和事注定要被抛下。

今天要说的就是末代状元刘春霖,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浓缩的近代史,在时代洪流下曲折却耀眼。

寒门贵子,一笔一划写春秋

提起刘春霖就不得不说到他那笔字了,笔触优雅如同印刷,工整而不失风骨,让不少人都为之赞叹,连慈禧也夸过他的字迹,甚至有一位书法大家因为他的字迹工整而认为他的字死板。

这样的人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都是书香世家出来的文化人,可刘春霖的家庭背景真的是这样的吗?

他拿的剧本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那妥妥是“小镇做题家”,家庭不仅和书香门第没啥关系,还世代是农民。

不过他虽然出身不行却自幼喜欢读书,在父母的支持下入了学堂,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书法几乎是读书人的“第二张脸面”,而刘春霖为了有一笔好字日复一日的练习,很快就有了自己的风格,他的字清秀却又倔强,如同他一般。

长大后刘春霖去了保定府莲池书院继续学习,在赏识他的校长的帮助下进步明显,32岁就乘着科举的风当上了状元。

他“高考”那年的阅卷人正是慈禧,她被他的优秀所吸引,尤其是那笔字和他的名字更是让她眼前一亮。

刘春霖的书法犹如山巅竹,文雅却坚韧,而“春霖”二字在那个干旱少雨的春天,仿佛给暮气沉沉的紫禁城,带来了一丝希望和生机。

多重因素叠加让慈禧太后对刘春霖很满意,当即把他提为状元,彼时的他还想不到,第二年科举就被废除了,而自此他的状元名头前也多了“末代”二字。

东渡求学,时代洪流中的抉择

成为状元后,刘春霖没有放弃学习,他深知大清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于是在1905年去了日本留学,希望能够从新思想中为大清找到一条生路。

彼时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后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刘春霖看着截然不同的日本,愈发坚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信念。

留学期间他疯狂吸纳着陌生的知识,希望能靠自己为大清续命,可惜大清没等来它的良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历史车轮压过了大清王朝。

彼时的刘春霖还在为国家疯狂学习,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内心复杂,只觉惋惜。

民国沉浮,家国情怀心中存

1912年刘春霖留学归国,当时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民国时期却仍是乱世,刘春霖面对时局选择入世救国。

他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希望能尽自己一份力,然而当时的政治却让他大感失望,察觉到自己力量的渺小后刘春霖消极了许多,最终心灰意冷辞官回家。

被迫“躺平”的生活持续到了九一八事变,日军的恶行让刘春霖再也忍不了了,他当即重新提笔在文坛痛斥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随后重新开启救国大业。

春霖化雨润后世,风骨万人传

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刘春霖凭着名气成为了日本人拉拢的对象,面对敌人许下的高官厚禄刘春霖不为所动,不仅拒绝了日军的邀请还扬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此气节让无数人叹服,却也激怒了日本人。

为了避险他不得不四处躲藏,但逃难之际刘春霖仍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总是寻找机会发声,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更多人所听到。

这样的生活贯穿了他的后半生,1942年,刘春霖病逝,充满波折的一生才就此画上了句号。

往后的历史上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了,但他的气节和书法却没有随着他的离开被遗忘。

他的精神被后人称赞传颂,试卷更是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他正如自己的名字一般,化作了历史上的一阵春霖,为危难中的中华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他是那个时代无数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他们选择各不相同,却始终怀揣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最黑暗的时刻,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

发布时间:2020

0 阅读:27

曼梅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