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最特殊的时期,此时是你争我夺,相互兼并,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你方唱我罢我登场,动不动就兵戎相见,无论是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都出现图强求存,这就是闻名后世的战国时期。
通过长时期的战争,境内的诸侯国大量减少,后期的战国七雄阶段,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今天,我们说说曾经涌现过后世传诵的众多成语和典故的一代名将——廉颇。
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另三位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李牧),是少有的杰出将领,一生大小数百战,几乎百战百胜。他是战国后期赵国军事上的顶梁柱,主要生活在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这五十多年间他带领的军队屡败列国,令敌人闻风丧胆,成为赵国的保护神。
尤其是他创造出的多个成语,更是成为现在大家耳熟能详,这里举他的几个成语。
大将风范。一生征战未尝败绩他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特别是这四场战役可谓是
破齐之战。廉颇于赵惠文王(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高级爵位),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转战四方。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前276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不满赵惠文王违背盟约,发兵攻赵地几(今河北大名),廉颇救几,大破秦军。此后强秦长期不敢攻赵。
鄗代之战 燕于前251年举兵攻赵,上卿廉颇统兵13万前往抗击。赵军在鄗(今河北高邑东)、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大败燕军。廉颇率军追击500里,直入燕境,进围燕都蓟(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只好割让5座城邑求和,赵军始解围退还。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此战赵军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范之敌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负荆请罪。当年,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从此将相和,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一饭三矢。后来,赵悼襄王继位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 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然而,到了晚年,在赵国受奸臣郭开排挤,到了魏国没有机会,后来又投奔楚国,没有建立功勋,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年约八十五。十几年后,随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廉颇从赵国出走,先是投奔魏国大梁,又投奔楚国,短短时间竟然几次反复当叛徒,却又一事无成。拿现在的话说,其叛变经历令人咋舌,但尽管如此,他先前的赫赫战功,仍然受到后世的景仰,比如后世的唐代,就把廉颇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六十四将之列;宋代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从这一些说明尽管廉颇当了叛徒,有历史污点,但依然是瑕不掩瑜,没有遗臭万年,反而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