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双重影响,让欧洲地区遭遇了严重冲击。西欧地区的欧洲国家面临着程度不同的经济萎缩危机。就像德国,就从曾经的欧洲地区“经济支柱”,成了现在的经济“拖油瓶”。这样的变化, 也引起了德国居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提前选举--让德国“重启”。
参考消息网报道称,在公布提前选举后,助力特朗普赢得选举的马斯克,多次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阵营的选择党,把该党称为“德国救星”。这样的行为,引发了德国政坛的强烈不满,他们批评马斯克在干预德国选举。与此同时,20万德国居民发起示威活动,要求德国政府采取行动--禁止德国选择党。很显然,他们对选择党相当不满。
首先,选择党的反移民政策相当激进。德国选择党秉持极端反移民立场,将移民视为德国诸多问题的根源。在欧洲难民危机期间,该党强烈反对接收难民,煽动民众对移民群体的恐惧和敌意。这种态度与德国长期以来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多元包容价值观相悖,让许多德国居民认为其破坏了德国社会和谐与开放形象。
大量难民涌入德国,确实给德国的社会福利、住房、就业等带来一定压力,但大多数德国人还是愿意秉持人道主义原则接纳难民,而选择党的极端观点伤害了难民群体,也冲击了德国社会的善良底线。
而且,该党还排斥少数族裔。该党不仅针对新移民,对德国境内的少数族裔也存在排斥倾向。其宣扬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试图营造单一民族社会,这严重侵犯了少数族裔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德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族裔为德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选择党的此类主张破坏了德国社会的民族团结,引起广大民众反感。
同时,德国选择党鼓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限制国际贸易往来,这与德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现实背道而驰。德国经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的产品大量出口全球。
贸易保护主义会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措施,损害德国企业的海外市场和利益,影响德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德国居民深知自由贸易对自身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的重要性,因此对选择党的这一主张极为不满。
在德国面临数字化转型、绿色能源发展等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时期,选择党未能提出建设性的经济改革方案。相反,其一些主张聚焦于短期利益,如大幅削减社会福利以平衡财政预算,这可能导致弱势群体生活困难,阻碍德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居民期望政党能推动经济创新和转型升级,选择党的短视经济主张无法满足民众这一诉求。德国选择党内部存在一些极端势力,试图挑战德国的民主制度和法治原则。他们质疑德国战后建立的民主秩序,宣扬极右翼思想,这对德国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构成威胁。
德国民众经历过历史上的动荡和独裁统治,对民主制度倍加珍惜,选择党的这类行为引发民众对民主制度安全的担忧,自然遭到广泛抵制。
最后,在德国政治体系中,各政党通常通过协商合作来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然而,德国选择党常常采取对抗性政治策略,拒绝与主流政党对话合作,破坏政治共识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