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孔子活着的时候的生活十分清苦,在死后连棺材板都没有,草席一卷葬在荒山。如此潦倒,可却给后代留下了大量遗产。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孔子的后人吃了2000多年的老本,孔家依旧家财万贯。
孔子到底为后世留下了多少遗产?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兴办私学,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可谓是春秋时代的劳模,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对待学习,从不会感到厌烦。
教育学生,从不会感到疲倦。
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至今依然有现实意义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留下的遗产不止有钱财,更多的是精神文化,儒家思想。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被世人传颂,所写《诗经》·《春秋》等书,为华夏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在历史上的地位越发重要,这也为后人搞到了一个铁饭碗工作。
孔氏家族人员庞大,每一代都有记录。不过只有男,没有女。曲阜孔家家谱也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后代中更是人才辈出,比如汉代孔安国,三国孔融,北宋孔三传...
其中"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尤为出名,幼时“让梨”的故事更为家喻户晓。
可是在三国时期,曹操灭了孔融三族,是否表示孔家一脉已经绝后了呢?
不是,诛三族指的是父族·母做·子族,仅孔融一家向上向下数两代,如果孔融家中有出嫁的女儿,那是不杀的。可以说孔融一家的嫡系血脉绝了。
当时三国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曹操怎么会因为孔融而诛灭了孔子的后人。
孔家严格遵守嫡长子世袭制,“衍圣公”则是长孙的世袭封号。
古代非常在乎嫡庶关系。孔子只有孔鲤一个儿子,随后孔鲤和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为是嫡出,只有嫡出的男孩有资格成为衍圣公。
孔子血脉传承从春秋开始,到了三国时期,孔家已经开枝散叶,孔融跟其他嫡出的后代关系已经不大,正统嫡系听说孔融的事情后,可能只会感慨一下:“远方亲戚中出了个聪明的小孩。”
衍圣公是什么?“衍圣公”这个名称的大概意思是指后人继承圣人孔子的意志,成为儒家代表继续传承思想。
衍圣公一职始于北宋公元1055年,从孔子第46代孙孔宗愿任职世袭。于民国1935年终止,改任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在宋朝时是八品,元朝升为三品,到了明朝已经是朝廷正一品官员,更是成了“文官之首”。其工作内容就是保护孔庙和孔子墓,管理孔氏族人和圣贤后裔,组织祭孔大典。是个十分重要的职位,关乎家族传承。
衍圣公府中的大小官员,都是孔家后裔,负责修编家谱。孔氏家族庞大,分布全国各地,要逐一统计进行分类管理是件难事。
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代表国家祭祀孔子,每年大大小小的的祭祀可多达50多次。
衍圣公这个职位得以一直连续,一是因为各个朝代的皇帝需要孔子这块招牌为自己支撑正统的门面,以及聚拢收买人心,历代的衍圣公也就成为了孔子的唯一代表。
二是因为孔家人识时务。
“人择明君而臣,鸟择良木而栖”。
家族的历史越悠久,在衍圣公身上的担子就会越重,要是家族在自己手中断掉,先辈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可真是千古罪人了。
所以每当朝代更迭,衍圣公一脉就会及时见风使舵,甚至在南宋动荡时期,同时受到了南宋,蒙古,金朝三方的供养。
衍圣公职位为何消失?第七十七孙又为何出生即巅峰?孔家嫡系历代为帝王效力,受朝廷供养,有不用缴纳赋税的特权,一代代的累积,留下了丰厚资产。到了民国更是达到了顶峰,可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眼前:无后继承。
孔子第76代孙孔令贻在1889年担任衍圣公,开始管理公府各个事宜,随之而来的重要任务就是传宗接代。
孙孔令前生和他的妻子多年相处,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妻子去世后,他娶了第二任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却在3岁时夭折,无奈只能将身边贴身丫鬟王氏纳为妾室。
王氏虽不负众望,两度怀孕,可生的都是女儿。人到中年却膝下无子的现状让他忧心忡忡,在1919年王氏终于再次有喜,可孔令贻却突发背疽,医治无效,终于11月8日。
王氏肚子里的孩子是孔令贻最后一个孩子,也是决定孔氏正统血脉能否传承的关键,如果出生的不是男孩,孔家必定会发生一场抢位之战,其中定有不怀好心之人从中搅局。
孔令贻知道自己见不到孩子出生了,于是托人给溥仪和徐世昌带去口信,如果侧室生了儿子,就定为衍圣公,如果是女儿,那就没办法了。
1920年大年初四,山东曲阜豪宅戒备森严,里三层外三层,大总统徐世昌更是亲自坐阵,防止出现“狸猫换太子”事件发生。
所有人都在焦急的等待一个结果。
随着产房内婴儿的一生啼哭,大宅里应声传来了十三下铜锣声,这意味着降世的是一个男孩。所有人都因为他的出生兴奋不已,甚至为了迎接这个“小圣人”,打开了平常皇帝驾到或是重要庆典才会开启的重光门。
孔德成出生是大喜事,他父亲的葬礼不得不推迟举办,下葬时的已经去世两年了。
孔德成是史上年龄最小的衍圣公,出生百日就继承了称号。出生即是巅峰,所有人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政府为了让他早日成才,派了许多学者来教导孔德成,嫡母陶氏为了让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孔府里的一个院子改成了私塾,后来建了明德中学,没人会想到校长竟是一个5岁的孩子,同年5岁的孔德成成功担任孔庙祭祀的主祭。
孔德成是幸运的也是孤独的,出生前父亲去世,出生后17天生母因产褥热病离世,10岁时养母陶氏中风去世,两位姐姐也相继嫁人。亲人一个个离开,偌大的孔府只剩他一人,在二姐远嫁前,他对二姐说:“二姐,现在只剩我一个人了,一定要常回来看看我啊。”话语中透露出的是无尽的伤感。
可乱世突发使他们不得见面,直到1990年11月24日,姐弟二人相隔42年后才再度重逢。
在动荡的民国,大家都改革提倡新文化,儒家文化地位逐渐减弱,孔德成主动要求离职,衍圣公的时代也最终结束在1935年。
在抗日时期,孔德成的也被日本人看重,想要拉拢他,得到孔子后人的肯定,从而打断中华文人的脊梁。日本人虽然表面“尊孔”,却在背地里烧杀抢掠,制造了多起骇人听闻的惨案,1938年,在曲阜的日军实行“三光”政策,杀村民,抢东西,烧房屋。
日本人没有破坏孔庙,并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在古代,我国外交传教,儒家思想已经渗透到日本各个阶级,现在中国落后了,日本人觉得只有自己真正继承了孔孟之道,对孔子还是心怀敬畏之心的。
当时孔德成只有15岁,没有上日本人的当,毅然拒绝了邀请去日本参加孔庙落成仪式的请求,转头就去南京当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1948年,孔德成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赴美国游学,并向华人传播儒家文化。当时孔德成还未到而立之年。孔德成从美国回来后,曲阜已经被新政府接收。
孔德成承袭着孔子的血脉,被蒋介石视为“国之重宝”。
在1949年蒋介石逃亡台湾,带走了90吨左右黄金,战略物资及各种珍宝。还特意带走了他认为意义堪比黄金的三个人。
第19世活佛章嘉呼克呼图,第63代道教天师张恩溥,以及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他们分别代表着中国的佛,道,儒三家传统文化。蒋介石认为,有了这三方势力的加持,足以让他在台北有一定的号召力,后续在台北重振旗鼓,反攻大陆。
孔德成举家迁往台北后,在当地建立孔家庙,继续开展着他的儒家文化传播工作。
随后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人类学系兼任教授,讲授“三礼研究”“殷周青铜彝器研究”等课程,大力倡导文化复兴,得到了蒋介石的肯定,大力推动下,台湾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期间他仍享受着“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待遇,每个月的月薪有17-18万新台币。
孔德成于2008年10月28日去世,享年88岁,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遗憾的是他再没有回过故乡,可能是他不愿面对自己被政治裹挟的一生。去世后,葬在台湾三峡公墓。他的子孙希望可以他能够落叶归根,之后移迁至曲阜的孔家祖茔。
据统计,孔氏后人分布全球,总人数已高达400多万,其中在海外的后裔属韩国最多,有8万多人。韩国的孔氏始祖是孔子第54代孙孔绍,在元朝时期,承懿公主东渡高丽和亲,孔绍作为公主的陪侍,带着家人一起追随公主去了高丽定居,在当地传播儒家文化。
虽然曲阜的孔林现在是国家重点保护区域,但在族谱的孔子后人仍可死后葬在孔林。
不过以下五种不能入林:
一.未满18岁夭折的
二.出嫁的女子
三.入赘或收养来的人
四.出家的人
五.作奸犯科,违法犯罪的人
孔林最初只有孔子的祠坛,到了秦汉时期,孔子的陵墓被筑高,附近划分给孔子后人。直到现在孔林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有10万多座坟冢。
孔子的血脉一直在延续,孔子的精神一直在传承。只要中华文明还存在,孔子的遗产就不会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