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为啥急于停战?美军用大数据方法分析:打不赢志愿军

虾兵械将 2025-02-16 16:11:39

提及朝鲜战争中的美军名将,很多人都会想起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另一个在二战中出尽了风头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一直也在密切关注着战争的进行。

甚至朝鲜战争的最后结局,也与这位在二战战场上,立下过不朽功勋的绝世名将离不开关系。

而更加鲜为人知的是,美军影响了艾森豪威尔对朝鲜政策的报告,甚至被后世军迷认为是大数据的早期应用典范之一,而报告的结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军不会是志愿军的对手。

(艾森豪威尔总统)极具战略眼光的五星上将

1952年的朝鲜半岛,战火依旧炽烈,硝烟弥漫的天空下,双方军队在三八线附近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第34届总统选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这场选举中,一个军人的名字逐渐浮出水面,他就是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与巴顿等长期活跃于前线的名将不同,艾森豪威尔的军人生涯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后方指挥部度过的。他西点军校出身,在毕业后曾短暂进入步兵部队服役,并在一战结束后重返西点,开始进入军事教学岗位,并在步兵坦克学校负责训练坦克乘员。

(西点军校)

在军事教育领域工作过一段时间以后,艾森豪威尔又开始转入作战系统,他从营长开始做起,后来先后担任了师、军、集团军级参谋长等,并在二战时期获得了晋升,担任了欧洲战区司令、北非战区盟军总司令及盟军远征军最高总司令等重要职务,并成为了美军的五星上将,这个军衔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元帅。

从这样的一份资历报告来看,艾森豪威尔军人生涯的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扮演者参谋以及参谋长这样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要求艾森豪威尔不仅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协调能力,还要极具战略眼光,能够勘破全局,预见战争走向。

(艾森豪威尔将军)

而在参谋岗上摸爬历练以后,艾森豪威尔又转向指挥岗位后,他相继担任欧洲战区司令、北非战区盟军总司令及盟军远征军最高总司令等要职,期间需统筹指挥海军、陆军、海军陆战队等多军种,并有效协调来自不同国家的友军部队,这无疑对他的政治智慧与外交手腕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正是这段在盟军司令部长期处理各国军队间矛盾的经历,加之他作为参谋长所培养的战略眼光,使得艾森豪威尔不同于在朝鲜战场上几次闹出笑话的麦克阿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战争的实际状况。

这样的一种能力,在他脱下军装穿上西装走向总统大位时,却悄然间,成为了时代赐予美国的最佳礼物。

(穿上军装从政的艾森豪威尔)一份报告让美国震惊

而这份礼物,就是和平。当然和平的到来,却要从杜鲁门开始说起,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的时候,美国军方正深陷于朝鲜战争的泥潭之中。

由于发动了这场战争的前总统杜鲁门由于不懂军事,美国军方在朝鲜战场上连连受挫。联合国军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附近,陷入了与志愿军的长期对峙,每天都要在无休止的战争当中,消耗掉无数的资源。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

因为这样的原因,美国国内舆论对杜鲁门的忍耐逐渐到了极限,认为他不懂军事、指挥无方,是美国可能输掉战争的罪魁祸首。

就在这样的口诛笔伐当中,杜鲁门灰溜溜的卸任下台,而在5年前刚刚退出现役恢复平民身份的艾森豪威尔也在此刻,赢得了选民的支持,成功当选总统。

然而,即使当选了总统,艾森豪威尔面临的朝鲜战争局势也不容乐观。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

在战场上,美军虽然挡住了志愿军的进攻,但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而志愿军的战斗力却日益增强。面对这样的局势,艾森豪威尔急需一份详实的战场前景报告,为他提供决策依据。

可是当这份报告真的被端到了艾森豪威尔的总统办公桌上时,这个一生戎马,连二战的血雨腥风都没有压垮的将军总统却不由得目瞪口呆。

怎么着,按照这份报告的意思,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不过中国人了?这怎么可能。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

艾森豪威尔正要发作,突然转念一想,仔细阅读了起来,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竟然让这位新晋美国总统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这份报告并非一时兴起之作,而是基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

报告中详细分析了中美两军的士气、装备、战术、后勤补给以及地理环境等多个维度,指出尽管美军在技术和火力上占据优势,但志愿军在战术灵活性、士兵的战斗意志、对地形的熟悉利用以及高效的补给网络上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和韧性。

(抗美援朝中的中国军队)

尤其是报告还提到了在美国进行选战的期间,中国正在进行金城战役。战役中,中国军队集中了大量火炮对韩军阵地进行猛烈轰击,破坏了其表面工事30%以上。这说明中国军队的补给形势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愿意发射必要的炮弹支援进攻。

而在以前,炮火和补给是制约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最大短板,也是美国的最大优势所在,中国如今补齐了这样的短板,就意味着战争的天平,逐渐导向了对美国不利的那边。

与此同时,报告还提到了中国军队曾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的步兵战术,犀利依旧,报告指出,在炮火准备结束后,中国步兵迅速发起攻击,仅用1个小时就突破了韩军4个师的防御前沿阵地,一战歼敌1.4万余名。

如果中国在保留既有步兵战术的精锐度的同时,补齐了补给和炮火,那么意味着什么,答案目前已是呼之欲出。

艾森豪威尔在反反复复阅读了这篇报告以后,终于意识到,继续打下去只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和人力,而且很可能无法取得胜利。

因此,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后,艾森豪威尔决定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他知道,即使自己拥有一只让全世界都要震撼的强军,但这样的强军,在中国军队面前,却永远只能迎来失败的下场。

参考资料:

参考消息·《“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外国人眼中的抗美援朝战争》

1 阅读:257
虾兵械将

虾兵械将

武器装备,军事小百科,尽在虾兵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