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f48ba30682f94cd57a0a8ac5b33f5fc.jpg)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红军的共产国际代表李德最后结局怎么样了?萨沙问答第235集
结局还算不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90aeb2c16e24ab43be1cd48ba516c0.jpg)
李德这个人在西方毫无名气,在中国却恰恰相反。
在李德为核心的三人团指挥下,中央红军遭遇了第五次围剿的惨败,在长征初期的湘江会战中也损失惨重。
仅仅湘江会战中,六万多红军渡过湘江后仅剩三万多人,损失接近一半。红军还被迫丢弃了几乎所有辎重,多名高级军官战死,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也在战斗中负伤。
红军最精锐的林彪红一军团,损失了整整6000多名官兵。
红一军团从湘江阵地撤回时,林彪望着漫山遍野的战士尸体,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这里会战中,由于李德的错误指挥,林彪被迫将主力在新圩、光华铺、脚山铺等地死守,同虎狼似虎的湘军打消耗战,才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战死的红一军团官兵,有名有姓的就有2000人,估计实际超过3000人。
这3000名战死者中,很多都是经历过多次反围剿的老兵,堪称身经百战,没想到死在这里。
关键在于,负责湘江防御的桂军大将白崇禧,为了避免被蒋介石借刀杀人,故意从阵地上全线撤退。
而林彪的红一军团先头部队,早在11月27日就渡过没有防御的湘江,控制了重要的渡口。
此时红军主力距离渡口仅有80多公里,只要负责指挥的三人团果断下令放弃笨重辎重,全军轻装急行军,就有可能只遭受轻微损失渡过湘江。
后来红军在四渡赤水之后,以每天60公里的速度连续行军,80多公里只需要1天半时间。
李德等人的拙劣指挥,导致红军主力行动缓慢,直到12月3日才强渡湘江成功,整整花费了6天时间。
数量占优的湘军和桂军,连续发动了长达5天的猛攻,导致死守阵地的红军伤亡严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21c0beec160dcb8e30137315e49a5d2.jpg)
此战的惨败,三人团的李德、博古、周恩来难辞其咎。
但博古不懂军事,周恩来处于相对次要地位,最大的责任人显然是李德。
李德是何许人也?
他原名奥托·布劳恩,1900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早在一战期间就参加了德国共产党。李德的经历很丰富,是优秀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他曾经担任过苏联红军旅长,也曾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具有较高的军事素养。更重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擅长潜伏和伪装,才被共产国际派往中国上海。
在上海期间,李德同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博古成为朋友,两人私交不错。此时中国革命形势不太好,非常需要苏联的支援。
而博古等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苏联信任的中国党员,回国后成为了代言人。
在1933年,博古等人组成的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往中央苏区,李德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身份来到瑞金。
此时的中央苏区还比较弱小,非常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而苏联也乐于进行援助。
1933年苏联曾具体提出和计划过由海路,甚至通过飞机,向中共江西中央苏区运送大量军火、药品以及其他物资的方案,并且设想过提供大笔经费从福建十九路军手中购买重型火炮、飞机等装备的方案。
只是,后来福建事变爆发,十九陆军迅速垮台,这个计划才没有实现。
然而,当时中央苏区的红军,无论军费还是军火武器都非常短缺,又前后遭受五次大规模围剿,继续苏联的大量补充。
博古仗着背后苏联撑腰,很多夺取了中央苏区的领导权,将毛泽东架空为有职无权的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
博古掌握了权力,可惜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都是文人知识分子。他们虽有政治能力、地下工作经验,却都不懂军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eb89ca27c5fba5df56c671c8f13fa36.jpg)
而中央苏区形势不佳,面对着蒋介石规模空前的第四次围剿。
这种情况下,博古希望共产国际派来军事顾问,协助红军作战。
苏联计划派遣共产国际驻上海的军事代表曼弗雷德·施特恩,进入苏区做总顾问,李德则是他的副手。
施特恩是个非常优秀的军人,曾经指挥过红军师一级的军队,早在李德毕业之前8年,就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施特恩有着丰富的军事作战经验和指挥能力,1935年回到苏联担任骑兵师长,后来又去西班牙担任国际纵队十一旅旅长。
他参加过苏芬战争,张鼓峰和诺门坎战役,在1940年获得上将军衔。
他的运气不佳,是出生在乌克兰的犹太人,在红军中属于另类人物。
在1941年大清洗中,犹太将领被斯大林杀了很多,施特恩也被处决。
相比起来,李德的资历差远了。他指挥过苏军骑兵旅,然而骑兵旅实际兵力只相当于步兵团。换句话说,李德只指挥过团一级的作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高级军官。他来指挥中央苏区十多万红军,就属于大姑娘上轿,是头一回。
只是施特恩受阻无法进入中央苏区,只能由先一步进去的李德暂时代理职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9439ab9f0536d74d43c776aee45e212.jpg)
此时军情紧急,1933年2月第四次围剿就开始了。
蒋介石对此次围剿非常重视,委任亲信大将陈诚为总指挥。陈诚知道责任重大,连自己看家的嫡系部队18军都拿出来,作为围剿的主力部队。
这种情况下,博古无法等待施特恩到达苏区,只能让李德成为唯一的军事顾问。
第四次围剿期间,李德指挥红军通过重创18军等部,暂时挡住了国军的攻势,但没有瓦解蒋介石的碉堡战术。
对于蒋介石来说,第四和第五次围剿是一个整体会战。他很耐心的从四面八方修建碉堡,试图瓦解红军运动战的优势,彻底摧毁中央苏区。
红军缺乏重武器,难以摧毁这些碉堡工事群,很快陷入被动局面。
此时红军将领们没有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李德毕竟是苏联将领,受到过较为专业训练。他提出了短促突击的理论,表示有信心打破碉堡战术。
博古迫于形势,只能重用李德,几乎将指挥权交给了他。
后来李德在回忆录中辩解,自己从没有争夺过指挥权,是中国同志将他推上了总指挥的位置。现在看来,李德不是信口开河。
作为共产国际的顾问,李德本来只有建议权,类似于一个幕僚参谋。
他的建议是否会被中国同志采纳,李德应该是无法决定的。
李德却一举成为实际上的总指挥,莫名其妙掌握了最高军事指挥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cb1e940e9f98fdd36f66e76acb309c.jpg)
更要命的是,李德此人顽固强横,又有德国人特有的死板,还不能很好了解中国国情。
作为曾经的地下工作者,李德可以流利的说好几国语言,但他不会说中文。
以李德的聪明才智,在中国这么多年应该可以学会中文,但他始终只会说只言片语,平时高度依赖翻译伍修权。
一个连中文都不会说的人,一个刚刚到中国不久的人,怎么可能很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
李德的短促突击战术,被事实证明是无用的,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惨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开始了长征。
长征初期,李德又有一些指挥失误,导致红军从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此时中央红军在生死存亡紧要关头,再不能任由李德胡乱指挥。最终,在遵义会议中解除了李德和博古的指挥权。
需要说明的是,湘江会战的惨败让博古悲痛万分,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能胜任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也辜负了苏联的信任。
所以,博古是主动交出了权力,那么李德就恢复到普通军事顾问的身份,无足轻重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85ab60e75d46b88f012ad792656a4f.jpg)
后来,李德只是帮助红军训练骑兵,做军事教学工作。
他是有一定军事素养的职业军人,认为张国焘南下攻击成都战略是荒谬的。
在长征中毛泽东和张国焘的斗争中,李德果断站在一直看不顺眼的毛泽东那边,在草地决裂中跟随中央红军主力到了延安。
因最后一次站队的加分,加上李德是共产国际的顾问,他没有遭到中国同志的批判。
到了延安后,李德就彻底靠边站了,从事一些边缘军事工作。眼见自己无足轻重,李德很想回到苏联去。
此时,他的朋友王明警告李德不要立即回去,因为斯大林正在大清洗,大量苏军将领被处决。
于是,李德熬到1939年才坐飞机回到苏联。
到苏联以后,李德被暂时软禁,让他交代在中国做过的所以事情。
李德如实说明了一切,被斯大林定为没有大的错误,涉险过关。
只是,他也被软禁了2年时间。
从1941年开始,李德在苏联担任军事教员的工作,生活平淡。
到了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李德被批准回到祖国东德居住,主要从事编辑和翻译。
到1974年,73岁的李德善终去世。
有意思的是,他去世的时候正在保加利亚度假,也算是幸福的死去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63d21f9ae3a9ac2a16ca99f07958d85.jpg)
在中国期间,李德有过两个妻子。
第一个妻子叫做萧月华,这是组织上安排的婚姻,让她来照顾李德。
要知道,李德是个30多岁的健壮欧洲男人,在他看来发泄性欲是很正常的事情,身边需要有个女人。
萧月华是女卫生兵,不会说德语或者俄语,李德不会说中文。
两人生了一个儿子,夫妻感情非常恶劣。他们都是火爆脾气,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吵架甚至打架。
尤其李德失势以后,萧月华更是厌恶丈夫,长期留在卫生队不回家居住。分居良久后,两人大概在1937年前后离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effc288dbb2e2726e0444255c474867.jpg)
第二妻子则是李德自由恋爱产物,叫做李丽莲。李丽莲是一个知识分子和粤剧演员,出过唱片,还会说流利的英语,同李德没有沟通问题。
两人的夫妻感情很好,但李德在1939年接到的命令是独自回到苏联,无法带上妻子李丽莲。况且,李德不能保证回国后是不是直接进监狱,带着妻子很可能连累她,只能丢下。
李丽莲则认为丈夫很可能是被押回苏联枪毙,吓得当场昏厥过去。
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李德处于戴罪立功状态,根本不可能将李丽莲接到苏联。
到了50年代,李德才彻底恢复了身份,有条件将李丽莲接到东德去。只是,此时他们已经分开长达10多年。而李丽莲一个人过了8年后,在1946年同相识多年的老友欧阳山尊结婚。
李德和李丽莲从1938年分开后,此生再没有见面!
李德在回忆录中,写下了很多对妻子李丽莲的思恋之情。
建国后,李丽莲任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对外联络部部长,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和妇女儿童事业。
李丽莲的婚姻很不顺利,在1961年再一次离婚,丈夫欧阳山尊与中学教师徐静媛结婚,两人年龄相差20多岁。
40多岁的李丽莲没有再婚,在1965年病逝于北京,时年51岁,还没有李德活得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85ce98dbac46b11daab853d151e389.jpg)
另外,中国同志大多对李德不满,也承认此人是个英勇无畏的斗士,也是个头脑冷静的职业军人。
长征途中,已经失势的李德跟随后勤人员行军,队伍遭到国军飞机扫射,伤亡多人。其他人四散躲避时,李德捡起中弹倒地警卫员的冲锋枪,对准俯冲的飞机扫射。要知道,这种对射是极为危险的,即便能够侥幸击中飞机,李德基本也是必死无疑。这家伙是一头莽牛!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