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第一天A股就出现了开门绿,市场的涨跌分化非常明显,昨天处在涨停板的个股有40多家,同样处在跌停板的个股数量也超过了40家;与此同时,基金的净值也出现了差异化表现,单日涨幅最好的基金净值回升了近8%,而还有大部分基金的净值是下跌状态,这让很多人感到迷茫,为什么不同的基金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呢?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琢磨,最终发现一方面是不同的基金持仓的侧重点不同,那些还继续大量持有传统行业的基金净值当然还处在低位徘徊,而大量持仓科技股的基金,净值最近的回升力度比较明显。
除了这点以外,我还发现基金的净值弹性也是有区别的,那些大量持仓港股的基金比单纯持有A股的基金弹性要好,而大量持仓港股科技股的基金涨幅是最为明显的,如果说大量的持有港股的基金很明显能够创造出明显的收益来。
说到这里来看一组数据,基金去年四季度的年报显示,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的仓位出现了大幅度提升,配置的占比达到了14%,这个比例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我觉得主要还是过去的很长时间,港股跌幅比较大,尤其是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处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配置的性价比明显提升,最关键的一点,部分大型科技股不仅仅在港股上市,还在美股同时上市,这为合理的定价提供了参考,对基金来说在低估的位置买入,然后可以根据海外市场的波动,及时的进行套利。
另外,港股和A股同时处在低位,但是港股的价格比较A股便宜这是不争的事实,对基金来说如果市场出现反弹的话,资金进入港股所获得溢价弹性是要远远超过A股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基金要持仓港股的原因。
这就是说在港股和A股同时处在低位的时候,港股的性价比通常是超越港股的,这致使了部分基金提高了港股的持仓比例。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现象,过去的半年时间,但凡是大比例持仓了港股的基金,弹性和净值回升的幅度就是要大比例单纯持有港股的基金,而这也往往能够吸引基民的申购热情。
总体上对咱投资者来说,我觉得买入一只基金先要看回报,就是这个基金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抗跌性如何,在市场上涨的时候弹性是不是很好,这点真的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抵抗基金净值损失带来的资产缩水,另一方面在市场表现比较好的时候,可以提升盈利效率,而过去的一段时间,但凡是持仓比例中港股占比大的基金就能体现出这种优势来。
这里必须提示一点,对港股的恒生科技指数相关的基金要给予积极的重视。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或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