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一群人的努力,能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做出多大的改变?自我们祖先诞生在这中华大地以来,就从未放弃过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改造。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仅经济上取得了难以忽视的成果,更是重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造,植树造林便是我国改造环境的基本战略之一。
随着我国植树造林的步伐推进,越来越多的沙漠面积在不断减少,而其中有一片沙漠,其面积更是有80%已经变成了绿洲。这片沙漠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毛乌素沙漠如何诞生?
有许多沙漠,早些年间也并非是一片不毛之地,位于陕西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便是如此。毛乌素地区土地沙化严重,且比起世界著名的撒哈拉沙漠和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毛乌素沙漠的沙子颗粒更粗,因而被分类为沙地沙漠。
作为一片广袤的沙漠,毛乌素已经在我国存在了上千年。但是在早年间,这里却是一片丰饶之地,是匈奴赖以栖息的家园。在《汉书·匈奴传》中曾这样描述这一带的风景,“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证明了曾经的毛乌素自然环境的优越。
而同样是汉朝的文献,《西河旧事》中也记载了甘肃和内蒙古交界一带,“有松柏五木,美水草。” 足以见当时的毛乌素沙漠一带不仅有着充沛的畜牧资源,更是有着松柏等树木,存在着树林。
不过大自然的馈赠并非无限的。匈奴多以畜牧为生,因而会和草场抢食养分的树木,便成为了他们砍伐的对象,因而原本存在于毛乌素地带的树林被砍伐一空。而不断扩大的放牧规模,更是对毛乌素一带的植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更为糟糕的是匈奴内部的不团结,导致他们的部落之间大大小小的战争冲突不断。为了让另一个部落屈服,匈奴彼此间的战争往往会采取破坏他人草场的手段。
为了不让敌对部落来年还能放牧,匈奴往往会放火烧毁敌人的草场后,再撒上许多石灰,这进一步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恢复能力,使得原本的绿洲在多年战火之下,逐渐变成了一片不毛之地。
到了距今1500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曾经丰饶陕西内蒙交界处,已经开始变成了一片不毛之地。《魏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沃野八百里,道多深沙,轻车来往,犹以为难,设令载谷,不过二十石,每涉深沙,必致滞陷。”
这段文字描述了朝廷官员在为这一带的城市送救济粮时,运车在沙地中艰难前行的景象,足以见当时毛乌素一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沙化现象。而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在魏晋时期,毛乌素就已经逐渐开始向沙漠地貌所转变了。
到了清朝时期,毛乌素沙漠的扩张来到了巅峰。其面积早已随着不断加剧的荒漠化来到了惊人的4万余平方千米!其面积远超我国的海南岛,而来自毛乌素的沙尘暴更是能直接影响到北京的紫荆城!
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毛乌素沙漠的面积到达了巅峰,成为了我国面积第四大的沙地型沙漠。
毛乌素沙漠的变迁与治理
毛乌素沙漠的形成,除了人类的活动外,自然条件的变化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自汉朝以来,黄河多次改道,使得原本水资源充沛的毛乌素一带,能获取的水分迅速减少,加剧了土地荒漠化。
不仅如此,由于毛乌素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进而导致了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土高原地区一带大量泥土被黄河裹挟而去,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改道,使得这片区域的水资源情况更加捉襟见肘。
同样的,对全人类古代历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小冰期,同样也导致了毛乌素一带沙化更加严重。更加寒冷的气候使得原本适宜生长在毛乌素一带的植物纷纷绝迹,使得这一带的沙漠化情况雪上加霜。
当然,面对日益扩大的毛乌素沙漠,我国并没有对此坐视不管。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我国已经开始对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在多年的治理之下,时至今日,毛乌素沙漠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原本荒凉的毛乌素沙漠,已经有超过3.3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重新覆盖上了绿色的植被。这六十年来,我们已经做到了让毛乌素沙漠近80%的沙化土地重新变为林地。
根据卫星地图对比显示,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一片荒芜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被绿色逐渐取代。而这片绿色正是在无数环境领域科学家和一线工作者,在不懈努力之下所建设的防沙林。
而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是怎么改变毛乌素沙漠的地貌呢?靠的就是“挖坑”。在毛乌素沙漠地区,为了重新还原一片绿地,在这片沙漠之中,一亩沙地要挖83个坑。
而这些坑自然不是挖来玩的,每一个坑都要种上三棵耐旱植株——梭梭树。在提出植树治理荒漠这个概念的40年时间里,毛乌素沙漠地带挖出了超过1亿个坑!被种下了超过三亿棵梭梭。
梭梭是一种极度耐旱的植物,其根系能深埋于地底,并紧紧的抓住土壤,进而起到了固定土壤的作用。而除了固定土壤外,梭梭还能作为基础植物,为毛乌素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稳定性。在种下梭梭后,毛乌素沙漠地带才有可能继续种植别的作物。
但是原本的毛乌素实在是过于干旱了,即便是梭梭这样极度耐旱的作物,没有人为干预也会因为缺水而死去。因而对于这些种下的梭梭,当地政府每年都会对其进行三次以上的“补水”。
这些水都需要无数的汽车和工人从上百里之外运载而来。早年西部交通建设不完善的时候,更是有人牺牲在这运水的路途之中。
偶尔由于极端天气的影响,梭梭的成活率甚至会接近于0。但是这并没有让当地民众气馁,大不了明年从头再种就是了!也就是在当地居民和治沙人士人定胜天的气势之下,这些被种植在毛乌克沙漠一带的梭梭树茁壮成长,而这挖下的一个个坑,也变成了一个个林地。
这些成长起来的树苗,将自身化为了维系毛乌素水土稳固的基石,而他们的躯干则成为了抵挡沙尘暴的铁壁。茁壮成长的梭梭,向大家证明了,我们所花费在治理毛乌素沙漠上的每一分努力,都没有被辜负。
时至今日,我们对毛乌素沙漠的治理仍在不断推进,2024年,毛乌素沙漠又有505.05万亩沙地完成了绿化治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乌素沙漠将成为地球上第一个因为人类治理而消失的沙漠。
治沙之因:经济与环境价值
毛乌素沙漠的形成既有人类活动的原因,也有自然影响,那么如果是自然影响所形成的沙漠,我们又为何要花费大笔金钱和时间,去治理一片自然形成的沙漠呢?
虽然我国一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别忘了,人定胜天也是刻在我们基因之中的祖训。而治理毛乌素沙漠,就是为了让当地经济能更好的发展。由于不断扩大的毛乌素沙漠,附近的许多聚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之中,而现存的居民群众也在不断搬迁。
若我们通过几代的人的努力,将这片沙漠重新变为绿洲,那么则能让这批一人能得到安居乐业的环境。更何况,曾经的毛乌素沙漠是一片水土丰沃的放牧之地,即便在现在,平坦的地势也相当适合农田的开垦,若能将其还原回绿洲,定能使我国粮食产能再提高。
而对毛乌素沙漠地区的治理,也同样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种植梭梭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和政府补贴完成了脱贫的目标。而为了满足每年梭梭的“补水”需求,当地更是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多条高速公路得以贯穿这片不毛之地。
除了经济目标外,我国的环境治理战略更是一个总体性战略,治理毛乌素沙漠,也是对我国总体环境治理的一个考量。正如前文所说,黄河改道加剧了毛乌素地区沙漠的水土流失,而毛乌素地区的水土流失则进一步加剧了黄河的改道问题。
通过对毛乌素为代表的我国中原地区沙漠进行治理,能减少每年黄河途径该区域所携带的泥沙量,进而缓解黄河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事实证明了,我国植树造林对于黄河的治理确实已经做到了显著的改善。
2002年,黄河输沙量为3.56亿吨,而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降低到了0.95亿吨。其中对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的植树造林可谓是功不可没。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毛乌素沙漠所在的地区植被覆盖率仅有4.03%,而在2024年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到达了11.33%。曾经寸草不生的黄土高原,如今已有了大批的林地。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之下,或许终有一日,我们将把这片长久存在于我国领土之上的黄色大地,重新涂上生机盎然的绿色。
结语
在中国,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我们中华民族都一直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书写着改变自然的传奇。毛乌素沙漠从绿洲到荒漠,再从荒漠到绿洲的转变,便是我们不屈不挠、勇于改造自然的有力证明。
参考资料:
防沙治沙效果如何?鄂尔多斯交出成绩单→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毛乌素沙地跨省区联防联治纵深推进 内容来源:三北局 2024-11-2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毛乌素沙漠——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多少人的努力啊!一群普通人创造出一个奇迹,愿他们安好,幸福
牛逼,生活在中国真好。
人定胜天,祖国万岁
原来沙尘暴厉害的时候,国外就说我们要治理环境防沙固土。现在沙漠治理好了,又说我们改变地质面貌,破坏水汽循环[好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