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乱象:虚假信息威胁新能源赛道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但部分“黑媒体”“黑公关”借机通过捏造不实信息、恶意抹黑等手段,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企业声誉。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有组织甚至将国内新能源车企的科研及制造环节列为长期网络攻击目标,引发行业高度警惕。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公开表示:“比亚迪始终欢迎媒体的客观监督与批评,但对于蓄意造谣、长期诋毁的行为,必将依法追责到底!”
从悬赏到诉讼:多维度重拳出击自2021年起,比亚迪便推出举报“黑公关”悬赏机制,初始奖励范围为5万至100万元。为强化震慑效果,2023年该奖励上限提升至500万元,并宣布长期有效。据统计,近两年比亚迪已累计起诉20余个恶意账号,并对30余个重点“黑号”实施动态监控及证据保全。其中,2024年“龙猪-集车”自媒体博主因长期发布侮辱性内容、构成名誉侵权,被法院判决删除不实言论、公开道歉并赔偿比亚迪201.87万元,成为行业维权典型案例。
净化生态:护航行业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迈向技术升级与全球化竞争的关键阶段,健康的舆论环境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比亚迪通过“悬赏+诉讼”组合拳,不仅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更向外界传递出“用法律武器捍卫行业尊严”的明确信号。正如李云飞所言:“若有人为‘黑’而‘黑’,甚至一周五天持续攻击企业,这绝非正常监督,而是恶意破坏,我们绝不妥协!”
业内人士指出,比亚迪的系列举措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既有效遏制了“黑公关”乱象,也为中国新能源车企专注创新、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与企业维权意识的增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